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对突然袭击的最好防御是不惊慌,也就是李小龙一贯强调的:一个截拳道手必须始终对周围的事物保持警觉,时刻警惕,绝不能在进攻之前给对手以可趁之机。 在本课中,将会了解到,由于李小龙的警觉性,使对手大部分的进攻都被他的防御所瓦解。 在这里,李小龙试图演示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一向认为最好的防御是比进攻者更敏捷。 然而欲达此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实践。所有的技法都必须运用得流畅、有力而且迅速(图1)。  相似文献   

2.
熟悉李小龙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成名以前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是地地道道的“科班”毕业,同时,他还刻意研读了中国古代哲学论著,这在他关于截拳道的论述中多有表述。无疑,他的哲学修养是构成截拳道的思想基础。他死后的挽联中有如下文字:“哲人其陨·艺海星沉”。对于这一评价,李小龙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读下他的悟道体会,无疑会使我们对武术、截拳道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很少有人能够比黄锦铭更加了解李小龙后期的武术发展了,他对李小龙后期的技术训练和教学方式颇有见地,他现在仍在不断地传授他从李小龙那里学来的技术。做为李小龙的朋友和训练伙伴,他在这位伟大的武术家那里得到了许多的格斗技巧和哲学思想,而这些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在下面这篇文章里,他向大家解释了,如果李小龙现在还活着的话,会在个人训练和对武术的整体看法上有哪些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小龙解码     
Robert  Wolff  史旭光 《中华武术》2006,(10):14-14
本文作者为一位哲学博士,《健美101》撰稿人,同时也是《李小龙:武者语录》序言的作者。曾被李小龙家人特准查阅李小龙私人武学笔记。相信他所描述的李小龙会和你以前认为的李小龙有着不同之处,且听他慢慢道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陈剑 《精武》2006,(6):13-15
李小龙的功夫,不只是身手敏捷再加上了些拳击类的现代搏斗技术。其实,李小龙也掌握内家功夫的精髓——内劲,他很小就学习过太极拳这样的内家拳。这些在李小龙的一些记录片上可窥端倪,其书籍中也提到了有关的观点。他的拳法、腿法爆发力强,速度快得出奇,这就是运用内劲发力技巧的缘故。他在电影中的动  相似文献   

6.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宗师在创建截拳道之前,是一个忠诚的咏春功夫修习者和教授者,那时的李小龙一直坚信咏春功夫能让他在一些实际的打斗中取胜。时间到了1964年,李小龙由于坚持教授一些非黄色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刚刚完成了《李小龙传奇》的拍摄;顺德李小龙研究会今年在三藩市举行了李小龙的纪念活动;就在几天前,我和李小龙纪念馆的黄馆长一起吃饭、聊天;今天,你(本刊记者王涛)又给我打来电话……很奇怪,他走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人跟我提起他,所以就算是我不想去想他,也还是会想起他。  相似文献   

8.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9.
李小龙一直在寻找更多的调节身体发动机的有效方法,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他能找到的关于体能训练的任何资料。李小龙总能及时采纳大量有效的训练原则,特别是那些关于科学练习的精确原则,这些原则强化了关于改善体能的整体概念,从而使体能不断适应越来越高水平的实践要求。李小龙很快发现了两条力量原则,这两条原则一旦运用于训练实践,就会立即产生惊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小龙是一位在搏击和电影事业上都成绩卓著的明星.他在海内外,乃至世界各地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拥有无数的崇拜者.在过去港澳和国外,以及国内近年来一些刊物上发表的介绍性文章中,大多是对其搏击技术和电影生涯的介绍,少有对其生活情况的全面展示.为纪念这位巨星去世15周年,我们编译了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够为您全面、生动地了解李小龙的生活、性格、成就等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美国遗产制作有限公司曾经公布、出版了一套李小龙1969年前后部分家庭训练纪录片录像带,取名为《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s JeetKune Do)。影片的主要部分,是李小龙好莱坞明星弟子詹姆斯·科本所拍摄的、李小龙为他进行私人授课的家庭纪录片,穿插以李小龙截拳道助教大弟子伊鲁山度、李国豪等的现身说法。使我们今天仍可有幸一睹李小龙当年截拳道训练的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12.
李小龙英年早逝,截拳道在他死之前的后期发展也最不为人们所理解。大多数人根据李小龙的居住地来划分他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李小龙最初练的是咏春拳,然后在西雅图将其改进为振藩功夫,并在奥克兰进一步发展成为振藩拳道,直到后来在洛杉矶创立截拳道。其他人通过一些武术派别对他的影响来注意其发展变化,这些武术种类有咏春拳、西洋拳击、西洋剑术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发展阶段并非能够被清楚地划分。因为振藩截拳道中的特定发展是逐渐发生的,而且不同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互重叠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呼唤偶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正在以其不断攀升的收视率而引起国人的瞩目,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忆起中国武术发展史上这位标志性人物。于李小龙而言,他无疑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当然,我们  相似文献   

14.
[续上期]二、世界李小龙迷大观以下是世界各国的12位李小龙迷和有关他们的简介,通过这些简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小龙在世界各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广大青少年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1、杜加金·穆拉哈撒尼(南斯拉夫,科索沃)现年29岁的杜加金原籍阿尔巴尼亚,从事截拳道研究与练习已颇有些年头了。他的收藏品包括欧洲各国出版的有关李小龙的杂志、书籍、海报等。他认为功夫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功夫影星。杜加金鼓励自己像李小龙般进行肌肉训练,通过长期坚持训练,他现在已能摩仿…  相似文献   

15.
唐龙 《中华武术》2000,(6):44-46
奋斗好莱坞 1.1966年6月,李小龙应好莱坞导演威廉·杜杰之邀出演电视片集《青蜂侠》,受到美国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图为《青峰侠》 剧照,右 为“青峰 侠”(范· 威廉姆斯饰),左为 李小龙扮 演的二号男主角加 藤。 2.《青峰侠》走红之后,李小龙尝试打开电影界大门。1968年巴月,李小龙在影片《马洛》中客串一个反面角色,这是李小龙一生中惟一出演的反面角色。图为《马洛》剧照。3.这一时期,李小龙依然信心百倍地继续坚持刻苦锻炼。妻子琳达也一如继往地信任他、支持他。图为1967年李小龙与琳达在洛杉矾自宅…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开始阅读本文、尤其是浏览本文的图片时肯定会感到格外惊讶—— “这不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李小龙最后遗作《死亡游戏》吗?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画面是我们在电影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呢?!而且,与我们看过的《死亡游戏》(录像带、VCD、LD、DVCD、DVD)完全不同的是——在李小龙的身边居然又多出两个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黄易 《中华武术》2006,(1):12-12
2005年11月27日,是功夫之王、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华裔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诞辰65周年纪念日。香港李小龙会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为竖立在香港星光大道的李小龙铜像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揭幕仪式。我和身兼香港李小龙会顾问的广东省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炎才先生一行4人应邀参加了这个典礼,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李小龙迷、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件盛事,度过了令每个龙迷都毕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8.
杰西·格洛弗是李小龙到美国后的第一位徒弟,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李小龙最伟大的学生。虽然他和李小龙一起练武的日子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杰西?格洛弗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武术领域的权威。斯基普·埃尔斯沃思(李小龙早期一位著名的徒弟)不仅仅称杰西·格洛弗为“李小龙最优秀的门生”,还进一步赞誉道:“当提到杰西·格洛弗时,我很敬畏他。首先,我见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斗士,但我从未见过有人超越杰西。当然,李小龙除外。“但比杰西的格斗技术更重要的是,他身上体现了每个人的武术哲学里应包含的所有优秀品质。他非常诚实、厚道、勇敢、忠诚、耐心、宽容、正直、谦虚、直率。他还非常聪明、有教养和博学。你能够信任他到把生命托付给他的程度。当时,如果说在我格斗艺术领域内有个英雄的话,那肯定是杰西·格洛弗莫属了”。  相似文献   

19.
截拳道探奥     
李小龙从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霸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武术大师,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天,人们要问的已不是李小龙曾经取得多少成功,而是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探讨李小龙的成功之道,不仅是当今武术界正确评价李小龙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和创新李小龙截拳道文化遗产的一项庄严的任务。 首先,李小龙找到了一条把哲学同武术(即本质)相结合的道路,他把西方产生的思辩学,同中国古典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适合自我的庞大搏击思想理论体系(即截拳道),并用这种自强不息的抗天斗地的奋争精神去鼓舞全人类,使千百万功夫爱好者都自觉不自觉在按他的思想方法去思维,按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甚至按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当今武坛再没有一个像他一样“不但精通各流派武技,而且还是位独具个性的功夫电影表演艺术家”(木村语)  相似文献   

20.
李阳冉 《精武》2006,(11):45-45
我在2004年第7期《精武》上读到张红军先生的《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能看出,张先生对李小龙做过了解,但可能由于不够深入、系统及综合知识的缺乏,致使此文对李小龙与截拳道的诠释有偏差。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功夫上的成就一时无人能及,也在电影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他脾气急躁,加上追求完美,难免与人不和,而这些大都发生在幕后,这不是他不注重武德,我想更能体现出他的敬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