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2.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3.
90后青少年存在学习压力大、代淘;中突频、网络沉迷重、性征体相烦、不良习惯多、责任能力弱、逆反意识强、负面心态多等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对“90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携手走过青春期“沼泽地”,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交流,换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心放在学校内,认为学校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实不然,家庭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将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应然"和"不然"进行合理的讨论,希望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父母长辈对下一代实施的综合性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近年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产生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公衍云 《课外阅读》2011,(10):106-10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细胞是否健康完整,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们立足于提高家长素质和加强家庭道德教育,着力抓好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构建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规律、新机制、新对策,使家庭教育成为一座育人的闪亮灯塔。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现状。基本意思是说:当前,“学校教育没方向,社会教育帮倒忙,家庭教育打乱仗,补习教育不正常”。其中,如果孩子早期家庭教育环境不良或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的影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反映出来,甚至让孩子终身承受“恶果”。然后,针对孩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家庭结构、家庭阶层与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家庭娱乐方式、缺陷家庭问题”等对青少年的影响,讨论“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新型关系”、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科学而理智地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与整个“肌体”息息相关,每个“细胞”和谐了,“肌体”才会和谐。家庭和谐了,社会才有可能和谐。 家庭和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父母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孩子成长的状况牵动着父母的心,也直接影响着家庭气氛和谐与否,进而影响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是否应该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隔代教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些问题令很多家长争论不休。现在,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增加,四二一家庭从预言走向了现实,祖父母似乎更加不可避免地卷入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长期存在的“老人溺爱孩子”、“隔辈亲不利于儿童成长”等“标签”令许多年轻家长心存疑虑,总是不放心老人和孩子单独相处。其实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也许情况并不是那么糟。  相似文献   

12.
王亚荣  赵莹 《文教资料》2007,(10):160-161
农村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对苏北三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及入户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苏北农村小学生成长环境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父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管教孩子的角色出现“倒倾斜”;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差,软件和硬件设施不齐备;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杨军娥 《考试周刊》2012,(19):164-165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我们的责任都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将他们“圈养”.“监控”会羁绊孩子成长的脚步,有耐心的家长会在此时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用足够的爱心感化孩子。孩子也会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5,(10):30-30
我一直记得一位家长的话——“为人父母是一门艺术”。他说当父母的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要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说了很多,我的感触也很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性格品行和思维方式总体上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为人父母与家庭教育的艺术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家庭的成长是学生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读书引领家长成长”的理念,让家长参与学校读书活动,体验读书引领成长的快乐,通过倡议、动员、亲子互动、学校搭台家长唱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达到家长和孩子共同在读书中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贵芳 《早期教育》2006,(10):25-25
对于幼儿来讲,如果用诸如“理想”“目标”等空洞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家长应从“小处”着手,从引导孩子的具体行为为出发点进行教育。孩子的目标往往是具体的,如:一件玩具、一次远足、一个亲吻、一次拥抱等等在寻找家庭教育目标的结合点上,上面的这位家长尝试培植“心愿树”.用“心愿上树”引领孩子成长.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健全人格,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首要和共同的责任,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先成人、再成材”的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传统的家庭“养护”方式和保姆式的家庭教育方法,造成孩子“先天”的人格缺失;重智轻德的学校教育理念,极易造就迷失道德良知的扭曲人格,这已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人格塑造——人才成长中的核心工程,必须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方能完成,这一重要规律,目前远未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而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孩子的"摇篮教育",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着孩子的终生教育。而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全面成长。了解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理念】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提出,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成长型家庭”的概念由李忠辉和马琳在《赢在父母》的专著中首次提出,指的是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亲子双方在家庭活动中起着同等重要作用,想要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与孩子合作,共同关爱、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