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男生小伟气冲冲地跑进老师的办公室,边哭边大声质问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你为什么不许同学们和我交朋友?”“孩子,你消消气儿,有话慢慢说……”小伟不但没消气,反而把嗓音提高了八度:“王老师你是人,我也是人,你有权利,我也有权利,你凭什么要那样做!”……小伟似乎得理不饶人,非要跟班主任理论出个究竟。办公室里所有老师都被这位孩子的异常表现给震住了。  相似文献   

2.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问题学生”不再只看结果怎么样,而是从过程人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相似文献   

3.
晨会已经开始,一个满脸汗水的男生突然闯进教室,尴尬地站到了讲台旁,说:“王老师,我……”“又是你……”王老师一见,便不由分说地喊道:“向后转!向前两步走!”罚那学生面壁而立。事后,王老师才知道那学生是为了送一个迷路的小朋友回家才迟到的。他内疚,他自责。且不说体罚违背教育原则,决不允许这样做。只请问为什么一见这位学生迟到就不由分说加以惩罚呢?原因是这位学生在老师心目中是所谓“差生”啊!  相似文献   

4.
我的音乐学校之五   ——在幼儿园的日子   从念研究生开始,我又重新回到了幼儿园。从重新回到幼儿园开始,我又重新找回了我的精神自由、我的生命活力、我的理想以及我和音乐的亲密关系。当然,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汪爱丽教授。   我永远都会记得第一天去报到时,一位原来就熟悉的老师对我说的那一句话:“噢,太好啦,祝贺你 !你要好好地向她学做人 !!”“她”就是指汪老师。如果说当时我还没有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学习“做人”而不是学习“做学问”的话,那么今天,我要衷心地感谢这位老师和…  相似文献   

5.
早操一结束,刘峥峥就跑到办公室,“老师,您应该向我道歉。”王老师懵了,其他老师也格外诧异。他继续质问:“跑操时你为啥只批评我呢?”“你跑偏了呀。”“我跟着孙小星,跑偏了也因为他,怎么不批评他?”“你既然知道他跑偏了,为什么还跟着?”王老师提高了嗓门,刘峥峥声音也更大了,“老师,你偏心!”此时,上课铃声恰巧响了。王老师赶紧说:“你先回去吧,别耽误上课。”刘峥峥忿忿而去。该不该道歉呢?王老师十分纠结。一连几天,刘峥峥的表现越来越糟,开始有抵触情绪。他是一个边缘生,老师们在他身上都花费了不少精力,可不能因为这件小事而让老师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刘峥峥固然有错,但也不能弃之不管啊,思虑再三,王老师决定主动“转个弯”--她先在办公室里诚恳地向他道歉,请求谅解;又在班会上说明事件的原委,诚恳表达歉意,感谢他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看着刘峥峥给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读了王君老师《安恩与奶牛》的教学实录,我曾撰文(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6期)围绕“咬文嚼字”谈论其得失:王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表达.充分调动自己的体验去“咬文嚼字”.以打磨语感的教学策略和功夫.让我们欣赏到“有语文”的语文课,所得极丰:但她“删削”文本,直线、单一地将主题归结于“万物为一”的做法,最终损害了“咬文嚼字”.减损了小说阅读与小说阅读教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所“失”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办公室数学科王老师看见一本著名杂志的社长在卷首语致新年辞时,用了句“近几年各种报刊层出不穷,美轮美奂”。他大叫着问我,“美轮美奂”应该是只能形容建筑物的吧?怎么能形容杂志,这位社长肯定是弄错了。他有些愤愤不平。后来,他又告诉我,1999年他参加高考,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道“美轮美奂”的成语题:  相似文献   

8.
午饭的时间,有人却在餐厅里玩起了篮球。执勤的王老师慢慢走近,严厉地说:“孙楚杰,请注意餐厅纪律,再拍可就没收了!”可没过多久,“砰砰砰”的声音又响起来。王老师抱起篮球一边走一边思量——孙楚杰特别喜欢打篮球,把篮球没收了,他一定会好几天没心思学习的。王老师又走回来对他说:“吃饭时拍球会给自己和同学带来哪些影响?如果你能说出七条我就把球还给你。”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王老师班的两名班干部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向她报告,说××同学没完成作业,数学老师让他补上并加做两道题,他不同意,在教室里同老师顶起来了,吵得很凶。王老师听完以后,只轻轻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上课吧。”仍然在备她的课。这使我很纳闷:她的班是优秀班级,她又是优秀班主任,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怎么像没事似的?第二天我背地里问她班的小班长:“××顶数学老师,挨批评了吧?”“没有,王老师根本没提这个茬儿。”事隔一周,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了个机会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相似文献   

10.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去联华超市购物的情境: 下课以后.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昨天晚上跟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里面的物品价格没有两位小数的,你给出的物品价格不符合生活实际。”这位教师一时没有答上话来,最后苦笑着说:这是为了学习不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老师虚拟的情境。  相似文献   

11.
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作文修改是一种“煎熬”,更是作文进步神速的捷径。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段吧。“嘿!接纸团。”“今天我回家要上分。”“上分不叫我”。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还没有来,我们的教室闹成了一碗麻。“咦?”走廊的砖板上反射出了王老师的身影。看着王老师笑咪咪的,我拍了拍同桌的肩,告诉他王老师来了。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无声的“老师”,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新华字典》。这位“无声老师”外表朴实,其貌不扬,但它的“肚子”里却装满了知识,有字的读音、字的意义,还有词的解释……在学习中,每当遇到不懂、不认识的字,我总会请教我的这位“无声老师”。虽然它不会说话,但只要我虚心地向它请教,它就会默默地毫不保留地把我不认识的字教我给。  相似文献   

13.
张献武 《教育》2007,(9S):32-32
提起郑琦,这位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的退休老师可谓“大名鼎鼎”——2005年教育部曾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教育系统向他学习,同年湖北省政府授予他“师德楷模”称号……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当地,他还是“大名鼎鼎”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4.
一、深入认识 十余年来,我与王运遂老师颇有接触,对他的教学观点有深入了解。王老师始终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笔者私下将之合称为“三多”)。细细回味,王老师的“三多”返璞归真,适用疆域无限宽广。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芦咏莉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讲了这么一件事:一位教高中三年级语文的老师给他刚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得意门生写了一封信,请这位高足给他新接班的学生介绍一下学习语文的经验,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回信中只写了这么一句话:“上课不要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16.
眠琴绿荫 《师道》2009,(1):14-15
早上,我上完两节课回到办公室,发现与我对桌的王老师正拿着一本前两天从学生手里没收的《男生女生》悠闲地看着,便问他:“你不是第四节有课吗,怎么没去上”?  相似文献   

17.
张喜玲 《辅导员》2009,(22):62-62
“老师,您的烟掉了。”一个幼稚的声音在一位老师后面响起,这位老师回头一看,一个“愣小子”恭恭敬敬地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他刚刚扔在地上的一个很长的烟头。“很抱歉,对不起!”这位老师不好意思地接过烟头,用信任和赞许的目光看了看这位学生。“老师,我来吧。”这位学生从老师手里抢过去,径直向前跑去,把它扔进一个远处的垃圾箱里。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校的王老师上公开课。他沉着老练,胜券在握,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正常进行。但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道:王老师,黑板上的“蘸”字写错了。王老师一面当即纠正,一面表扬了这个同学。事后,很多人都夸奖这个学生的严谨学风和敢字精神,也有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位同学真不应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老师的‘军’,‘挑’老师的‘刺’!”  相似文献   

19.
“请李老师安排林青扬同学进入高一(15)班学习”——看着手中教务主任的批条,瞅着眼前这位“久闻大名,未曾谋面”的学生,瞧他眉宇间透出的那一股霸气和那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我不禁眉头紧皱,板着脸问道: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聆听了本校王老师执教的“吨、千克、克”一课。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指出:“吨、千克、克是质量单位。”但我听课时发现: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会说成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吨或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千克。难道质量等同于重量吗?这引起了我的疑惑。评课时,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大部分教师认为:重量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词,它就表示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