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常温和低温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X21Cr Mo V121钢显微组织和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回火热处理后,微观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而强度及硬度逐渐下降。为了获得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此类钢较好的热处理工艺应为1 050℃加热保温1 h淬火后,在720℃加热保温2 h空冷。  相似文献   

2.
对几种冲压模具用的进口高强度螺栓的成分、组织、加工工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蛄果表明,几种进口螺栓材料为含有Cr、Ni等舍金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热处理工艺为调质处理,碳化物颗粒非常细小均匀。拉伸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表明,断口微现形貌特征为较深的韧窝。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进口螺栓的抗拉强度在1000MPa以上,硬度在HRC40附近。根据解剖分析结果。选择了三种国产材料45号钢、40Cr和42CrMo钢,采用调质、淬火和中温回火、等温淬火三种热处理工艺。然后对其组织和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Cr和42CrMo经850℃油淬和450℃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与进口螺栓材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与企业合作开发的00Cr9M合金钢,采用JMatPro软件模拟其平衡相图、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连续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和再奥氏体化温度曲线并设计热处理工艺。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检测,研究不同淬火和回火温度对00Cr9M合金钢组织形貌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回火工艺下,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00Cr9M合金钢逐渐完成再奥氏体均匀化转变,晶粒及其内部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组织逐渐粗化且晶界更加清晰;在820℃淬火、400℃回火工艺下,00Cr9M合金钢内部形成细小的超低碳回火马氏体并获得所有热处理工艺中最为卓越的综合力学性能,其中抗拉强度为1135MPa,屈服强度为869MPa,伸长率为12.5%,断面收缩率为73.0%,洛氏硬度为34.8 HRC,冲击吸收功为243J,满足抽油杆高强度、高韧性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40Cr铣刀杆的亚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是铁素体+回火索氏体,且力学性能指标满足铣刀杆的相关技术要求。该工艺节省了电能,缩短了淬火冷却时间,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淬火及回火工艺处理的H13钢进行硬度测试及金相分析,结果显示:H13钢在1020℃~1080℃淬火温度范围内、530℃~650℃回火温度区间内,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淬火硬度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H13钢在1050℃左右淬火时其淬火硬度最高。当淬火温度相同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60℃左右回火时其回火硬度达到峰值,此时钢的组织主要由板条状回火马氏体、细小碳化物颗粒加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马氏体逐步向回火索氏体转化;当回火温度达到620℃~650℃时,钢的硬度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30Cr4SiMoRe钢经超饱和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用SE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渗碳层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超细碳化物构成;剥层分析实验表明:表面渗层含碳量高达1.9%;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碳化物主要为(Fe,Cr)7C3和Mo2C;且超饱和渗碳层的表面硬度达HV0.1057。  相似文献   

9.
对进口冶金锯片用钢8CrNi的轧态及450~500℃温度范围内的回火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轧态组织是由珠光体构成,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试样的强度及硬度连续下降,而冲击韧性、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逐渐提高。对比65Mn钢板发现,8CrNi的回火抗力提高而屈强比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50kg真空感应电炉冶炼4炉不同成分的试验钢,然后对试验钢锭进行锻造和预备热处理,并对经过调质处理的锻件进行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检验、以及顶端淬火淬透性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选用综合性能较好的低N材质试验钢开展淬火试验,经过分析淬火试样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优化出最佳淬火温度,为研制8Cr4MoV低合金锻造超深淬硬层冷轧工作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Cr12模具钢表面上喷涂制备了WC-x Co-3Cr(x=8,10,12,14)涂层,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表征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考察了不同Co含量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12模具钢超音速火焰喷涂后表面的耐磨损性能比喷涂前的基体耐磨损性能有较大的提高;表面硬度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提高,界面结合良好,其中WC-10Co-3Cr涂层的组织致密性最好、显微硬度最高、耐磨损及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分析模具凹模坯料用冷冲压制造型腔时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几种3Cr2W8V模具钢球热处理软化工艺试验,观察了组织,测定了力学性能,获得实际生产中可行的3Cr2W8V模具钢球化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控制轧制理论为基础,对40Cr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进行了试验与研究。通过热模拟试验建立了40Cr钢的冷却转变曲线(CCT图),以此来确定高线吐丝温度、斯太尔摩速度、风机及保温盖开启等重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常用40Cr合金结构钢作参比,以钢中砷含量不同浓度梯度的试样进行热加工、拉力、冲击试验、讨论砷对40Cr合金结构钢热加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切削刀具的质量是机械加工设备长期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切削所产生的热量是铣刀片磨损和破损产生的重要因素,揭示刀具破损磨损的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是研究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针对这一问题,用元胞自动机思想,建立以元胞自动机理论研究铣刀片在切削过程中温度影响的评价准则,来研究温度的变化对切削刀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45,40Cr,40CrNiMo和38CrMoAlA钢等碳钢和合金钢,进行了氧化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表层的氧化和脱碳将使氧化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变得很复杂,尤其是抗高温氧化能力强和脱碳倾向大的合金钢,氧化和脱碳将对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的评级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对W18Cr4V和W6M0Cr4V2高速钢试样进行一端火焰加热,使之部分熔化而分别油冷和空冷,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区域的组织形态,讨论了过热与过烧缺陷组织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建议以特征组织区分过热与过烧缺陷.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machinemanufacture,theutilizationofthediesbecomeswiderthaneverbefore.Astheformingtoolfo...  相似文献   

19.
运用G1eeb1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柱状硼铜(USIBOR1500P)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下热成形硼钢的变形抗力。首先将试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再以40℃/s冷却速率降到950~550℃,分别以应变速率为0.01、0.1、1/s进行热拉伸试验,获得应力一应变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成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高温成形件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高温下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较为敏感,变形抗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形抗力随着变形程度、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Cr26Mo3.5 super stainless steel joints by pulse tungsten inert gas(P-TIG)welding and laser weld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idths of the center equiaxed grain zone(EGZ)and the columnar grain zone(CGZ)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input in both welding processes. The precipitates of Nb and Ti carbides and nitrides are formed in the weld metal(WM)and the heat affected zone(HAZ). The joints by laser welding show better tensil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than those by P-TIG welding due to the heat concentration and lower heat input.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heat input, and the fracture mode of the joints turns into ductile-brittle mixed fracture from ductile fracture when the welding method turns into P-TIG welding from laser welding. Moreover,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l joints declin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input. Hence, laser weld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welding Cr26Mo3.5 super stainless steel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