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正陕西临潼"骊山之顶"(巅)有"人祖庙"一座,又称"仁祖庙"、"仁宗庙",现为道教正一派骊山明圣宫分院。按《临潼县志》:"《游人祖庙记》:骊山东岭离邑二十余里有人祖庙,相传为天皇氏邑,亦云即露台祠遗址。"《太平寰宇记》:"露台祠,即始皇祠也。"(秦)始皇祠——露台祠——人祖庙前后承袭沿用两千多年。但前人对此亦有不同观点:(1)清代孙楷《秦会要·宗庙》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为极庙。二世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6,(2)
正近日偶然自1933年5月25日出版的《国剧画报》中,发现了一帧《山东泰安之包文正公祠》的照片,系京剧研究大家齐如山先生在泰安考察戏曲时所摄(另摄有《城隍庙戏台照》,也刊于同年6月22日《国剧画报》)。这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泰安包公祠老照片,从中可以追溯这座久已湮没的泰山名祠之沧桑。包公的泰山因缘照片中泰安包公祠所奉祀者,便是妇孺皆知的北宋清官包拯。包拯为什么会被庙祀于泰山脚下呢?这源于  相似文献   

3.
朝鲜(Choson,Korea) 国名:朝鲜意为“朝日鲜丽”。此名称源于中国殷商末年有关箕子的传说,散见于《史记》、《汉书》、《魏志》、《后汉书》等中国史书。站在中国看,朝鲜正位于太阳升起的东方。以“朝鲜”为国名,起于自  相似文献   

4.
《史记·孝武本纪》云:“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解祠者,谓祠祭以解罪求福。”“解祠”是以祭神为手段的祛除巫术。《集解》引孟康语:“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并引如淳语:“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从这些解释看,枭是因其“恶”而被用作祭祀用物。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的出生地淮安,诞生过抗金名将韩世忠、巾帼英雄梁红玉、抗英老将关天培等。周恩来从小就崇敬这些民族英雄,曾在淮阴外祖父家时参观过岳飞祠,对祠中前人题写的《咏岳少保祠》非常欣赏。12岁后,他北上沈阳读书,暑假时,专门到曾是日俄战场的同学家乡作客察访,...  相似文献   

6.
王鹤鸣 《寻根》2009,(4):110-121
家法,在家谱中又称家训、族规、家约、家戒、家规、族约、祠规、家典、家范、条规、家议、祠约等,种类很多,是家族自己制订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光绪十一年)“祠规引”指出:“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安徽)绩溪县南关悼叙堂许氏宗谱》(光绪十五年)“家训”指出:“圣贤彝训备载六经,又何必要家训?家训所以济圣训之所不及也。盖六经惟读书人知之,至愚夫愚妇不读诗书,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拙著《中國詩體流變》中談到楚歌與楚辭時,曾説:"根據多數文學史家的研究,都認爲楚辭是采用了當時南方的楚歌體,又加以改造變化而成的一種新詩體。"這個論斷似乎是可以成立的。但繼而談到楚辭的代表作《離騷》與《九歌》的關係時,還没能確認定哪一類作品在前。當時我對《九歌》和《離騷》的創作時間,還是遵從王逸的説法,認爲《九歌》是屈原晚年被放到沅、湘之間的作品。王逸的原話説:《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  相似文献   

8.
全景西湖     
瞿明刚 《寻根》2005,(2):72-78
我翻阅《西湖游记选》时,看到据光绪四年浙江书局重刊《西湖志》仿制的《西湖全图》,画面上,波光粼粼,山色青青。亭台楼阁时隐时现,桥祠寺庙鳞次栉比。百年旧图的咫尺画幅展现了两个世纪间人间天堂的绝世美景。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循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无论史学家,还是黎民百姓,都把他们心目中崇仰的最好的地方官称作“循吏”,史家写史立传,百姓修祠树碑。《循吏传》成为二十五史最光彩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循吏祠和碑更成为最富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人文亮点。好官循吏,好在何处?司马迁首创循吏列传,概括得还较抽象,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11.
徐梓 《寻根》2006,(2):22-25
在古代,书院往往被称为祠学。如元代的宋禧曾说:“国朝于天下祠学,所谓书院者,例设官置师弟子员,与州学等。”(《庸苍集》卷十四)在古人看来,山长的职责,不过是教与祀而已。现代研究者将教学、祭祀和藏书归结为书院的三大功能,这一切,都说明了祭祀对于书院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吏读探究     
《寻根》2017,(1)
正何为吏读?对于这个陌生的历史名词,很多人恐怕闻所未闻,更不知何谓。它是朝鲜民族语言的源流之一,汉字和朝鲜语就在这里结下了万难割舍的缘。我国的朝鲜族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大批移居入境的,探究语言之根,自然离不开祖籍地朝鲜半岛。对吏读的定义,《朝鲜通史》(朝鲜社会科学院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57年)言:"根据汉字的音、  相似文献   

13.
李鹏 《寻根》2011,(1):4-8
一、祠山大帝与祠山信仰祠山大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冶水神,祠山信仰是以崇拜和祭祀祠山大帝为中心的民俗信仰活动。其流传地区主要在皖东南、苏南、浙北一带。  相似文献   

14.
张文霞 《寻根》2010,(5):72-75
<正>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这项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共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嵩山中岳庙便是其中之一。追溯中岳庙的前身,应是周代建立的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当时便设有祠官,以主  相似文献   

15.
朴尚春 《寻根》2012,(1):102-104
中国朝鲜族主要散居在东北地区。追溯朝鲜族传统婚俗之源,源于我国周朝“六礼”,在婚俗形成过程中大量地染进儒家文化。特别是1469年,朝鲜第八代王艺宗颁布了《经国大典》,全面推崇儒学,从此,包括婚礼在内的一切礼仪制度都仿效中国儒家礼仪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丧礼的语义关于丧礼的语义,也即它的产生或来源,《礼记》中说:"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礼记·檀弓下》)丧礼,是对死者的哀悼和悼念,生者念及先人,心里充满了悲恸。若悲恸过度会伤及生者的身心,因此制定礼节来节制这种悲恸,使它既能顺着生者的悲恸情绪,同时又能使之适应礼节而不致生者伤害身心。对于该引文,沈宏格认为:"其义为丧事极为哀戚,但念父母生  相似文献   

17.
宋炳龙 《大理文化》2015,(4):105-112
罗宗藩:籍贯云南大理洱源县.曾任《抗战报》报社社长,晋察冀中央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姚依林担任书记),《晋察冀日报》的甄审,《晋察冀日报》边区版副主编,张家口广播电台台长、党支部书记.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报社主任、副社长.1958年由朝鲜回国后担任二十兵团宣传部副部长、总参《防化兵》杂志社总编,《贵州日报》社社长、总编.  相似文献   

18.
正三汉宫室文化深受楚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延续楚巫乐舞之风。汉武帝尤敬于鬼神而好仙道,在甘泉宫祭祀天帝泰乙,以女乐祭祀请神、降神,《三辅黄图》卷五《台榭》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淮南鸿烈解》卷四《坠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相似文献   

19.
国际儒道学术暨伏羲女娲文化研讨会在淮阳县召开以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由古陈州孔子学会和香港孔教学院主办、美国世界孔子学会及台湾孔孟圣道学社并中国四维八德实践会协办的首届国际儒道学术暨伏羲女娲文化研讨会,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河南...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中开始出现以“焰火”为题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德国剧作家弗朗克·魏德金德的短篇小说集《焰火》(1905年),朝鲜诗人朱耀翰的堪称朝鲜最早的自由奔放的散文诗《焰火》等,便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他们并没有描写焰火本身,而是在作品中假借了焰火转瞬即逝的艺术形象。当然这跟当时焰火已变得十分美丽,给人以强烈印象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