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和亚非拉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往往是伴随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是国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中产阶层尚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现阶段应大力培育形成中产阶层的合适土壤。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不同社会阶层休闲生活方式的差异和分化日益显著,从社会学角度,以基础休闲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中产阶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与休闲体育的关系,对若干影响中产阶层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完善和发展中产阶层休闲体育参与的角度,针对发展与中产阶层休闲体育相关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层的社区参与:意识与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是那些在职业声望和收入都相对较高,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人群,以往研究认为他们很少参与社区事务,其实他们通过业主委员会也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而且他们在环保方面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因此,要为中产阶层参与社区活动创造物理沟通平台。同时加速居民利益社区化的进程,使中产阶层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6,(2):67-74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指出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在子女的学业辅导、家校联系和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存在以中产阶层标准评判劳动阶层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倾向,通过将家长参与与子女学业成就的关联使"中产阶层式"家长参与合法化,并将劳动阶层较少参与子女教育归因为不重视子女教育及不懂教育子女,使劳动阶层家庭教育面临污名化危机。应该认识到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污名化危机,对劳动阶层家庭教育进行价值澄清,通过方法论创新增进对真实的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理解,同时增加关于劳动阶层参与子女教育成功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级及其治理下的国家维护其正常运转,有效地进行社会整合的方式,也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过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且相对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其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和效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动荡碰撞的现代化新时期,分析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对推动其政治社会化良性发展,积极实现社会人的塑造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中,通过体制和组织的力量,形成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政治权力关系。但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动摇了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关系的传统基础,带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合理调整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便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亨廷顿关于中产阶层的壮大是国家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理论,在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也为众多的学者所认同.但亨廷顿的另一理论--现代化初期(发展中国家),中产阶层的发展扩大与经济社会经济不平等扩大、政治混乱的正相关理论却为人们所忽视.结合中国处于现代化初期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这一理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层含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转换。对我国而言,社会结构转型就是从原来的国家与政治社会关系模式向国家与经济社会关系模式转换。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系统必须相应进行调适,其核心问题是处于政治系统核心地位的执政党在新的执政理念指标下,实现执政方式的改变;培育和增强社会与政治系统的“边界”的功能,发展界于社会与政治系统之间的组织体;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国家化为政治系统调适的突破口;进一步调整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建立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咨询机关的体制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中国中产阶层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的研究重点仍是概念的界定和阶层的划分,但越来越偏向于这一阶层的消费投资行为和道德等个体特征领域。论文从梳理不同视角下的中国中产阶层定义出发,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研究角度下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政治态度和消费投资行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法治和德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德治国”.并不是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这一理论来源,不应谊把今天的“以德治国”看成只是对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是在与疆域内社会和国际体系中他国相互作用的复合关系中生存、发展的政治实体。本文在剖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国家能力构成和国际体系维度的国家能力构成的基础上,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互动逻辑中把握国家能力诸方面的内在关联,力图克服目前学界单从国内政治层次或国际政治层次探讨国家能力的片面倾向,初步提出了一个统合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于国家能力系统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的危机性国家结构、在民族国家建设中产生的国家与社会的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抗性的阶级关系,使得为实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即政治统治需要的社会产出最大化政策即两次土地改革政策均告失败,最终导致南京国民政府雪崩式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一方面经典地演绎了诺思的“国家悖论”即统治者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冲突,一方面也丰富着“国家悖论”,因为是统治者内部的结构性利益冲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政策不能实现并由此导致整体性统治租金的耗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间阶层异军突起.他们的有序政治参与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存在着有序政治参与的困难和障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们必须深刻剖析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使之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内涵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政治参与中的多项因素均会影响政治稳定。把握好这些因素,对在扩大政治参与中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质与气派的新鲜经验。随着中国政党的介入与定位,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结构性调整与范式转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优良排序和相互增权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政党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实现治理再造,实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但是背离客观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社区中介组织发挥政治参与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社区中介组织发挥政治参与功能的方式与途径,认为有效地发挥社区中介组织的政治参与功能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许俊 《培训与研究》2003,20(6):51-53
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课题,“轴心时代”的古代雅典和先秦的人伦关系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古代雅典和先秦由于所处时代相同,两种人伦关系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包括男女两性地位中的“男尊女卑”状况和相同的阶级关系。然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政治传统、经济环境的不同,造成两种人伦关系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古代雅典是“家国异构”,以地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为主;先秦则是“家国同构”,以血缘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列宁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顺序,可以把列宁一生的思想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文章主要分析了列宁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灌输”理论,利用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紧密结合。列宁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