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声波干涉实验的改进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吕锦何钟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154页介绍的声波干涉实验是:“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的干...  相似文献   

2.
在讲解波的干涉这节课时,老师常常做这样的演示实验:敲击音叉,让学生在音叉的周围走一圈去感受声波的干涉现象。学生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吗?通常实验室中使用的音叉频率为440Hz,按声速340m/s计算,声波的波长λ=v/f-0.773m。两个叉股(即两相同的波源)距离17mm,约为0.022X。由理论计算可知,仅会在两叉股连线的中垂线上形成一个加强区,  相似文献   

3.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波的形成、传播和叠加等难以理解,所以有关波的演示在本章教学中就显得相当重要。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仪器的配备中,尚无演示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仪器。为能定性显示其关系,并使波形稳定、直观和可见度高,本人设计制作了此演示仪,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1.能直观显示出频率改变时,波长的变化以及波建不同时,波长不同。从而定性显示出λ∝1/f和λ∝υ的关系。2.可稳定地显示出两列波相遇叠加时(干涉),各点的振动情况以及叠加后整个波形的形状。3.能相当稳定地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用平板玻璃作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杨枫(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长春130024)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露了光的波动性,因此干涉和衍射实验是物理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因为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所以用激光进行干涉和衍射实验现象明显,用波长6328埃的氦—氖激光...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P158介绍声波干涉时,用敲响音叉的两个叉股做为相干波源,来演示声波的干涉,这种方案实为不妥,现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中学实验室的条件来说,演示波的干涉的干涉图样,如演示水波的干涉图样,或演示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是毫无困难的。因此学生对于干涉图样的直觉形象是明析无误的,但是,在阐明波的干涉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会感到困难和抽象。 阐明波的干涉原理的关键,不仅在于空间某一位置相对于相干波源的波程差,更重要的是这一位置上两波叠加的动态变化。教师的困难在于无法形象地表明波程差与波长的关系,无法形象地表明动态过程,学生的困难在于只看到了静态的干涉图象,难以过渡为动态思维。  相似文献   

7.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是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的认识,并掌握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波长的方法。该实验是利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来完成的。实验中要想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图样,需要掌握一定的调试技巧。根据笔者的经验,实验中除了要满足一般条件,即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测量头共轴,单缝和双缝应呈竖直方向且互相平行,遮光筒的轴线要与光具座导轨基本平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样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干涉作用,以致妨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如果明确其表现形式,并对其干涉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话,那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甚至第三第四语言的学习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列振幅相同、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时会形成驻波。例如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做简谐振动的振源上,另一端固定,从振源发出的一列波沿弦线向固定端传播,到达固定端后被反射回来,当弦线的张力适当时,这两列波就叠加在一起形成驻波。在中学里,用驻波讲解波的叠加、波长、波速等概念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因中学不配备电动音叉,这里介绍一个用J0203型打点计时器(以下简称打点器)做振源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代教学媒体优势,采用"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应用→小结"教学方法,以<波的干涉>为例,寻求适当的探究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简化多通道InSAR数据仿真的步骤,给多通道InSAR技术的研究提供参数可控的仿真数据,提出一种多通道InSAR干涉图的仿真方法.方法由已知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系统参数计算得到每个干涉通道的真实干涉相位,并根据各种噪声引起的去相关计算相应的相干系数,然后利用舍选法生成相应的相位噪声加入到真实干涉相位中,这样便得到所需的多通道InSAR干涉图.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且严格考虑了干涉相位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各种多通道InSAR技术的性能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合适的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13.
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的几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是基础物理研究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该实验的关键环节是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的距离,大多数实验教科书中大都采用二次成像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这种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操作难度大,测量结果精度不高。二次共轭法、一次成像法、大小转换法、移动双棱镜法从不同的方面修正了二次成像法产生误差的根源,减少了系统误差。其实验操作和数学推导过程从不同的路径反映了干涉产生的条件,对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透彻掌握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原理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科书中二次成像法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平行平面薄膜的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是多光束干涉 ,反射率不同时实际应用不同 ,在反射率很小时(即透明薄膜 )可利用其反射光的干涉 (主要是双光束干涉 ) ;在反射率很大时可利用其透射光的多光束干涉。  相似文献   

15.
1教具装置图(见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新型发波水槽利用"水动""波不动"的方式,结合频闪光源幻灯机演示水波的多普勒效应,同时也可进行水波的干涉衍射演示。(2)用途:本教具主要用于观察和研究水波的多普勒效应现象,同时可观察水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所示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①由于洗衣粉溶液产生的液膜层或泡泡是在大体密封着的饮料瓶中 ,湿度大 ,不易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不易蒸发 ,液膜层和泡泡存留时间较长 (可达 3至十几分钟 ) ,观察者可充分观察。②所用材料易得 ,制作简单。溶质 (洗衣粉 )和溶剂 (水 )配置比例不十分严格 ,都能产生液膜层或泡泡。操作使用方便 ,可见度大。③可让学生自己实验 ,激发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大有好处。(2 )用途 :①薄膜干涉实验 ;②肥皂泡上的干涉实验 ;③“牛顿环”现象 ;…  相似文献   

17.
利用J2513型激光光学演示仪演示干涉与衍射图像时往往需要在黑暗中进行,即使在阴天光照较暗的环境中,使用光栅也只能观察到零级和一级明条纹,给教学尤其是演示实验带来不便。为了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观察干涉与衍射图像,不少教师采用J2515型双缝干涉实验仪来演示此实验:用摄像头把干涉或衍射条纹信号送入计算机,再投影到屏幕上。这样做节约了教学时间,学生无须挨个从观察孔中观看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快速干涉滤波算法,解决了传统干涉滤波方法速度较慢的问题.首先对2天线的单视复图像共轭相乘产生干涉复数据,进而对该数据进行方位向多视处理,并对实部和虚部分别快速均值滤波产生干涉条纹,最后对干涉条纹进行快速准中值和均值滤波.在滤波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相邻像素滤波时的窗口信息来最大程度减少运算量进而提高滤波速度,保证了滤波质量.通过对实测数据滤波结果的分析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是高三理科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实验教学中发现,由于该实验配件多,调试困难,在一节课内能顺利完成该实验的学生很少。一些学生在花了很大的精力调试好后,经过转动测量头上的手轮测量、振动等,又没有了干涉图像,要进行重新调整。而且调整也十分不易和费时,如光线调节、高度调整、平衡调节等。笔者经过对双缝干涉实验仪(J2515型)的光源、支杆和支架环进行简单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杨氏装置中干涉合成光强的计算,得出其干涉条纹的可见度是零阶球贝塞耳函数,根据sinC函数及可见度的性质对干涉孔径角和光源的宽度进行了估算和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