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科学中国人》2012,(20):13
肠道微生物群中存在炎症性肠病线索在健康人中存在着一种肠黏膜屏障.因此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数十亿细菌能够与我们的免疫系统和平共处。肠道的免疫系统受到严密的调节以耐受这些细菌。然而.肠道感染可突破这一黏膜防火墙,让免疫系统暴露于数目增加了的共生细菌。Timothy Hand及其同事分析了刚地弓形虫在小鼠中的感染并显示.当这一黏膜屏障破损时.免疫系统不再能够将共生生物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7-I0001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艰难梭菌可加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病情并大幅提高死亡率,因此建议医院在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时首先对其进行肠道菌群化验。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及病机尚未明确的功能性胃肠病,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结合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从病因、病机、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及乌梅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等四个方面展开综述,为今后在临床中运用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42109,31770978)等资助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与北京大学合作研究,在儿童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et Colitis and IBD Reveals Common Pathogenics and Therapeutic Pathways"(儿童结肠炎和炎症性肠病的共性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通路)为题,于2019年11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Cell(《细胞》)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177-8。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80-284
封面故事:美中期选举在科学问题上做文章;封面故事:蜜蜂基因组完成测序;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基因;虚拟战场地形重构技术研究;中国风尘沉积环境磁学研究现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NLRP3炎症小体是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参与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近几年研究发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异常激活,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表明NLRP3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志华研究组在共生菌通过NOD2-LRRK2-Rab2a途径介导选择性的货物分拣来促进共生关系的研究中取得进展。潘氏细胞位于小肠回肠,向肠腔内分泌大量的抗菌类物质,在肠道稳态的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潘氏细胞失常是炎症性肠炎发生的常见原因。然而,目前对肠道共生菌如何调控潘氏细胞的生理活动还所知甚少。该论文中,作者  相似文献   

8.
壁虎竟跟贻贝粘到了一起;炎症性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HIV病毒载量与人类基因变异有关;大脑上瘾中心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讯     
变异蛋白在血细胞中逐渐积累引发亨廷顿病英国科学家在最近一期《临床调查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利用新的检测技术证明,导致亨廷顿病的有害蛋白是逐渐在血液细胞中积累起来的。他们在论文中对这些有害细胞是如何损害人的大脑进行了详细阐述,而这一新发现不仅有助于监测亨廷顿病的进展情况,也有助于开发抑制有害蛋白的新药。  相似文献   

10.
本子 《科学中国》2007,(2):64-64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患者在进行了肠道手术之后,嚼口香糖有利于他们麻痹的肠道恢复运动,从而可以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生活对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宇航员不仅要应付失重、辐射等外部问题,事实上,他们还要防肚子里的"虫子"——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作乱。他们有理由担心,在太空中呆的时间一长,这些微生物或许会背叛他们。众所周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单从数量而言,是人体细胞的10倍之多。其中很多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帮助消化食物,制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监护免疫系统等等。当宇航员飞往太空时,它们当然也搭便车去太空"旅行"了。可是,这些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表现如何,这一点过去被科学家极大地忽视了。譬如,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寄生在肠道内的一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太空中呆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壁虎竟跟贻贝粘到了一起;封面故事:炎症性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HIV病毒载量与人类基因变异有关;大脑上瘾中心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6):22-23
我们的肠道中定居着大量细菌,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往往和作为宿主的人体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造成影响,比如,通过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影响宿主的肠道功能,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但是,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我们的大脑吗?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类和大多数生物来说,清洁干净的环境意味着舒适、健康和长寿。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有时肮脏的环境反而有利于人和生物的健康和抗病。一系列的新研究不断证实了这个假说,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更是得出明确结论,肮脏优于洁净。此话怎讲,这得从人和生物的免疫机理谈起。最近美国研究人员的两项研究发现,在阴沟和农庄中顽强生存的老鼠与生活在舒适的无菌实验室中无忧无愁的同类相比,前者的免疫系统更健康。而这一点也许对人类也适用,这正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西方医学界在17年前提出一种“卫生假说”,认为人类过…  相似文献   

15.
1项目简介该项目是国家奥运科技攻关专项———“优秀运动员应激损伤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的一项子课题。由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并资助。项目承担单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我国体能类竞技项目明显落后,其中运动应激引起的功能性腹泄/腹痛(肠易激综合症)是造成我国运动员体能迅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急需在奥运科技攻关中重点突破。项目组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等单位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在运动应激状态下肠道屏障损伤发生机理及规律,为研制运动应激肠道…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物系统由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这些细菌对宿主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有重要影响。胃肠道益生菌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胃肠道功能的一类微生物。本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小鼠饲喂含有绿色杆菌的日粮14天后,通过测量每日小鼠的增重变化以及盲肠内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研究绿色杆菌对小鼠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小鼠相比,在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多,脂肪层厚度比对照组较厚;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数目比对照组少。结果提示食物中补充绿色杆菌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调节宿主肠道中的菌群。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4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具有“穿肠而过”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不仅为研制新药物提供了可能的载体,而且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蛋白质吸收理论。人体每天要补充大量蛋白质。传统上认为,蛋白质大分子在进入肠道后被分解成氨基酸片段进入体内。但是,近年来,国际科学家发现菠萝蛋白酶、α-乳清蛋白等部分蛋白质分子并未被分解成片段,而是以整分子的状态“穿肠而过”进入血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赫荣乔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从1998年起,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蛋白酶的吸收机制,并于近年取得突破。这种从传统中药材———被…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原以为免疫系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孤立系统,但是最近的研究证明,人脑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这就意味着,人体对各种病症的抵抗力,将会受到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心理免疫学与平常所说的“心身医学”有所不同。心身医学的论及对象是一些完全由心理因素,而非生理原因引起的疾病。心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是:人脑会影响免疫系统,因而也会影响人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10-I0011
<正>[导读]美国科学家说,利用一种细菌的蛋白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5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科学家说,利用一种细菌的蛋白激活免疫系统,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借"菌"杀"毒"的新策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也许可极大提升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唐凤 《百科知识》2024,(3):34-36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革新了癌症治疗领域,CTLA-4、PD-1和PD-L1等分子在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通过抑制这些分子,ICIs(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下同)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尽管ICIs在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临床上仍存在对ICIs反应性差异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肠道本身的健康,还可能远程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