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费滢滢,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去年,她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从8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获奖作品被选入现行高中语文读本。她平时的很多作文,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并出版过多本散文集。今年,费滢滢参加高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就“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写一篇文章。费滢滢写的作文题为《人情与季节》,结果该文最终仅得25分。媒体披露后,教育界、文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为此,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各地文学界、教育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和资深教师,现将记者的采访手记与费滢滢考后凭记忆默写的作文,以及媒体争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一并发表,以引起人们作深入的思考。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展开讨论甚至争论。  相似文献   

2.
纵观30年高考,寓言与高考作文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料的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2002年,著名作家魏明伦应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邀请,按照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及要求写了一篇“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应试作文跑题了,应得低分。我给22分。”2003年,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金奖得主费滢滢的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文字老到、细腻,且基本符合要求,却仅得了25分。2004年,本刊于第3期曾就这两件事情刊发过魏永雅老师的《高考作文:再给一点空间如何?》的文章。今年高考结束后,人们又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各省市的高考满分作文。在众多的满分作文中,虽不乏构思奇巧、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但也有好多文章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误。于是,本期我们随机选编了下列一组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意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讨论:考场作文该如何来写?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的区别是什么?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有何区别?考场作文的评判标准怎样才更准确?考场作文与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素养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专递     
每年的高考硝烟之后,高考作文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重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今年亦然。尤其是今年作文久放后的回收,引出了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去寻求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这一点看,高考的思辨性大大增强,就它的现实意义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审题而言,考生只要抓住话题中“感情”与“认知”这两个概念进行牵线搭桥,就会走出思维的瓶颈。这里辑发一组高考满分作文,希望大家对上述各方面有一个实践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6.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难点 以往的高考作文只有一个话题点。自从2003年高考作文以“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之后.一种叫“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类型备受师生重视.大家纷纷研究和练习.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特点是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点.这两个点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这无疑增加了写作难度.学生稍不小心.只写了一个话题点那就算离题.高考只能是40分以下.真不是闹着玩的.这是第一难。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尽管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审题绝非可有可无。如2003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强调的是“感情”和“认知”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 ,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命题作文 ;二是材料作文 ;三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近两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类语文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 )中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 ,它是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出现的。那么 ,什么是“话题” ?何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9.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著名作家魏明伦按照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看看语文教师能给多少分。魏先生写了一篇题为“考场思考”的“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试卷跑题了,应得低分。”“文学作品与高考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魏明伦虽然文才飞扬,思路创新,但今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心灵的选择’,着眼点在‘选择’上,而魏的作文通篇都是对心灵的思考,到最后也没有作出明确的选择,显然扣题不紧,我给22分。”(2002年7月21日《文摘报》)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现今的“材料性话题作文”,可以说题型不时在“变脸”。作文题的“变脸”,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为此。上海卷的《考试手册》中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多种题型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李佳 《考试周刊》2009,(41):72-72
要使学生在高考中掌握“虚而宽”类话题作文立意的基本要领,那么就要明白高考作文的立意要求是什么?1.正确积极;2.思想深刻;3.新颖独特。综观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从立意的角度可分为两类:1.实而深。如山东省话题“双赢的智慧”;2.“虚而宽”。如北京卷“说‘安”’.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浙江卷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关系型话题作文具有多元性、辩证性、发散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关系型话题作文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从2003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到2004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从全国高考试卷到各省自主命制的试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身影”无处不在。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概念题,如北京的《安》、重庆的《自嘲》、广东的《纪念》,粗看像是命题作文,但是却比命题作文的范围更广、写作空间张力更强。第二类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单说今年全国高考语文…  相似文献   

13.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取材于《韩非子·说难》中的“智子疑邻”,原意说的是“进言难”。命题者根据命题的需要,把它作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的一个例子,用以激发、引导考生对现实生活作多方面思考,进而理解把握试题的提示与要求。从1999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以来,其话  相似文献   

15.
[小引]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切实体现“立意自定”的作文要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今后高考作文很有可能继续提供一些哲理性较强或有争议的材料,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再作文。[对应训练]话题:退一步想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结果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有过“退一…  相似文献   

16.
仲玲 《生活教育》2010,(7):47-48,49-54
2010年高考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高考作文早已成了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考前猜题、考中微博写作文、考后点评,甚至有网友开始坐等零分作文。新浪教育、搜狐教育、凤凰网教育、腾讯教育……热门互联网站纷纷推出关于2010年高考作文的“重磅专题”,一时间“专家团点评2010高考作文”、“名家谈作文”、“名人写作文”、“全国大学生校花才女写高考作文”甚是吸人眼球。  相似文献   

17.
纵贯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其命题的热点已逐渐从曾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转移到材料作文的设置上了,但众多的考生却不会审题,导致偏题、跑题,以致严重影响高考得分。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高考材料作文的写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的难点以往的高考作文只有一个话题点。自从2003年高考作文以“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之后,一种叫“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类型备受师生重视,大家纷纷研究和练习。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特点是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点,这两个点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这无疑增加了写作难度,学生稍不小心,只写了一个话题点那就算离题,高考只能是40分以下。真不是闹着玩的,这是第一难。其次,学生必须说清楚这两个点的关系,要有一个明确又正确的判断,把这当作是议论文的观点。例如“幸与不幸”,你可以立论为“幸与不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9.
(一 ) 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刚刚进入“文体不限”作文的意境之中,“话题作文”又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她的倩影。从 200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来看,形势已经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以记叙文为主的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文体不限”的作文环境正在成为主流,小作文的比例在大大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 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导向, 2000年已有不少的地方已经将“话题作文”搬上了中考作文的舞台;而 2000年的高考作文又是更为开放的话题作文,那么可以想见 2001年中考作文题型在“话题…  相似文献   

20.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