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政策保障、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康复机构规模、康复资源配置、组织建设、信息化水平、投入与产出比等多维度分析湖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现状,发现湖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存在康复学科建设不完善、康复人才缺乏;康复机构建设缺少针对性;康复资源配置地方差异性较大;残疾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存在较大缺口;康复信息网络不完善,康复信息不能有效连接;残疾人投入与产出比过低等问题。通过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及康复人才培养,加大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科学合理分配资金,加强组织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使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以更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宁 《集邮博览》2014,(12):84-84
11月6~7日,杭州市残疾人集邮协会40位残疾集邮者参加第十一期集邮知识培训。活动为学员讲解了制作一页邮集与专题邮集素材收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残疾人体育自卑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8296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他们因身患残疾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问题。尤其是在残疾人体育参与态度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并伴之以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等心理症状,并在其体育认知和行为上有强烈异常表现。如何改善残疾人的体育自卑感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残疾人体育及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康复与体质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社会排斥和社会责任二者的博弈,制度排斥、资源配置排斥和认知排斥是当前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为使广大残疾人更健康地生活、更快地康复、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社会各界应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负有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证;树立新型的残疾人观是残痰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观念保证.  相似文献   

5.
聚焦光威     
《钓鱼》2008,(20)
光威,用爱心呵护残障人士2008年9月1日,智力残疾的8岁少年小雨(化名),免费进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启智儿童训练班进行康复训练。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使有康复希望的残疾人早日康复,威海市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残疾儿童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8年第9期刊登了《我和你一家人》的专题,内容为残疾人邮品及残疾人集邮。杂志刊出后,其中作者张跃武先生致信编辑部,表达感激之情;在杭州的一次邮展中,活动将此期杂志赠送给了邮集作者;残疾邮友对内容及封面赞不绝口;而专题中的邮集作者李少华更是有感而发,写了下文。这让我们编辑部非常感动。关注、关心残疾人,应该是社会性、民本化的,对于《集邮博览》来说,也是她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残疾人体医融合康养服务内容、现存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我国残疾人体医融合康养主要面向需要长期照护的残疾人,为其提供康复服务、康复体育训练、生活照料服务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等,具体服务模式有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多主体协同型3类。研究发现,我国残疾人体医融合康养服务呈现内容生活化和体育化、资源整合互补化、多主体协同治理稳定化和监督评价机制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残疾人体医融合康养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既可以提升残疾人康养服务效率,也可以兼顾失能、慢性病等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拐杖》     
作为三十多年前就失去整条右腿的残疾人,"残疾人"内容的邮品是我多年来潜心收集的一个专题,前些年我曾用这些邮品编组过几部"残疾人"题材的专题邮集,1999年,我还用"残疾人"内容的邮品以邮集的形式编撰了一本《平等、参与、共享——方寸世界里的残疾人》图册。这些邮集和图册虽分别在全国及亚洲邮展、世界邮展上得过奖,但随着以后许多有关"残疾人"内容邮品的不断收集、补充,我感到以前编组的几部"残疾人"题材的邮集不仅选题过大,  相似文献   

9.
陈康 《集邮博览》2008,(9):26-27
在文明的现代社会中残疾人与正常人享有同样的权利,中国在199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第二条对残疾人作了如下的界定: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具体把这些人分为:视力残疾(盲人);听力残疾(聋人):语言残疾(哑吧):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升学龄前残疾儿童身体机能的恢复,保证其正常生活,降低家庭与社会在残疾人护理方面的压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推动运动康复在学龄前残疾儿童复健中的有序开展。下文就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行相应探索,以期构建起完备的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诠释残疾人体育、残疾人康复体育等概念的基础上,解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残疾人康复体育的内涵,阐述残疾人康复体育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探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思路及其实施路径。分析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残疾人体育服务模式,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技术服务,促进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才能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成果。  相似文献   

12.
融合体育教育是国际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维护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对其康复身心、健全人格、增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的概念及国际法渊源进行阐释,通过对美、英、澳3国残疾学生融合体育教育权法律保障的考察,并与中国残疾学生体育维权法律保障进行比较,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提出完善立法形式、完善残疾人教育法规、加强法规配套建设和建立多元化救济机制等建议,以期建立健全融合体育教育法律保障体系,使残疾学生充分享有公平的体育教育权。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和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8-23岁的腿部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腿部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腿部残疾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心理;学校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场地器材及专业体育指导人员较少;供腿部残疾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也较为局限。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引导;培养改善教师的特殊教育方法;学校为腿部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场地和器材等,为其提供体育活动锻炼的帮助,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昕 《体育文化导刊》2012,(8):22-24,28
北京市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单一,健身场所以就近为主,健身形式以独自锻炼为主;经济基础差、自身生理特殊性及无人组织指导、无合适的场地设施与活动项目是限制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家人与社会支持及自身康复需要是促进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残联等各级组织应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理念,多渠道创新开发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模式,积极争取财政经费和社会资源,为残疾人体育与健全人体育融合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使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融入残疾人生活。  相似文献   

15.
程晖  董璧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59-160,162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市场前景萎缩的现状,通过构建校企(地)联合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服务的专业小方向,重新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结合人才培养对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方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体育权利是残疾人所应该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体育领域的残疾歧视严重影响了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实现。国际社会对体育领域残疾歧视的规制主要有硬法规制和软法规制,硬法如《残疾人权利公约》,软法如《奥林匹克宪章》。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需继续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体育权利的更大实现。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学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当前形势下,从中医康复保健的角度关注和研究残疾人体育教学问题是特殊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以中医康复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优势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当前条件下特殊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更新体育健康教育观念,为深化残疾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特殊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体育是一种特殊体育,他们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康复,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体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为了说明这一论点,作者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残疾人和体育运动;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残疾人的体育运动项目及内容。  相似文献   

19.
袁毅  陈马强 《体育世界》2010,(10):82-84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市残疾人群较低的生活水平和特殊的生理条件,制约了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和消费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体育健身不够热衷.参与体育健身主要出于祛除疾病、医疗康复等基本需要;倾向于选择经济投入少、操作方便、运动负荷较小的慢跑、快走及有氧体操等活动;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等。同时,重庆市残疾人体育健身设施和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缺乏。残疾人参与体育比赛的机会较少,各级各类残疾人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不够灵活丰富等也成为影响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活动在残疾人康复中的功能作用作浅显的分析,为残疾人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