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报业的“老大”,有不少名牌和权威栏目。但是说到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前些年实在很难让人叫好,摄影圈内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人也不太多。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进。最近,随手翻阅了今年的部分《人民日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比较吸引人的新闻图片,使人感到《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运用渐入佳境。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长期以来报纸编辑“重文字,轻图片”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报纸只把新闻摄影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志曾说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党报做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毕业分到机关工作两年后,也许组织部门认为我还有点文字写作能力(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稿子;1956年全国第一次真理问题讨论时,当时19岁"大二"的我在大学学报发表过一篇八千字论文),于1960年9月将我调转到黑龙江日报驻嫩江地区记者站工作,意外地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刚调到报社工作,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那时的报纸宣传与大跃进年代有所不同,属于全市、全县性的综合报道很少,要求大量发表由基层厂矿商店车间班组和乡村  相似文献   

3.
<正>一抗战胜利后我在南京中南中学(教会学校)读高中,由于家境贫寒,读了一学期就辍学了。1949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到南京新街口买东西,看到《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南京招生的广告,招生简章说明需要招电讯、卫生、后勤、文艺、新闻等学科专业。看到报纸后,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曾想过等高中毕业后,就去学电讯或读卫  相似文献   

4.
推荐读一读《我所走过的道路》冯英子,江苏昆山人,今年76岁。少时家贫,12岁当学徒,因此投有显赫的学历,而是自学出身。1932年在昆山开始投身新闻界,便矢志以此为终身职业。抗战军兴,他辗转到了大后方,担任好多家报纸的编辑、记者、负责人,曾深入到战地采访,写过不少激励抗日斗志的报道。全国解放前,他在香港,主持过一段时期香港文汇报的编辑大政,又办过《周末报》。后来到上  相似文献   

5.
董副总编:您好!我学习到今天就结束了。到了几次您办公室,想与您当面报告此事。可能首长下基层去了,所以一直未见着您。董总,在这学习近四个月以来,部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非常好,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收获不少,除发了几篇“让你感到好笑”的小稿之外,自我感觉在新闻写作方面着实进步不少。到报社学习后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对编辑部和报纸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您所说的,我和部分新闻干事一样,原先对编辑和报纸有过偏见,也曾认为搞新闻是“三分稿子七分关系”。经过这 次学习后,特别是看到编辑们为找…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笔者曾围绕体现“图文并重”的要求提出“宜图则图,宜文则文”。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考察,我认为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实施“图文并重”,给报纸版面增强了视觉上的美感、立体感,给报纸宣传增添了活力,提高了新闻性、贴近性、可读性和可信度。在图片使用上,目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比较明显,还有“盲区”。报纸与报纸相比差距大,版面与版面内容不同的版面差距也很大。在图片使用上,目前也有一个“误区”,就是一些报纸一味地追求图片的“大”和“多”。大到一幅图片占一个整版,多到让人感到该报纸成了专业性的“摄影…  相似文献   

7.
记者之间以“写本报讯”互相自谦,差不多已是一个“惯例”。自己也曾如此,所以见怪不怪。最近看了两本书,都说到新闻语言。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惯例”中隐藏着一个错误的信息:“本报讯”不难写,写“本报讯”没意思。 我看的一本书是《董桥小品》。这些小品都是董先生在报纸上发表过的,差不多全部是关于语言的,其中一大部分谈新闻语言。在谈及施蛰存的一篇文章中,说施老先生曾有过“古有春秋笔法,今有官僚词汇”的话,并列举了施先生看不惯的一些官僚词汇,计有“有一定的贡献”、“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等等。董桥先生联系到报纸上的新闻作品,然后说:“新闻单位对语文的建树和摧毁,真的是‘有一定贡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中国的媒体在没确定自己的权威地位之前,在报刊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举办所谓的客户活动,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在日本,我在日本工作了八年,没看见过一家日本报纸举办过客户活动,每一家确定了地位的报纸都有上千家客户,没法组织。在日本有6家权威报纸,又有各具特色的客户,各地方又有各地的特色报纸,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我们是刚刚起步,才进入到市场阶段,采取些手段,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刘维 《军事记者》2006,(1):71-71
我是第十五期函授学员,在1992年曾参加过第四期函授学习。在今年的函授学习快要结束时,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指导, 明年我会再次参加军报函授学习!我今年参加函授学习后,实现了“报纸有文、杂志有图、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和征文有奖”的目标。在《函授月刊》第4期上我写了《重  相似文献   

10.
报纸连载小说,最早见于清末的报纸上,如《老残游记》等。以后随着报业的发展,连载小说便成了报纸的传统栏目,也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报人小说,在文坛上也占有一定地位。我国一些著名作家也非常重视在报纸上连载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都在报纸上连载过。夏衍曾说过,你的作品要有影响就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报纸消亡了”、“拯救新闻”等声音不绝于耳的时代。 很多报纸纷纷在自己的网站上实行收费阅渎制度,或者在其他电子终端媒体上进行在线收费订阅。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线新闻收费就曾有过失败的记录。2000年美国新经济危机爆发后,  相似文献   

12.
云南的蝴蝶泉,在历史上是神话般的世界;解放后,又因电影《五朵金花》中的主人公金花和阿鹏在这里定情而出名,加之有许多夸大的报道,使人神往。可是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却都扫兴而回。因为蝴蝶泉早已没有什么“蝴蝶盛会”了。关于蝴蝶泉,过去报纸上曾有过多次报道,我曾向有关新闻单位提出过有些报道失实的意见。但是,在今年五月,我又看到了一篇题为《春到蝴蝶泉》的通讯,把那个所谓的“蝴蝶  相似文献   

13.
新的台阶     
当我第100次从邮局取回稿费时,其喜悦的心情仍然不啻拿到一块奥运会金牌。在感受成功所带来的甜蜜时,又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悉心指导过我的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师,是他们给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力量,扶我走上了新闻写作路。3年前,军校统考落榜。心潮难平的我,为了觅到新的成功,毅然选择了“爬格子”。起初,为克服知识的短缺,我千方百计地读书和积累资料。一次在洗澡中偶尔发现衣柜中有许多报纸,我心里一惊:多么丰厚的“资源”啊,为了长期获得这丰厚的资源,我主动承担了打扫澡堂卫生的任务。之后,每逢我捡到十几张报纸,就立即剪下我…  相似文献   

14.
彭俐 《传媒》2001,(7):12-13
都市生活的每一天,是从读报开始的.喝豆浆、吃油条,曾经是北京市民早餐的习惯,到了2001年,我敢说,没有报纸佐餐,再好的油条豆浆也没有味道.这就像下班后、晚饭前后这段时间,要是没有晚报可读,都市人还真会感到缺少点什么.城里人,尤其是大都市人对报纸的渴求和依赖,在地铁列车上表现得最充分.我粗略地统计过,在晨昏的客流高峰期间,平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乘客在读报纸.这情景,使当报纸记者的我,感到震撼和感动,也觉得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空手道大师”,骗局败露后潜逃出国,数月后却又作为商界的“英雄”出现在一些报纸上,这是我近日看报时发现的奇事。 广州市有个大名鼎鼎的卢俊雄,曾被传媒戴上  相似文献   

16.
律师信箱     
案例 我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日常忙于公司事务,但仍喜欢在业余时间“爬爬格子”,偶尔也能在某些报纸上看到我写的“豆腐块”文章。但前两天在上网时我偶尔发现一家网站将我曾在报纸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挂在他们的网页上已经育半年多了,上面并没有我的署名。他们也一直没有通知我,更不用说报酬了,我知道他们这是侵权行为。于是.我发E—mail、写信给他们,要求他们纠正其行为.他们却一直不予理睬。因此,我决定起诉他们,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对于这种案件应该到哪个地方的法院起诉呢?  相似文献   

17.
我到花城杂志社工作不久,便得到著名的编辑家、鲁迅研究专家、诗人林贤治先生的雅约,我受宠若惊,那时我还从未给刊物写过稿,他也只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我对文学的批评.记得交稿给他,他慢慢跟我谈哪个词雅,哪个词软,哪个词更有余味.他还告诉我结构的跌宕,文学细微处的迷人.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份.一个编辑的具体业务是通过组稿、改稿,以及标题、组版等工作,把各种稿件集中组织到版面上来.大至整张报纸,小至一个版面、一个副刊、一个专栏,其质量如何,读者是否爱看,看后是否受到启发和教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编辑工作.我曾经参加过一段时期的文汇报《周末》副刊编辑工作.我感到,整张报纸的文字都要力求做到吸引人,但象《周末》这种寓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给  相似文献   

19.
选择新闻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从小就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期待;不过对于我来说,或许巧合多于愿景.彼时我对这个行业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懵懵懂懂撞进了新闻系;但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还是喜欢上了新闻. 我曾在校媒网站做记者,也曾在四家性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报纸实习过.201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监督和调查报道中去.  相似文献   

20.
生活总是饶有情趣.在大学,我学的是煤层地下开采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分配到煤矿工作.闲暇舞文弄墨给报纸、广播投稿,不经意踏上了新闻报道的路子.这其间我在基层广播站、电台工作过,而作为省电台驻站记者,一蹲就将近二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