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文赏读 那天,天气很晴朗。从未有过那样庞大的听课队伍齐坐在初一二班狭窄的教室里听付老师讲的一堂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上课铃响后的第一个环节是美文赏读,一个从来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过话的女生,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讲台,用啜嚅的语气读着她带给大家的美文——《推开那扇门》。我猜想,也许听课的全体老师和学生都会认为那个同学演砸了,如果换个嘎嘎叫的同学来读,课堂效果会更流畅,但对于那个敢于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中走上讲台的女孩来说,是老师带给她的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震撼!那一刻我心祈愿:我们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像付老师一样,成为推开学生心灵那扇窗的人。  相似文献   

2.
万华萍 《中国教师》2013,(Z1):36-36
这是一节班会课。课上,同学们表演了名为《课堂上下》的小品。小品的大致情节是: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仍是一片哄哄嚷嚷。老师通过"上课""同学们好!"的问候后,课堂安静了片刻。老师开始讲课,这时有的同学开始讲话,有的拿出课外书看起来,有的拿出小镜子、小梳子梳妆起来,老师提高了讲课的声音,并走下讲台,若无其事地走到讲话的同学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个同学将肩膀使劲一扭做反抗状,同时嘴里嘀嘀咕  相似文献   

3.
老师发火了     
"叮当……"上课铃响了,这节课由一位新的音乐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新老师会是什么样的。一开始,教室里的声音还不算大,可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听说新老师是个女高音。""哗……"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老师站在讲台上了大家都没注意到。面对这一群"苍蝇",老师大叫几声都没人理她。  相似文献   

4.
下课铃响了。从教室窗外忽然刮来的一股劲风,把讲台桌上的讲稿撒落一地。好心的同学要去帮助老师收拾残局,可老师执意不肯。只见老师倏地躬下身来几乎跪在讲台下,躲着风把一张张讲稿按序拾了起来,掸了灰,码齐了放进一个手工制的蓝布口袋里。他就是宗白华先生。当时他教我们《中国美学史专题讲座》课,每次上课总提着那个宝贝口袋,放在讲台的桌上,慢慢掏出讲稿来。但讲课时几乎不看——偶尔一瞥的仅是用一张纸写的提纲。他在滔滔不绝的讲授中,有时注视着天花板凝思,更多的则是转过敦实的身子,在黑板上既写且画。  相似文献   

5.
【皮涛老师《中彩那天》教学片断】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题。(生读课题)【罗才军老师《伯牙绝弦》教学片断】师:上课!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一课     
12月15日下午,西工大附小校园里,第二节上课铃声过后,有的班老师正在讲课,有的班同学们正在做作业,教室里都秩序井然,安安静静。五年级(3)班教室里却笑声不断,还有同学在讲台上唱歌,有同  相似文献   

7.
纸上站真人     
上课了,张老师拿着几张旧报纸走上讲台。"不会吧,今天老师让我们集体看报纸?"我皱起了眉头。老师笑了,似乎和我有心灵感应,知道我在想什么,说道:"咱们来玩个游戏,叫‘纸上站兵’,知道吗?""噢!是不是下棋?"一个同学喊了出来。这一喊不得了,许多人都跟着喊了起来,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张老师不出声,圆圆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听着这些奇怪的回答,他向我们解释道:"看哪个作文小组能在这  相似文献   

8.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执教的《忆江南》一课,深为闫老师诗意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下面,撰文赏析如下:一、感受温暖的江南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读一读《忆江南》,注意把握好词的节奏。(生读)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用你最美的声音,同时又很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生读)师:读得真好!瞧她读词时的神情,微笑着,真美!正好符合这首词的意境。这就是白居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山东教育》2003,(13):20-2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双凤奇案》,被剧中的一次次审案所震惊。县官惊堂木一拍,大喊一声“升堂……”的场景,我不由地想起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现在的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伴随着上课的铃声,疾步走上讲台,大喊一声“上课”,下面紧接着就是学生们喊:“老———师———好!”虽有的老师提前进了教室,也是先在教室里巡视,等上课铃声响后,再走上讲台喊“上课”。其实,老师一句“上课”,用以表示这节课开始了,看似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教师一声“上课”,实际就在无形中确定了师生的角色关系,我是教师,你是学生,下面就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  相似文献   

11.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我的老师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上学时读过此诗,同学们今天也读这首诗,读完之后,是什么震撼着我们?生:母爱。师:对。我们写作文时经常写母爱,到底怎样写母爱这一系列的作文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感受一下伟大的母爱。播放图片(图片一:一个婴儿正在哺乳;图片二:一个婴儿正躺在母亲怀里睡觉;图片三:一个周岁模样的小孩在童车里吃香蕉;图片四:一个母亲在教…  相似文献   

12.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13.
这天老师因有急事出去,临走时说“:你们要在教室里看书,不能吵闹。”我们都说“:是!”可心里却巴不得老师快走。老师刚出门一分钟,班里就有些同学把漫画书拿出来看,有些同学在吃零食,有些同学在桌上玩打玻璃球,叶波力在班上做可笑的动作:如孙悟空、大猪头、丑八怪等等。我们班的金嗓子——林盛在讲台上唱歌“: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还没唱到一半,班上几个女生就说“:真老土。都几十年代的人了!”接着林盛就和她们吵起来,思乐上去说“:算了算了,大人不计小人过,好男不和女斗。”这话同题解析这两篇文章都是写的相同的内容,即老师…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想请你们帮个忙,希望你们能答应。我的班主任老师身体很胖,看上去有40多岁。徐老师工作认真,我很敬佩他。可他有一个坏习惯———爱吸烟。课间吸,上课也吸,教室里经常烟雾缭绕。不光把我们呛得直咳嗽,有时老师自己也咳嗽,老师的手指也被烟熏得黄黄的。我为老师的健康担心,也为自己的健康担心。我想让老师戒烟,又没有好办法;当着老师的面讲,我怕他那严峻的目光;送他戒烟糖,他又不爱吃糖。我左思右想,没了主意。对了,他不是特别喜欢看《家庭教育》嘛!每期杂志一到,老师就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有时还让我们读呢!我…  相似文献   

15.
冯雨婷 《辅导员》2011,(1):53-53
星期一,我们要比赛朗诵《三字经》了。以往,老师让举手的同学读。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爱举手,但是我很胆小,也好害羞,就是会读,也不敢举手。今天,老师要求人人都要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16.
[案例]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逝"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先到讲台前来溜达溜达.有人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是个大胆的孩子!(生在讲台前来回走了两圈)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把握情感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先别坐下,我们一起站着恭恭敬敬地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我的母亲. (师生读题目.) 师:经过预习,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对于文中“我的母亲”有什么了解? 生(杂):慈爱、勤劳、平凡、可爱、能干、很早就去世.  相似文献   

18.
给自己打分     
伴随着上课铃声进来的是面带慈祥笑容的语文老师,他手里还拿着一叠作文本。作文!”老师说完就把作文本发回了大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喧闹声!“老师,你怎么越来越懒了?改都没改,你怎么讲?”班上的“大嘴公”小林首先发难。“对啊,我这次那么认真写,你好歹也给个分呀!”教室里响起了源源不断的“发难”声。但老师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老模样:“就知道你们这班猴子会有这种反应。你们的作文我都看过了。我是特意不给你们分数、评语的。要不评讲课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呢?”“什么?”教室里顿时出现了50多个问号,还有一张张好奇的脸孔。老师会心一笑,说:“你们拿出笔记本,记下我的话。这次是写愿望,常规的思路是:①点出自己的心愿是什么(直接或含蓄)。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用具体事例说明。③为了心愿我做了什么。④我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圆满实现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写流水账的。下面我来讲讲避免写流水账的方法:①定中心。②根据中心定详略定重点。③增加细节(具体描写。④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⑤感情要真挚!”老师就爱折磨人。我们记笔记都写到手发软了,你就大慈大悲少说两句吧!我在心里祈祷着。老师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似的,不说了,看来是说完了。接着老师就叫一些同学站起...  相似文献   

19.
林念梅 《广西教育》2014,(17):20-20
那天是我的阅读课,上课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进入了读书状态,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也深深地陶醉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偶尔一抬头,发现离讲台前不远的李毅同学神情有些不对。我没作声,特别留意了一下:他手里拿着一本彩色版的《格林童话》绘本,书是打开的,但他的眼神却始终不能集中在书上,而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不断瞟视,还不时大胆地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正在我凝神思考的时候,他一抬头接触到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紧急集合     
哈哈,千万别误会!我们的“紧急集合”,是要你面对一堆似乎不相干的事物,迅速找到能把它们“集合”起来的共同点,通俗来说就是概(gài)括。概括力是科学家主要的智力品格之一。概括力越强,认识事物就越深刻。专家告诉我们:招数一:比如在教室里:黑板、讲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再加上粉笔、教材呢?如果再加上同学、墙壁参考答案:黑板、讲台——老师上课的用品黑板、讲台、粉笔、教材——上课用品黑板、讲台、粉笔、教材、同学、墙壁——都在教室里招数二:按照一定的组合要求,和同桌轮流报同学的名字。比如:按学号、按横排的座位、按家里离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