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件生命周期理论和件中心原本都是舶来品,可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它们被译介、引进到中国以后,立即引起了我国档案学的广泛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观点迭出,令人目不暇接。目前国内档案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热情有增无减,有关论纷纷亮相,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仍将是我国档案学倾力探求的重要领域。本拟就国内档案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必须重视“广义文件”概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件运动的角度来研究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际,这不仅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转变,更体现了文件运动理论无比的优越.许多当前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用传统档案学理论来解释,或者无法解释,或者只能牵强附会地作些肤浅的解释,甚至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涌现出不少有影响力的档案学理论思想.本文根据文献调查情况,收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档案学理论类型,利用专家调查法,梳理出了四个符合一般原创性理论标准的档案学理论,即主客体全宗理论、文件运动规律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和档案物质实体双重结构论.本文在分析这些理论的产生原因以及有关理论的反响和持久影响力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档案学原创性理论形成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学理论原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琼 《浙江档案》2015,(3):19-21
通过具体分析《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一书的研究内容,指出本书在运用理论解释和解决实践问题、哲学原理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的突出特点,并由此引发对档案学研究中什么是档案学基础理论、舶来理论如何本土化和档案学研究中是否需要定量研究方法的三点思考,最终阐释了该书给予档案学界研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与增强哲学素养以及提高档案学研究的认知高度和层次这三点启发。  相似文献   

5.
杨安莲 《湖北档案》2004,(12):14-15
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来说,还是年轻的、稚嫩的。但是经过了建国初的起步阶段、60-70年代的反思时期、80年代的恢复发展、90年代的不断成熟,直到今日。站在21世纪的阶梯上回望,我们可以说:当代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驶上了一条繁荣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档案学理论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漫长历程.从民国时期的初具雏形到建国后的步入正规,从六七十年代的独立、反思到80年代的恢复发展,从80年代中期的不断成熟到90年代的深入发展,直至今日,站在21世纪的阶梯上回望,我们可以说: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驶上了繁荣发展的快车道."[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更是发展迅猛、成就辉煌,理论论著琳琅满目,研究成果难以数计.  相似文献   

7.
章燕华 《湖北档案》2005,(12):11-12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型载体的出现使得记录信息具有密度高、处理速度快等特性,尤其是电子件的大量产生,导致了件运动呈现不同于传统件的一些特点,作为档案学支柱理论的件生命周期理论受到了冲击和质疑。在此背景下,西方学提出了件连续体理论,认为后应当取代前继而成为档案学支柱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档案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外档案学理论的传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欧美档案学理论的影响尤为广泛和深刻。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档案学理论对欧美档案学理论的借鉴与自身发展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就此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反思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提出必须要对它进行重新认识,把文件现象纳入档案学研究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该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何嘉荪、傅荣校所著的《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也用了很大篇幅探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档案学产生伊始,档案学学科的构建也随之拉开序幕。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是档案学学科体系内在逻辑的结构性体现,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对档案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学角度,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经历了准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1949)、前科学阶段(1949—1966)、向常规科学过渡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和常规科学阶段(21世纪以来)的历史演变过程。新时代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开放包容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社会需求导向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问题导向型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叙述模式多样化的中国档案学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12.
正档案信息传播在档案学研究中是一种最新出现的学科,它将传统档案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融合在一起,分析和探索档案信息的传播现象和规律。在上世纪80年代,档案学进行了进一步细分,提出了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概念。到90年代后期,引入传播学信息理论,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对其进行研究,后来逐渐成为档案界深入研究的热门课题。一、档案信息传播的媒介类型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信息的  相似文献   

13.
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档案学会权威迈勒最近指出:“多少年来,档案学家认为档案手稿不能达到标准化,也不能进行资源共享,因为所藏资源都是孤本的。在图书馆技术和自动化的影响下,这种情况要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际卜成立了一个由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组成的研究“在交接点——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共同范围”的团体,旨在推行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档案与件管理必读》(以下简称《必读》)是国际档案理事会聘请法国、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名档案专家编撰的一部专,1985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组织在巴黎出版,1992年由我国档案学孙钢、丁志民、方鸣、谢明、杜梅等翻译并由档案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汇集了国际档案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近30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档案学研究的精品荟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文书学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这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趋势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现状不相符。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档案现象” ,还应包括“文件现象”。文书学 (文件学 )应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扩大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对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档案学发展至今出现了名不符实的怪现象。档案学今后的发展道路该指向何方?继承档案学传统理论精华.构建和发展文件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所以笔者认为档案学有向文件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文件连续体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分析,解读了曾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连续体管理思想方法的澳大利亚档案学者Frank Upward、Sue Mckemmish和Barbara Reed等在近年发表的关于文件连续体在数字时代新应用的论文,分析了近年来连续体模式在数字信息保存等方面的新应用,以及文件连续体模式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结合我国档案学研究实际情况,探讨了值得我国档案学研究和借鉴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和加强文件连续体理论和模式在我国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如何认识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和发展中的研究成果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问题,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有无至善理论的问题,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寻发展脉络,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其发展状况。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刊发的档案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梳理,并对其特点和趋势进行总结与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一、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1、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档案学理论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