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动管柱式齿轮齿条转向器在轿车上的广泛应用,其异响问题也日渐突出。目前检测该异响的方法仍主要依靠人耳辨识,而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转向器壳体上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来识别转向器异响的方法。文中介绍了试验原理及方法,试验过程与信号处理。并通过现场实测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际装车过程中的出现的转向器异响问题,分析齿轮齿条动力转向器的齿轮、齿条、壳体、阀套、压块合件等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及装配方面的缺陷与转向器异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某转向器厂的实际产品在急打方向盘时出现异响,并且现阶段只能采用人耳经验诊断的模式提出了利用信号相关分析来进行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转向器壳体上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来间接判断其内部的齿轮齿条是否出现异响。通过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异响的智能识别判据。并通过现场实测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CATIA软件建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实体模型,通过对部件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合理选择,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转向器实际使用工况。运用HyperMesh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向器关键部件(齿条)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转向器的齿轮轴与齿条啮合部位最大的应力为1117.706MP,小于齿条材料的最小抗拉强度1800MPa,齿条的最大变形量为0.289mm,小于0.35mm以内设计要求,齿条的应力和变形量均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平板车转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转向器、PLC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等,其中转向器是转向信号的输出装置,在转向控制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的平板车转向控制系统配置的是普通模拟量转向器,电位计是其核心部件。而本文涉及到的转向控制系统配置了一套电子转向模拟器,联合使用了编码器和转向力矩限制器等电子部件,该转向器还采用了机械传动、PLC控制、CAN-BUS网络控制、PWM控制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项目,对齿轮齿条转向器的有无异响进行诊断研究。在Matlab中对试验测得的转向器无异响振动信号和有异响振动信号利用不同小波函数对其进行小波分解,据此来初步识别转向器的有无异响信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RGD130超大缸径液压动力转向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别从三大职能板块机械传动、液压油缸、液压控制阀进行详细说明。阐述了超大缸径液压动力转向器在系统压力过载保护上与中、大缸径液压动力转向器的最大区别,即卸荷阀、安全阀的设计。并列举了一些关键部位的强度校核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利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转向器的三维数模,运用Hyper Works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模拟转向器试验时受力状态进行静力学分析,考察各零部件应力强度能否满足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各零部件的应力均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TRIZ理论的解题模式和工具,分析齿轮齿条式机械转向器的噪音异响产生的有害作用因素,定义技术矛盾,并将其用39个技术参数进行描述,通过矛盾矩阵查询发明创新原理。再结合创新原理的启示,形成新的技术改进方案。最终得到最好的解决机械转向器噪音改进衬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某转向器厂生产的电动管柱式齿轮齿条转向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异响的状况,应用相对能量法对其进行诊断。设计了用于该诊断的MATLAB/GUI程序界面,将诊断方法编制程序植入GUI内,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友好的用户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用Workbench软件模拟出转向器使用过程中齿轮齿条啮合部位标志点的应力和振动加速度曲线,从而得出了异响的原因是"瞬态间隙"的产生这个结论。实验时固定转向器拉杆的两端,并以一定的转速来回转动方向盘,并测得出转向器壳底的振动加速度,从而将实验和模拟出来的振动加速度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标定法求出转矩和标定点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把不大于最大空载力矩所对应的标定点应变最为优化准则,从而得出满足优化准则的弹簧刚度,最后求出"瞬态间隙"和空载力矩随弹簧刚度变化的曲线,从而为最佳弹簧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转向液压系统一般包括动力元件转向泵、流量控制元件单稳阀、转向控制元件转向器和转向执行元件转向缸。本文分析了装载机的转向、举升故障及排除。  相似文献   

13.
浅析汽车转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汽车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为减少汽车转向时的操纵力,现代汽车普遍采用动力转向系。转向系常见故随主要有:转向沉重、行驶跑偏、转向轮摆动和动力转向系故障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正向设计中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本文论述的车型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如何将转向管柱和转向机定义其相对空间位置,如何定义输入和输出轴空间角度.同时如何在计算机中模拟,定义转向器行程.  相似文献   

15.
使用Workbench软件对齿轮齿条转向器进行了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介绍了仿真分析的过程,获取了啮合副处的变形及应力云图,分析了啮合区的应力分布,验证了齿面的接触强度,发现并分析了啮合副的径向分离现象,得出了弹性支撑结构的刚度可能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汽车转向器配有的变厚齿,含有独特的加工机理。通过机理探析,解析了偏置设计。着手设计时,应考量拟定的偏置总量,正确予以验算。沿着齿宽方向,变厚齿初始的厚度、初始刚度二者凸显了正比的关系。探析这种特性,便于算出变厚齿关联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8)
汽车转向系统由转向传动结构、转向器及转向拉杆三部分组成,合理布置好转向系统,能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恰当的转角关系,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运行的安全、轮胎的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转向系的结构及布置原理,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某类型车的转向系硬点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汽车电动转向器在助力转向过程中的响应带宽和响应精度,针对电动转向器中机械传动环节中存在的固有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控制器参数整定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补偿系统固有误差,有效提高转向系统的动态响应。首先针对电动转向系统中的方向盘、车轮转向和电子控制子系统分别进行数学建模,确定驾驶员输入的转矩指令与电机助力特性及输出转向位移角度等的数学关系;其次,利用经典控制理论定量分析电动转向系统中输入转矩与输出位移间的代数关系;再次,针对系统固有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参数整定的前馈控制器补偿策略,并研究补偿方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最后本文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算法的收敛特性,并通过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参数整定策略能够有效补偿电动转向系统固有误差,且补偿策略收敛特性良好,为补偿电动转向系统固有误差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转向系统长时维持在高压状态下工作时,极易造成液压油温度的积聚,若此温度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整个转向系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影响整个动力转向系统乃至动力转向器内部关联零部件的寿命及使用性能。针对此技术难题,通过采用TRIZ创新方法理论及解决问题的流程,从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开始,运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TRIZ创新原理、物场模型及76个标准解等工具,设计出多种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技术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能量浪费、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能量回收技术主要有废弃涡轮增压、余热制冷或取暖、余热温差发电、后接动力循环做功、制动能量回收等。在保证汽车能够顺利自动回正的前提下,研制一种基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将汽车自动回正过剩的能量回收储存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充分回收过剩的自动回正的能量,通过压缩空气将能量储存,再通过空气阀门释放能量,推动涡轮带动发电机旋转进行发电,从而为汽车自身所利用,减少能量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