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寻根》2017,(6)
<正>纣王墓位于淇县淇水河畔,由县城的云梦大道东行约8公里到达淇河桥便可看到。冢呈长方形,高12米,长50米,宽25米。墓前有一通巨碑,碑上有"纣王之墓"四个大字,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在1987年题写。纣王墓的北边几十米处,有两个小型墓葬,分别是姜皇后墓和苏妲己墓,三座坟墓呈南北排列。历经三千余年,纣王及姜王后、苏妲己的墓葬还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2008年公布的第五批河南省文物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12月10日至12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梅县博物馆、梅江区文化局,在梅州市郊月梅村建设工地发掘了一座南朝古墓。墓砖上有叶脉纹、钩方格纹、方格菱纹及三角几何组合等七种图案,还有"颍川钟氏墓"字样和一些吉字。古墓采用双层铺砖,这在梅州是首次发现。这块刻有颍川钟氏墓铭文的墓砖,证明客家钟氏源自颍川郡。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秦汉颍川郡治阳翟县(今禹州市),包括今登封、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地,魏晋颍川郡治移到许昌。颍川郡还走出了陈姓等大姓,现在福建、广东等地的陈姓人家常在门楣上写"颍水流芳""颍川世泽"等字,纪念祖先的居住地。  相似文献   

3.
成都凤凰山《太玄经》摇钱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9月,成都市凤凰山发现一座古墓。因该墓已遭到局部破坏又裸露于地表,成都市金牛区文管所随即作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从墓中掘出铜釜、铜甑、铜盆(均有使用痕迹)及五铢钱二千余枚,镶有绿松石的铁剑一把,以及残破的陶俑、狗、罐若干。摇钱树在墓左的污水泥...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2月,黄陂区长轩岭街一村民在挖水沟时发现一座古墓,村民及时上报。文保部门现场发掘后,将陪葬品妥善保护。据文保部门介绍,该墓系北宋中晚期的一座富家墓。墓内随葬品中,四个细腻的北宋瓷碗尤其引人注意。目前,这些物品已被妥善保护。及时上报的村民和村委会将会被奖励。发现古墓的地点位于黄陂区长轩岭街平港村肖家畈湾。当天一名村民在挖沟排水时意外触及沟底的石板,通过外观分析可能是古墓,便立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7,(6)
<正>李穆墓志研究概略1970年8月,山东肥城边院镇东向南庄村南出土了李穆夫妇的墓志。李穆,北宋兖州奉符县奉高乡军寨庄(今边院镇东军寨村)人。民国18年(1929年)《重修泰安县志》卷三《舆地志·胜概·古墓》载:"李穆墓,在东向北军寨庄西半里许……其裔自宋迄今聚族而居,祖茔在东向南庄前。"李穆夫妇墓志即出土于其父李忠信墓西的一个大坑。志文亦载:"葬公(穆)于  相似文献   

6.
1995年夏秋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考古人员,对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一批距今1000年的辽代(公元907-1125)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在一座大型古墓中,发现并揭取了州余平方米的大幅壁画。这幅壁画共绘有44人,在墓主人享实的图画中,令人惊喜地发现了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在这幅绘制精美的壁画上,墓主人倚坐在半浮雕的木椅上,在他面前摆有供案,并有侍从恭敬侍候。在供案上,陈放着两大盘水果,一盘里是三个西瓜,瓜皮碧绿,其状呈长圆形,另一盘里摆放有石榴、桃子、杏等五种水果。考古学家和园艺史研究者对这幅壁画予以…  相似文献   

7.
正墓地:孩童与总统毗邻纽约哈德逊河边,有一座高约150米的巍峨建筑。它下层为希腊神殿式方形,上层为陶立克柱圆形,上刻"让我们拥有和平"。此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北军统帅、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乌斯·格兰特的墓。距此不到100米,还有一座名为圣克莱尔·波洛克5岁男孩儿的墓,1797年7月,男孩玩耍时不慎从河岸坠落身亡。其父悲痛欲绝,为了就近能看到"儿子",就在其落水处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坟墓。  相似文献   

8.
高水然 《寻根》2000,(4):104-106
河南淇县有一通扯淡碑,远近闻名。这块高不过2米,宽不过1米,厚约0.3米的石块,认真说不能叫碑,叫碣比较合适。因为其顶端是半圆形的。清潘霄昂《金石例》中说:五品以上官员死后,其墓前可以用碑作纪念物;五品以下官员的墓前只能用碣作纪念物。扯淡碑,无非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早的自撰墓志铭河南省开封市委省电台记者站阎永复古代人死后埋葬时,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埋于墓前或墓中的石碑称墓碑。而墓碑上的志墓文,叫做墓志铭。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记述死者姓名和生平的为"志";用以对死者的赞扬和悼念的叫"铭"。墓...  相似文献   

10.
正梅属蔷薇科,有"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之雅称,全国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梅共有60余株。"博南古道元梅"植于元代,至今有近千年树龄,树高9.8米,胸径70.7厘米,基径71.9厘米;其生长于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旁的博南古县治所在地花桥村,故得名。被《中国梅花品种图志》收  相似文献   

11.
华夏第一佛     
重庆市丰都发现的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 12 5年 )铜佛像 ,是目前已知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佛像 ,该佛像的年代还早于文献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年代记载 ,因此 ,可谓华夏第一佛。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重庆市博物馆、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在丰都县文管所的积极协助下 ,对丰都槽房沟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华夏第一佛发现于该墓地的一座东汉时期古墓中。该墓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镇江观石滩 (梁家湾 )村东北约 70 0米处的长江北岸小山梁上 ,南距长江 2 0 0米 ,丰都至镇江公路从其南端经过。此墓为刀把形洞…  相似文献   

12.
刘厂镇距祥云县城东32公里,属坝区,海拔1960米;北至禾甸乡,南通下庄镇,西通云南驿镇、祥城镇,东至东山乡,为乡镇级的交通枢纽.在1964年,云南省博物馆清理发掘了刘厂镇大波那村北约1公里的战国早期木槨墓,出土了铜棺、铜鼓、编钟等近百件器物,1977年又在距"铜棺墓"约1公里处发掘了一座槨墓,出土了铜剑、铜釜、铜锄等40余件青铜器和锡器.大波那,当地白族语叫做"岛富脑",意为大老爷.  相似文献   

13.
邸永君 《寻根》2003,(6):96-98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意即于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之,以缅怀祖先之功德。墓碑与墓志铭,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之制作,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内地位突兀,影响深远。先谈谈墓碑。广义而言,碑乃所有文字刻石之总称,包括刻石、摩崖和墓碑等数种形制。考碑之起源,最初为古时立于宫庙前,用以识测日景(影)及拴系牲畜之竖石。后渐有于其上镌刻文字者,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亦用于镌文告,以昭传布。秦代及以前皆称刻石,汉以后称之为碑。而墓碑者,则专指立于陵墓地表之碑,于墓前墓后者皆有之,而矗于墓前者居多。上刻墓主之姓…  相似文献   

14.
寿山石,俗称“腊石”,因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乡而得名。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石质脂润,柔而易攻。据考古发掘证明:福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寿山石雕,乃是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师范学院工地,挖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石刻猪”一只,高1.1厘米,长6.4厘米,同年在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也出土“石刻猪”一件,高2厘米,长6厘米,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一座标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纪年墓砖的贵族墓,出土“石刻猪”一对,高1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1982年春天在江陵马山砖厂取土场,发现一座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长4米、宽2.5米、深5.5米,为一椁一棺墓。椁室由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组成。棺置于棺室正中,上面覆盖竹席。墓内出土大量的丝织品,丝织品上刺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就是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根雕。这件根雕被称为木辟邪,置于墓葬头箱的正中,用树根雕成,虎头、龙身、四足。出土时头向南、尾朝北,前肢立于竹笥之上,后肢立于椁底板。头上扬,嘴微张,露齿,腰微低,短卷尾,作行…  相似文献   

16.
阳燧     
阳燧罗西章阳燧,作为人类社会早期的取火用具,最早出现左何时?它的面貌到底如何?史料虽然有所记载,但一直没有实物佐证。陕西周原阳燧实物的出土,解开了人们的疑团。1995年4月14日,陕西周原博物馆对已遭盗掘的扶风黄堆60号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的东北角...  相似文献   

17.
清忠谱     
魏华 《滇中文化》2007,(4):57-64
风光明媚的苏州虎丘山下,苍松翠柏掩映着古老的墓茔。洁白的汉白玉碑坊上,镌刻着“义风千古”四个大字,这就是明代有名的“五人之墓”。古墓下掩埋着义士的英灵,历史上流传着他们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政 《寻根》2009,(5):28-33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鸮器6件,包括圆雕4件,浮雕2件。其中507号高5.7厘米,呈深褐色,造型作“鸱蹲”形。鸱之双腿粗壮,尾着地,两耳相连,有小孔,显然是佩戴品。472号高10.6厘米,是墨绿玉浮雕。鸮的形态钩喙圆眼,头有冠毛,颈饰鳞纹,线形流利。有穿孔,也为挂饰物。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6,(5)
正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西北、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总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距今约2800年。2003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部门对鄯善县洋海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13年2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洋海古墓"系列考古纪录片,系统地为我们展示了洋海古墓群的发掘出土情况。其规模壮观,意义重大,为我们了解古代洋海人的生活状态提供了标本。  相似文献   

20.
凉山大石墓主要集中在西昌、德昌、冕宁,又以德昌六所村居多。大石墓中出土文物主要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饰品。有的墓里发现了稻壳的痕迹,可见大石墓的主人已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西汉末到东汉初,大石墓出土文物有铁刀、铁器、铁削、钱币,还有一些漆器和漆器附件。大石墓的主人是古代邛人,应用了物理学的"滚动代替平移"实现远距离运输巨石的。修建大石墓的目的,体现了自然崇拜,大石崇拜的风俗,也有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