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掌握了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学习其它的语言课程,应有意识地进行对比。文中重点从数据结构、语言工具两个方面比较了C语言和PASCAL语言的异同并进一步指出:在学习进程中贯穿对比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温故知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半以上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手段传递的。可见非语言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由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理解,忽略了对于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这对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埋下了隐患.如果我们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非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势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的两种教学语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比实验.检验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试图对影响教学语言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人脑语言学习功能的模块化特点的分析,并运用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论等相关理论,同时基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提出了成人在英语语言习得中所形成的大脑语言双元结构理论的假设,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成人的英语学习中,英汉两种语言的交叉对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母语对英语的习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们在国内学习六、七年的英语,听说英语的水平大都不如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居住上一两年的儿童。这就是语言环境的问题。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良好语言环境.而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听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学生普遍感到说英语很困难,因而很少开口,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6.
面向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燕  张丽 《时代教育》2007,(7Z):16-16
文章论述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对采取启发、案例、分类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探索.按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尝试和改革.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赵晓梅 《教育与职业》2006,(18):178-180
文章在初步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对高职生数学语言学习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的流程图及培养模式,并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强化数学语言与元认知训练,提高高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了多少年的语文.对“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个观念已是深信不疑.所以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把这个“工具”(时髦的叫法是“载体”)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讲一通,不过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准确、鲜明、生动之类.这也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语言教学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根本任务。这让我隐隐感觉到语言观似乎有什么变化.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什么变化.故而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仍然和过去的一样。还是先“意”后“言”,重“意”轻“言”,还是“言”如何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那个“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符号的重复、记忆、熟练和应用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学习外国语言缺少的是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缺少语言交际实践的机会。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模拟语言环境,把文字、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声情融会,使视觉、听觉并用。这种信息传达,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逼真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言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处理目的语信息的现象。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除本民族语言还学习汉语,然后学习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维吾尔族大学预科生为例.对维吾尔族预科生的母语和汉语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语言迁移在第三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质量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外社会性外语学习网站和虚拟外语学习社区已经成为推动外语学习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了解中美具有代表性的虚拟外语学习社区的发展现状,从成员构成、交互方式、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几方面进行对比.提出我国虚拟外语学习社区建设需要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对概念并加以区分以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两者的不同点,并试图通过比较,找出其中适合本民族、本国度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本文认为: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习得”和“学得”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学习有两个层次,部分可以习得,而另一部分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母语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层次的观点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语主体意识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和主要的。外语学习者首先要有强烈的主体学习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进而付诸行动。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通过分析言语主体意识的动机、态度和性格等入手,探讨言语主体意识的重建问题已经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正、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和负迁移的排除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是第二外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构建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文章试对中介语的产生、特点及成因进行阐述,就大学外语教学中如何应对中介语现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蔡红 《双语学习》2007,(10M):25-26
Language is at the center of human life. This essay tries to seek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from the theory achievements of some linguists. On this ba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effect of sub consciousness, while language learning is connected with conscious system. Thereb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母语习得的几个必经阶段 ,提出了如何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搞好外语教学 ,并将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自的利弊和学习中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