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篮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普及,以及各级别篮球联赛的广泛开展,给篮球运动注入了新的气息。如今,一场比赛胜负已不仅仅是依靠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心理因素在比赛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正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如何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成为篮球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就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影响心理的主要因素、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黄金时期,在我国青少年的篮球训练中,往往忽视了篮球意识的培养,从而就影响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法、比较分析等方法的研究,阐述和分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确篮球意识的若干途径和方法,从而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纪沙 《黑河教育》2011,(10):50-50
随着篮球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比赛双方的实力越来越接近。为了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对抗赛,以及在高强度下如何灵活运用战术成为现代篮球的主要研究目标。特别是在比赛出现逆境的情况下.应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因素进行战术上的调整,尤其是对逆境球的处理。本文对篮球比赛中各种逆境球心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篮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如何克服比赛中的逆境球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付坚 《考试周刊》2014,(84):114-115
近年来,国内篮球运动员的选拔只注身材高大而忽视篮球意识的培养。然篮球意识才是篮球运动的灵魂,是能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因素。作者结合训练和比赛,提出青少年在篮球训练中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并进行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5.
庞伟东 《林区教学》2010,(8):102-104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良的状况,而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带到比赛当中去。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根据现代竞技体育的比赛实践中,运动员取胜的因素体能占30%、心理占70%的特点,重点介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及赛前活动中心理障碍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心理调控的手段,为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篮球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抗越来越激烈,在双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参加2005年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状态调查和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的综合研究、分析和对比,以及对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给篮球竞赛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论述,进一步强调心理训练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篮球运动在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打法越来越凶猛,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力。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比赛中心理能力发挥不好,即使技术、战术很好的运动队也会在比赛中出现失败。运动员心理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篮球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应纳入到篮球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8.
篮球比赛中准确的罚球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比赛最后的关键时刻,要求篮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罚球失误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与运动员在罚球时产生心理障碍有重要的关系。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对篮球运动员罚球时产生的心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心理能力训练,提高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罚球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的心理焦虑的原因进行的分心,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能促使篮球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反之,当兴奋超过一定的限度,则转变为焦虑,会使篮球运动员出现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在篮球比赛中,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篮球运动员时常受到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影响,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等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禹燕飞 《中国教师》2009,(Z2):66-67
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员在从事专项运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调控进行分析,提出各时期心理训练措施及调控方法,使运动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认识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分析,推出了篮球运动员在比赛项目中赛前、赛中和赛后几个方面心理调控调节训练的方法。旨在为篮球教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高职篮球运动员由于受比赛经验、训练时间、身体机能、技战术水平等影响,会出现赛前过分自信、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状态。本文针对赛前运动员出现的这些不良心理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及其控制方法,为高职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业余体校跆拳道教练员,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参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调控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篮球比赛日趋激烈,篮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比赛胜负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战术水平,其心理素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怎样的心理状态,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特质,以及教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和针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水平。把握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表现形式和规律,进行合理调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教练应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华章》2011,(34)
运动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争取在比赛中长时间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基层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如何调节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华清  丁力 《文教资料》2006,(15):205-207
在篮球竞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实力,还有心理。我国篮球教练员重视对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却忽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从而败给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为此本文采用观察、文献资料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调节、训练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有些运动员平时表现得非常优秀,一到关键时刻,自信心不足,投篮命中率马上下降,整个队的士气低落等等.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8.
陈雄 《梧州学院学报》2011,21(3):100-104
篮球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特别强的体育项目。在复杂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身体能量,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只有集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于一体,方能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大量事实说明,运动员因紧张而造成失误、痛失比赛良机的例子不少。所以,调节篮球运动员紧张情绪尤为重要。运用体育学、心理学的原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参加玉林师范学院球类运动会篮球比赛的球员出现的紧张情绪为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调节球员心理紧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温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所出现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赛前的心理训练是影响羽毛球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表现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多年的篮球训练中发现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因为心理因素而犯错误导致比赛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运动员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加大比赛胜利的机率。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 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训练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