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在课上他自己想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面临的生源匮乏,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在加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对峙冲突,学生本位的理念风靡全世界.许多学校提出"一切面向学生"教师面向学生"等口号.甚至有些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事实证明"面向学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问题的关键所在于要准确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3.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究其原因之一是部分老师没能走近学生,没能做好问题跟踪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困惑是什么.要改变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做好对学生的问题跟踪.  相似文献   

4.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童眼看三国”,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当老师又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老师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学生蒋某某,“请你来回答。”这位学生用“中音”,正确但有些“执拗”地回答了这个其他同学都没有答上来的问题。老师赞许道:“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要积极举手发言啊!”  相似文献   

5.
付慧清 《江西教育》2004,(18):32-32
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老师们下课前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关于"问题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成为一种风气,听一些人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可是,我们觉得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意思。虽然是学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都是学生互问互答,老师几乎不用操心。不知这是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到底什么是“问题教学”?该怎样进行“问题教学”?(陕西一教师)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就目前教学研究的现状看,对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多,而从教学结构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是在  相似文献   

9.
对"许"与"不许"的思考--谈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为和某校的老师们研究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我们"监听"了一个学生的咨询.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学生:我真想不通,为什么我们想做的,老师、家长却不让我们做,而我们不想做的,老师、家长却非要我们做不可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德育工作者,与"问题"学生谈话,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如何让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使谈话更具人文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这是一门很值得探究的学问.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使人跳,一句话同样可以使人笑.谈话艺术对于一个教育工作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曾在夜大、函授班授过课的老师都碰到过一些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各式各样,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类:一、英语基础差“老师您能否在课上给我们多讲一些语法?”“即使背会课后的生词,仍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甚至查文曲星,标注中文释义,对于整句话依旧是一知半解。”二、教学方式不恰当“老师您能否给我们讲讲英语故事、笑话或多开展些有趣的活动?”“老师您上课的时候用不着讲解课后练习,我们几乎每人一本参考书。”三、学习目的趋功利“老师您能否给我们讲授一点听力和写作,我上次考四级这两部分吃了大亏。”“老师,我在半年内啃完这三册《大学…  相似文献   

12.
李献进 《江西教育》2002,(11):29-29
写日记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练笔的一种形式,“日记”式学数学,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沟通起来,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记日记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1.总结式日记。经过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学数学的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学习的要求。如有位学生的日记写道:“今天老师出了一道‘一艘船上载了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的题,结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用减法求出船长的年龄。老师问我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道题不能做?多数同学说想过…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这样的教育感言:教学生三年,跌打滚爬三年,心中瞄准着最后的考试,社会的风吹不进我的眼里,自然的雨淋不到我的身上,每天钟摆式的生活,枯燥,忍了;每天陀螺般的生活,忙碌,忍了;回家看看年迈的双亲也是匆匆去匆匆回……眼巴巴地瞅着学生最后考试结束,阿弥陀佛,好了,可学生走了,心里也空荡荡的了--我的三年就这样过去了.过几日,学生的名字竟不再记起,学生的容貌也渐渐模糊,除了成绩单上的冰冷数字……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一次,老师和学生到郊外春游,满树的花儿争妍斗艳,成群的蝴蝶上下飞舞,老师问学生:"花儿会变成什么?"学生说:"蝴蝶."老师说:"不对,应该是果实."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形容并组合有关花的句子,大部分学生说:"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一个女生怯怯地说:"春天花亮了,秋天花灭了,花是灯."老师评:"大多数同学很好,那个女生不及格,花是灯,那电是什么?"老师又让学生组句:"雪化以后变成什么"?大多数同学说:"变成水."那个女生又说:"变成春天."老师批点:"那个学生跳着走路,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在一个星期二下午的课问聊天中,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令人心烦的事情:一位学生被揭发偷拿了另一位学生的钱,去游戏室了.然而那位学生又拒不承认错误."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育,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李老师叹息道.  相似文献   

17.
王凯 《江西教育》2003,(16):30-30
前几天,我开了一节公开课,听课老师对我的课总体上是满意的,然而,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较多(也就是课堂上的“插嘴”现象),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由别的同学或我亲自回答。对此,听课同行有了分歧。有的老师认为,课堂讲课的45分钟不是解决学生疑问的时间,如果一一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老师认为,这有什么不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那么,课堂上到底是专门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给学生以问题意识和解决策略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选择后者。有专家早就指出,教育不只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现在学校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老师和学生都空闲的时间很少,给面对面谈话带来不便,加之一个班五十人左右,有的甚至达到八、九十人,轮流和学生个别谈学习、谈思想的周期相当长。如果仅是科任教师,谈话机会就更不好找,而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作业批语的辅教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位爱护学生的老师,她叫李晓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上数学课“比较3/4和5/6的大小”一节,有学生提问:老师,不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将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不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