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在不断变化着:道路拓宽了,新高楼盖起来了,花圃与公共绿地建成了……小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是谁在建设着我们的城市?我们自己!作为城市居民的一员,你当然要这样说。可是,别忘了那些外来者们,他们也为这些变化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同样,有很多的孩子们,也随同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远离家乡,来到繁华的城市,来到新学校、新班级,来到同学们中间。他们是一群需要更多关爱的伙伴。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小伙伴吗?你了解他们的生活吗?你会怎么和他们相处呢?  相似文献   

2.
儿童也能探究吗?探究不是成人专利,儿童也想并且也能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儿童探究的课题有多大价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多少科学性,探究结果是  相似文献   

3.
这阵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学生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即使是出类拔萃的一些孩子,他也会时不时地明里暗里和你对着干.为什么?社会对孩子影响太大了,甚至超过了教育的力量.他们不再是我们所形容的天真纯朴、单纯可爱了,他们会过度地思考、片面地深刻,还把这作为一种快乐和满足.  相似文献   

4.
母爱虽然经常被谈论、歌颂 ,但我们所关注的 ,往往是爱的给予者 ,是她们如何辛苦、伟大、自我牺牲。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呢 ?他们是如何感受母爱的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 ?他们难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吗 ?在他们对母爱的寻求过程中 ,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是快乐还是委屈 ?是得到理解还是不被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哺乳期的女人》 ,我们会有新的发现。这篇小说的小主人公旺旺 ,看上去衣食无愁 ,虽然父母没有给他直接的照顾 ,但那似乎也是因为爱———为了给旺旺将来上大学、买房、成亲而在外地打工挣钱。他们按时给旺旺寄钱 ,这些钱甚…  相似文献   

5.
有的高考题目我们初中生也能做出来,信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下面6道高考题吧.例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  相似文献   

6.
张亚 《广东教育》2004,(1):21-21
金色的阳光是那样的美丽,闪着金光的奖状更是学生所追求的,父母所企盼的。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学生似乎被阳光所遗忘,那张闪着金光的奖状总是与他无缘,因而他们缺乏信心,长期沉沦,自暴自弃,问题多多。前几天一位学生的信使我非常震撼。信中谈到他非常渴望有一张奖状。看了这封出自我班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的信,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尽管我始终没有放弃这群孩子,自认为和他们平等相待,但是自我反省:我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没有。他们那种渴望,我满足他们了吗?没有。他们那种“悲哀”我们体会到了吗?也没有。当我口头鼓励学生的时候是否…  相似文献   

7.
2020年高考录取工作中,某省有这样两位考生:他们分数相同,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最终一位被所填志愿录取,另一位却遭遇退档.通过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他们无论是被录取还是被退档都绝非偶然.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相似文献   

8.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 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相似文献   

9.
8岁的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但是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找到。答:伊拉克把这些武器藏起来了,我们的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呢?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呢?答:他们的文化跟我们的不一样,他们宁可被杀死后进入天堂,要记住萨达姆是残忍的统治者。问:他有多残忍?答:他对人民严刑拷打,滥杀无辜。问:我们在巴格达干什么?答:我们…  相似文献   

10.
话说大人们     
我们抱怨地活着,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后会长成大人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大人们的世界呢?初三的学生真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吗?还是大人们给我们强加了一副有色眼镜呢?我抬头时看到的天空是灰色的。活在这样的天空下一点也不开心。我已经看不到未来,理想变得渺茫。现在的大人又有几个实现了理想呢?他们看似生活得安逸,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不愿再为儿时的理想而奋斗罢了。得过且过,随遇则安吧。或许大人们曾经的理想也是茫然的。大人们经历过最灰暗的日子,蜕变的日子。无论他们是不是都成了蝴蝶,无论他们愿不愿成为蝴蝶,他们都忘了自己曾经的渺小,不愿…  相似文献   

11.
三个强盗     
强盗真的很可怕吗?当然是了,可是这三个强盗在看似可怕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当他们的爱心被小女孩芬妮唤醒时,我们一下子就被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动了,那就是“付出”。付出真诚的关爱,坏人也变成了好人。想想看,生活中,你有没有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付出”呢?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孩子调皮、不听话?为什么总有孩子不遵守规则,明知故犯,屡教屡犯?在我们开始体验之旅,将自己变成他们中的一员,感受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的活动时,我们有了许多作为班级管理者所不曾体会的感受。在此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与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获得了双赢的效果。体验一:午睡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中午总有六七个孩子难以入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光阴似箭,转眼间,97级的师哥师姐们已经与我们挥手作别踏上了新的征程,追寻他们走过的足迹,大学四年是充实而美好的生活,还是不堪回首的蹉跎岁月?是刻骨铭心的奋斗经历,还是恍如烟云的浑浑噩噩?不管怎么说,他们走过的路也就是我们所要走的路,他们的经历也是我们将要有的经历.因此,了解他们大学四年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经历,无疑会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和生活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学应用题是孩子们最为头疼,也最难理解的.他们只要看到应用题,就会情不自禁地皱眉.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转变这种思想,让他们由厌烦转变到愿意去动脑筋,愿意去做题.还要让孩子们掌握解题的策略,让他们知道如何下手,如何用最快最简便的方式完成解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课堂上讲解,让孩子们达到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15.
哈里.波特有件"隐形披风",穿上它,无论身在何处,别人都看不到他。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隐形人",他们就生活在你身边,每天来来去去,但是你好像就是看不到他。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整天耷拉着脑袋,开口闭口都是"没劲",别说你猜不到他在想什么,许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想什么. 对此,我常想,他们为何不快乐?是有说不出的苦衷,还是患了什么病?我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你有同感吗?  相似文献   

17.
8 岁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 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问:但是电视上说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有找到。 答:伊拉克人把这些武器藏起来了,我们的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 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使用呢? 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人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 伯呢? 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被杀 答:因为它的政府是我们的朋友。死,也不自卫呢? …  相似文献   

18.
李欣欣 《辽宁教育》2012,(24):56-58
有没有一块净土,可以用来安放天下最纯真的笑颜?有没有一种声音,可以用来吟唱世间最无私的祝福?有没有一种教育,可以用来诠释社会对孩子最深切的关爱?在如今这个开放与发展的时代,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所学校,她坚守着素质教育本真的内涵;我们也找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厚博的爱,默默守望着花开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她就是启工二校,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他们就是启工二校的教师群体,一群生活在学生身边的普普通通的人。但这样普通的学校、这样普通的人却成就了并不普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8岁的比利问父亲:爸爸,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入侵伊拉克?父亲答: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但是电视上说核查员在那里什么也没找到。答:伊拉克人把这些武器都藏起来了,我们政府知道入侵比核查更管用。问:如果那里有这些武器,为什么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不拿出来用呢?答:不拿出来就是为了不让人家知道他们有这些武器。他们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问:一个国家的人民怎么会宁可被杀死,也不自卫呢?答: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不一样,他们宁愿被杀死后进入天堂。要记住萨达姆是一个残忍的独裁者。问:他有多残忍?答:他对人民严刑拷打,滥杀无辜。问: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之友》2013,(Z1):122
他们为何"抱团"?他们是否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他们是否是为班级增添活力的精灵?您是否还在被学生小团体所扰,与之斗智斗勇?您现在是否乐于与小团体打成一片,因为他们为您省了不少操持活动的心?学生小团体何以产生?回想您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曾在学生小团体之中?您觉得小团体会影响班级学习和班集体的建设吗?怎样面对学生小团体?我们期待您的故事,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