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针对当时美国传统教育脱离儿童需求和社会实际的弊端,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无目的和“从做中学”等过程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内在性、动态性、体验性和共生性等来实现其民主主义教育目的.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加强和改进,习总书记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目标.杜威过程教育思想对于增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主体性、时效性、探究性和内化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问题教学”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的,并且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从做中学”的活动原则。他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威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中也产生了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思想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杜威曾提出职业教育是能实现他的教学理论的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进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用主义教学模式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教育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杜威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克伯屈、胡克和博德等。杜威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的主动动作"和"被动地承受事物的影响"二者的关联,教育则是经验不断增加的过程。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经验的获得要通过"做",在"做"中学习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同时他认为思维起于疑难,但困难的情境必须和学生曾经应付的情境有相似之处,学生对这个情境才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教学的艺术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朱丽晶 《教育》2012,(7):55-56
杜威说:"经验首先是一个经历的过程,是维护某种事物的过程,是忍受和激情的过程,是爱好的过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威将一切事物都作为过程来看待。物质和精神,自然和经验、对象和主体、环境内外和机体之区别皆可归为过程、动作的区别。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杜威的反思型教育思想。尽管这种思想有偏颇之处,但是它依然有着内在的力量与教学实践的意义。思考的人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教育实践中,杜威反对二元论。不过在他的著作中儿童课程、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杜威认为教育是无目的的,显然不合情理,因为他的教育哲学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就是他教育目的论的最大明证,杜威对民主主义社会的无限热爱表现在他所有的教育理论都是为了论述如何为这样的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但是杜威在他的众多著作中的确也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由此可以看出,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具有二重性,这里对此试做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帝国主义阵营里替垄断资本家在思想战线上打前锋的,以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为最猖獗和最顽强,因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对马列主义真理的唯心哲学内,也以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为最邪恶和最狠毒。杜威说:教育并非哲学的穷亲戚,而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的确,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都是他那反动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尾巴,因之,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也是彻头彻尾反动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曾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曾造成严重的危害,惑乱人心的胡适思想更是承继杜威的衣钵,所以无情地清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杜威的主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是把“教育的职业方面”这一章放在教育哲学、认识论和道德论等章之前,作为前二十章有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基本问题的总结来写的。在这一章里,杜威把教育上的主要理论纷争,都归结到如何看待职业教育的问题上,并且认为,在“有关职业的  相似文献   

10.
杜威在所设想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过程、课程与教学论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实践他的教育观.杜威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时弊提出的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和相对可行性,对现今的中国教育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于社会急剧发展、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美国,其宗旨在于改造传统学校,使学校在社会改良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强调教育同社会生活的直接联系,强调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两个出发点.杜威力图把社会和儿童两个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讨论,要求把社会的需要、儿童的发展(生长)以及教育的过程都作为教育的目的,从而构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目的论.对杜威的这一理论,过去研究不多,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点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约翰·杜威(John Dewcy,1859一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他的重要教育理论著作《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主义与教育》等都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他本人还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不过,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加之社威一生著述甚多、体系庞杂,所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杜威的评价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杜威的教育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实用主义的,其哲学基础是唯心的.但如果我们将之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却仍然具有一定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性.我们应该对它采用“扬弃”的方法,去其糟粕,取其合理的一面.课程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关于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社威的课程理论作点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词一:情境 教育理论中较早使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把传统教育的失败归根于没有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他认识到"思维取决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一词已经成为众多学说的基本或者是核心概念,尤其是情境认知论表达的见解更值得我们关注.它认为,如果课程和教学能使得学生像学徒那样进入某一真实或逼真的从业者的文化情境,从事使用工具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真实有效的.进入每一种文化情境,学习者会有意无意地接受这样的文化共同体的行为和信念,因此,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一种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经验的学习过程. 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创设一种优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文化情境式的教育氛围,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情境中,接受教育,濡染品德.  相似文献   

15.
杜威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中也产生了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思想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杜威曾提出职业教育是能实现他的教学理论的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进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杜威曾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来中国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杜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近代以来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杜威的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即使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研究杜威,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儿童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一门基本的功课.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理论,从十七世纪的夸美纽斯,到十九世纪的赫尔巴特,直至以凯洛夫为代表的某些现代教育理论,都是把教学过程看成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看成是教师“教”的过程。而这种传统的教学观点,早已为资产阶级教育家杜威所反对。杜威把这种学校看成是“静听的学校”,把儿童从这种学校中获得的知识称为“冷藏的死知识”,但杜威因此而走向另一极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中学”的过程,导入了实用主义的泥坑,否定了系统理论的教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许多进步教育家,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辩证过程,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形成世界观、道德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旗帜性人物,其教学思想也独树一帜。本文从杜威对"灌输"教学的批判开始,从杜威的"民主共同体"中引入杜威的三个民主教学思想社会性的原则,来看杜威是如何批判原有的教学以及他是如何论述民主教学思想社会性的,并对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都是二十世纪世界上的著名人物,两人均多建树.陶行知是改革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旧教育的先锋和猛士,当他逝世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杜威则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是现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本文拟就作为教育改革家的陶行知与社威进行比较.1915年秋,正当杜威继芝加哥教育实验和《我的教育信条》等著作发表之后,教育思想日趋成熟,潜心撰写他的教育代表作《民主与教育》(1916年发表)时,陶行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成为杜威的得意门生,并“在这时,奠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志愿”.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深受其影响.1917年秋学成归国之后,他曾经大力宣传杜威的教改主张并付诸实验.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照搬杜威的学说难免碰壁.陶行知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界定为一种对话,这无疑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