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不可.作为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一级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毋庸置疑,好课是"磨"出来的课,是"雕"出来的课.君不见,好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吗?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技术在反复地"磨"中渐臻完善,并达到艺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是当下为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大多是阅读教学课.通常由一定区域(含学校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发起,确定教学的文本、班级、执教者;执教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执教者上课,教师观课;集体评议(也有专家点评的).有的还要求执教者根据评议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教师再次观课、评议,执教者撰写反思文字等.  相似文献   

4.
<正>《做客》是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系乡土"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我校四位语文教师组建团队将这篇课文选定为参加2017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在线集体备课活动的篇目。为了能真正上出一节有"乡土味"的课,我们团队以"乡土情怀"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我们通过磨课、评课的方式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三次改动。第一次教学设计,团队一位教师在学案中设计  相似文献   

5.
1.反思教研制度化.为给学校反思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保障,制定了相关制度,在教学常规上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总结",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规定了必须严格执行"九环节"(集体定课→分头设计→集体说课→集体设计→选人授课→集体反思→改进设计→选人授课→集体反思),评课提出"三个点"(提出一个优点、提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并定期开展"公开课教学录像观摩"活动.  相似文献   

6.
"磨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助推其专业成长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但理性审视实践层面的磨课活动却隐匿着诸多偏见与误区,不可小觑. 通常磨课活动一般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有学者概括为"备、说、讲、评一条龙". 在备课环节,实际操作是由所有参加磨课活动的教师分头准备、单独备课,参研人员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个体聪明才智,查阅资料、谋篇布局.本环节特点是"独立性". 在说课环节,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说课活动(说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说过程:教学流程及教学设计;说教法:教学策略及理论依据等),而首先由主讲教师通过语言、板书及演示等提前展示已逻辑推演的"课堂实况",这里没有学生参与和课堂互动.抽去互动的课堂教学节奏凸显"短平快"的特点,一般在10分钟内完成,然后组织大家以主讲人的课堂演示为脚本切磋商讨、补充完善.由于大家各有预案,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共谋一节课,会出现"各显神通"的热烈场面.一场激烈的意见交锋、思想碰撞后,广议博取,最后达成共识.本环节的特点是"聚合性".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组织"PTGE"教学模式推广研讨课,三年级教师执教《争论的故事》,我参与了整个研修活动,与会几位教师的评课让我感触颇深。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格式化评课:评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师态度、教学语言、课堂的生成、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堂氛围等。这种评课格式化,评课者要求面面俱到,细到每一个环节,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二是表扬式评课:评课者碍于情面,发表意见时只说优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 自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活动以来,试卷讲评课一直是有效教学研究的系列活动之一.我们一直在不断研究不同形式的科学试卷讲评课,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利用学案进行试卷分析是我们研究的一种形式,曾在2009届初三年级的几次试卷讲评课上尝试学案与试卷讲评课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以往试卷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方法,努力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在试卷讲评课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燃烧与灭火     
推荐理由:评课教师在观课评课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新教案并付诸实施。评课目标丁飞老师执教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课,在初中化学观摩课的19个视频录像中截止到2006年12月点播次数是最高的,达三百多次。从网上评课的内容反馈来看,这节课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备课组决定通过学习这节课,对下周外校教师来校观摩准备一堂教学展示课。希望在学习丁老师这节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上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日前,笔者在一次语文阅读教学评优课活动中听了(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教学.执教者为了升华学生对"身残志坚"这一高尚品质的认识,给学生补充阅读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及"史铁生"等相关故事.一堂课下来,执教者海阔天空,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对话,去理解和体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而在之后的评课中,这位执教者在表述其设计意图时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就是"用教材教",并对给学生补充相关故事的教学环节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1.
<正>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围绕"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主题,开展了"一课三上"的磨课活动,即同一篇课文或教学单元,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连续上三次。每次上课之后,同事都会根据上课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为了准确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同时引入了课堂观察的方法来听评课,其程序主要有以下六步:一是召开课前会议,授课教师简要地汇报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读到河南省一所学校校长的一篇博客文章《我们到底要怎样评课?》,感受颇深. 这位校长在文章中谈到他在其担任顾问的学校指导教学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事:听完一个班的语文课,课讲得一般;当他询问什么时间评课时,组织者回答说,不再组织统一评课了,改在QQ群里进行.而这位校长不赞成在QQ上评课,他认为:"评课与听课一样重要,甚至评课比听课更重要";"评课不是单单评给授课人听的,而是一次所有听课教师共同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教育智慧、交流教学技巧的活动";"评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教师们在对比中进行教学研讨的一种教研形式;意在实现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在内的多种思想的交换,引发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是  相似文献   

14.
一、"同课异构"旨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是在课程改革形势下,着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它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的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听课、评课,使教师间相互交流、探讨教学中突显问题,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16.
<正>开学初,接到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即将举行的通知,学校承担赛课任务的老师便选择了校本教材中的《老字头》一课,准备进行硬笔书法教学。学校参与听课的几位书法、语文教师组成了磨课团队,围绕"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赛课理念,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这几样周而复始的教学活动。历时7个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实验,采用不同教龄、不同课型的同课异构的方法,验证使用"课堂教学观察表"进行听评课的效果,并考察该观察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为专业的听评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磨课,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过:"好的课是要磨的."有效的磨课,可以磨出精彩的、给人以启迪、给学生以享受的好课来.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学习理论、研讨教材,反复实践的磨课过程,体验优秀教学设计的产生过程,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提倡"模式"的今天,大家谈论教学日渐热衷于引用"某某模式",尤其一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教案上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满天飞,似乎"模式"就是上好课的金钥匙,可以说"模式"热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君不见,搞一次教学观摩,如果不打出某个"模式"的旗号,老师总感觉失色不少;打出了"某某教学模式"研讨之类,似乎成功了一半.说课者津津乐道于自己上课引用某种模式或独创某种模式,评课者也习惯于大谈特谈"模式".将"模式"当成标准,将其教条经验化,大家都争着给自己贴上标签,冠以"某某模式",似乎大有无"模式"不成教学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同课异构的听评课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是教师日常教学、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通过基于观察量表的化学课观评课同课递进教研实践活动,可以让观课教师通过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可以让上课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实现学科教研活动由传统的专家理论指向型听评课向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向型观评课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