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军亚 《考试周刊》2014,(67):196-196
<正>幼儿园是幼儿开始群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儿开始与更多陌生人进行交往的地方,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脾气相投的,有的是爱好相同的,有的是目的相同的,等等。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小团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往往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将来孩子走上歧途。因此,关注对幼儿"小团体"的引导教育,培养幼儿正确交往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2.
廖日明 《教师》2012,(26):78-7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作为幼儿园的一种专门语言活动——谈话活动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体验语言交往、积累、发展的快乐。一、谈话活动的意义1.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学习语言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3.
张银娣 《教师》2011,(16):86-8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明确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者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培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在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应从"听"和"说"两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支架式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衍生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处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借鉴支架式教学有关理论的前提下构建了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模式,并且提出了幼儿园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幼儿的学习、教师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评价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3~5岁幼儿交往策略的观察研究表明:幼儿交往大多发生在自由活动的情境中;交往过程中幼儿选择了不同的策略;策略不同其交往结果是不同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的心理发水平制约了策略的运用;幼儿交往一般都能获得有效的结果.幼儿园教育应当创设条件,让幼儿有充足的低结构活动,充分的交往机会,以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爱爱 《成才之路》2020,(6):102-103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教学质量,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运用,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使学习更加有趣。文章基于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极为重要。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互补性建筑环境的创设、平行班互动环境的创设、混龄班开放性环境的创设、班级活动空间交往环境的创设、公共交往环境和活动场地的创设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创建幼儿园良好交往环境的构思,为幼儿创设具有开放性、协调性和互补性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8.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的立场上看,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看到孩子没有同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尤其在倡导探索型主题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而更加关注幼儿综合性的协作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教育交往理论的拓展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交往活动与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实践活动,认知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教育发展表明,教育交往理想不断拓展,成为教改前沿课题的理论基础之一,交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重要概念,教育交往理论划分为社会性交互理论与个别化交互理论,远距离教育交往理论具有核心地位与作用,运用教育交往理论指导教学模式改革以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要精神就是为着幼儿的装扮玩耍,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中享受到愉悦.然而,种种原因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能深入地沉浸在所装扮的角色中进行有效的交往,笔者将此种现象称为"幼儿的角色交往缺失".至此,本文将幼儿角色交往缺失限定在角色游戏中,试图厘清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