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明水县委、县政府舍得智力投资,保障了农民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生产发展。早在一九八四年明水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五项决定:一是农民教育经费纳入乡统筹款中解决。二是把农民教育工作纳入文明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把抓好农民教育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四是要求乡,村两级民校要  相似文献   

2.
<正> “农民教育,贵在坚持”。回顾我们由文盲村到文化村,再由文化村到文明村的成长历史,正是这样。坚持办学提高农民素质 1946年,人民政府发出“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号召,农会主席宋安法如久旱逢甘雨,积极响应,先组织5名农会会员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冬学识字组”,把郭焦顺请来当“百字先生”。1948年,全村40名青壮年都上了冬学,掀起了学文化热潮。1951年实验注音扫盲速成识字班。1952年,经专署验收,全村40名学员除1名因病停学外,都领了扫盲毕业证书。我们东谷村有了第一代文化人。1953年,冬学转为常年民校。1956年办起了业余高小班。1960年办起了业余初中班。在十年动乱中,我们排除了极左路线的干扰,农民教育基本上坚持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适应改革的需要,把民校改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通过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现有82名青壮年中,小学程度的24人,初中的42人,高中的9人,中专的7人,全村没有一个文盲,培养出各类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消息、动态     
<正> 松花江地区 185个乡镇全部开展了农民教育;2,346个村屯,办学面达92%;参加各种学习的少青壮年农民达69万,占总数的60.7%;全区脱盲率为75%,木兰、双城两县已基本普及农民初等文化教育。全区有专兼职民师9,039人,其中专职民师2,750人,平均每个村有一名专职民师。全区有304所民校达到甲技级民校标准,有135个乡镇农校成为实体校。 (松地) 牡丹江市培训中级技术工人3.6万余人;1.3万余人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全市30所职工中专,已毕业955人,在校生3,378  相似文献   

4.
<正> 农民技术教育面广,技术种类多,农民分布在村、屯各角落,单依靠乡、村民校办学还满足不了广大农民需要。因此,我们在抓民校建设的同时,还鼓励、支持科技示范户办学,发挥他们的作用。全乡有四百四十六个科技示范户,将近一百户办了班,参加他们办班学习的农民有四千多人,约占全乡学习人数的三分之一,科技示范户办班已成为乡农民技术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科技示范户办班很有特色。一是他们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  相似文献   

5.
“读书声常年不断,铁民校四季常春”,这是当年房山县长沟公社前石门村农民业余学校大门上的一幅对联,大意是说民校办得巩固、常年坚持。民校座落在村西边的一个山包上,原是一座龙王庙。解放后,群众把泥胎拉倒,改成了农民业余学校,成了村里政治、文教活动的中心。这个民校是一九五一年创建的。当时土地改革刚完,农民当家作了主人,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他们感到,文化上还没有翻身。当时全村128户582人中,只  相似文献   

6.
依托民校育人才因地制宜搞培训毛振业西岩窑村位于平遥县城东13公里处,属黄土丘陵地带,宜农宜林。近年来,这个村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以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肇州县朝阳乡共有十二个村,21,119人,耕地127.671亩.几年来,这个乡在开展农民教育中,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和技术教育.到目前为止,全乡十二所村级农校实现了“四室”,即学习室、图书室、科研室、广播室;“十有”,即有专室、有桌椅、有黑板、有教材、有民师、有计划、有图书、有取暖设备、有活动器材、有组织制度。在阵地建设上,乡政府本着既要建好民校,又要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对农民技术学校的建设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第一,改造利用旧校舍,这个乡在1983年以前有农民技术学校八所,但标准低、条件差,设备不齐,能够使用的只有五所.针对这种情况,乡政府召开了会议,对农民技术学校校舍问题进行了专门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大湾村在三中全会以前,花钱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赌博、迷信、民事纠纷、刑事案件不断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认识到: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不对广大农民进行法制教育,不扭转歪风邪气,其它工作难以开展,建设两个文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从1985年开始,我们通过民校这个培训阵地学习,除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技术外,也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年民事纠纷由1984年的22起降为9起,1936年到现在,两年无诉讼案件,无赌博行  相似文献   

9.
小辞典     
<正> 农民教育对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成人,为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文化科学水平和生产技能所进行的教育训练活动的总称。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农民教育”一词曾有多种表述。因其多利用冬季农闲进行,在老解放区称之为“冬学”。与“冬学”相连的有“民校”,故又称农民教育为“办民校”。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农民教育在业余进行,又称“农民业余教育”。又由于50年代以文化学习为主,故又叫“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工,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一些地方又把农民教育称之为“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村村办民校致富架金桥杨汝瑛,杨尚志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祁县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授致富技术的主要阵地。其特点是点好、面广、收效大。全县184个行政村,现已办起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4...  相似文献   

11.
盐池县柳杨堡沙边子村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有5个自然村、73户、387人,总土地面积7.23万亩,境内沙地连绵,地广人稀,过去是个人缺口粮,畜缺草料的穷地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学,努力发展生产。在改善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把抓教育,堵盲扫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1985年,经县乡有关部门的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脱盲标准,成为基本脱盲村。 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扫科盲奠定了基础。从1985年开始,我们在巩固提高扫文育成果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扫除科盲的教育。通过5年的科普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现在全村162名青壮年农民普遍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 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农民岗位教育的一种形式,已经普及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但以往的一些农业技术培训,不少地方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倾向,我们认为农民技术教育应体现三性:1.区域性——农民技术教育必须结合当地生产条件,资源特征,农业的特点去进行,使农民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仅就我乡为例,16个村从地域上看,共分为四种情况,磨盘山以南的6个村为深山区,其林业资源丰富,田地80%为旱田;中部以北沙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郊大胜乡共有十一班常年民校,其中四班是在一九五○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办的,另七班是在一九五一年由冬学转化的。自从开办到现在,这些民校大都比较巩固,巩固的关键是在于恰当地解决了学习和生产、中心工作的矛盾;而矛盾所以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民校贯彻了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民校的教学内容密切地给合了生产和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秋高气爽,天气宜人的9月,全省各地市和部分县教委主抓农民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共80余人,云集在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望奎,参加在这里召开的黑龙江省扫盲工作望奎现场会。与会同志在听取了望奎县的经验及6个地(市)的汇报后,分四个组直接深入到乡、村实地考察了那里的扫盲工作。令人叹服的工作有人说,扫盲成果虚实难辨。这类话听得多了,也着实叫人心里没底,很想来个眼见为实。记者随同代表来到敏三乡。乡会议室的墙壁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可见这里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前头。乡长介绍说,几年来全乡共扫除文盲329人,实现了无盲乡。在村民校,我们从脱盲学员名册上,点了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村是1956年建立的移民村,1962年我们办起民校,初期以扫盲为主,后来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和科研等活动。到目前为止,有22名学员分别获得了有关部门发给的技术合格证书,25名学员由文盲达到了小学毕业文化程度,两名学员通过农广校的学习获得了中专毕业文凭,还有3名学员正在参加农广校农学班学习,其中有3名学员由普通农民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分别被调到县气象局、县农业科研中心和镇企业公司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办学,不  相似文献   

16.
蓬溪县上东乡和平民校(现在上游人民公社上东区联队四管区农民业余学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党的领导下,自1951年开办冬学以来,至今坚持了九年,从最初一个扫盲班45人,发展到现在已有一个业余初中班、两个高小班和五个识字组,共计学员113人,占青壮年应入学人数的96.6%。已成为我县扫盲和业余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先后受到专、县、区的六次奖励,获得了县模范民校的光荣称号。解放前,这里连一所初级小学都没有。广大农民过着吃不  相似文献   

17.
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民学员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将1979年部编《工农业余初等学校课本(试用本)》,改编为农民业余初等学校课本,供全国各地民校已经脱盲和不及小学三年级程度的学员使用。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不一,决定分别编  相似文献   

18.
我们区委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重视了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展农村扫盲工作。七九年全国第一次农民教育会议以来,我们共组织了13000人进入各种形式的扫盲班学习,其中脱盲2100人。目前,基本上做到:所所日校办夜校,个个大队有民校,每年入学超三千,脱盲数字逐年高。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 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农民教育应当怎么搞?那种办学形式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三个县一个郊区五个乡进行了调查,我们的印象是:县办农民中等技术学校是农村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不可缺少;村屯民校是开展政治、文化技术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的有力阵地;而乡办的农民学校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农村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它能面向千家万户,满足农民渴望科学知识、劳动致富的要求,深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农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办学形式.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办学形式还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学习和生产、中心工作的矛盾,大胜乡民校解决得比较好。我们可以向大胜乡民校学习些什么呢? 如果只是学习大胜乡民校解决矛盾的一些具体做法,那还是非常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学习大胜乡民校为什么能很好的解决矛盾,研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大胜乡民校贯彻了教育为生产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