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网络在世界各地广泛发展以来,网络成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正式承认了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价值,这对网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理论模型梳理,明确网络成瘾概念,澄清网络成瘾原因,可以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蜺 《西北师大学报》2008,45(5):111-116
大学生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社会和谐也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调查为出发点,重点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心理疗法的角度提出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目标、形式,为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特徵、有关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理论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成因,并根据以往研究提出网络成瘾的干预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综合症"成因分析及矫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日益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丰富资讯和便捷。而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力求通过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特点的介绍以及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生理、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为这一心理障碍的矫正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的家庭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目前行为成瘾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群——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而且对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标准和目前对此行为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网络成瘾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发现、治疗方法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几个网络成瘾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网络成瘾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国内外已有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成瘾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根据十多年来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和治疗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指出了网络成瘾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旨在整合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个体—环境多元交互模型,注重预防性干预,加大实证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网络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深入调查青少年学生网瘾现状、探究青少年学生网瘾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预防网络成瘾的对策和治疗网络成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总结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的文献报道,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成因以及治疗手段作了综述,并提出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新特点,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从交往焦虑、睡眠质量指标分析我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原因,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理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大理市某高校在校的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年龄、性别、上网目的、与同学的关系、初次上网年龄段和每次上网持续时间在正常组和成瘾组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上网持续时间、初次上网年龄段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是个体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行为、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的成因是近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采用问卷测量法对内蒙古地区6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探讨网络行为、生活事件等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上网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的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可以预测网络成瘾;(3)网络行为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自我和谐对应对方式、网络成瘾的影响,对浙江省5所高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网络成瘾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以应对方式为中介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男女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存在差异;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的网络成瘾更普遍并存在差异;城市高职学生的应对方式优于乡村高职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乡村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比城市高职学生更普遍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求网络成瘾(以下简称IAD)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有效干预,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整群分层法抽取至少有一年网络使用经验的1~4年级高等院校大学生341名,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状态焦虑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2)网络成瘾对焦虑和抑郁均有极为显著的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焦虑的解释度为14.3%,对抑郁的解释度为13.6%。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IAD者的有效心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采用纸笔测验对在校100名较喜好上网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诊断测验及焦虑症自测并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1)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焦虑水平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它在性别和焦虑水平上的交互作用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2)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行为特点和认知方式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和焦虑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影响其成瘾的因素也主要集中于行为和认知两维度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信息问卷、网络使用情况问卷、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总分不具有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类型、父母学历、网龄的差异性;(2)网络成瘾总分具有上网地点、生源、网络功能使用、网络使用目的的差异性;(3)网络成瘾总分与周上网时间、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具有高相关;(4)网络成瘾总分与去抑制分量表得分与感觉寻求总分相关显著.结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温州地区6所不同性质的高级中学各抽取高一和高二年级1个班级,共12个班级480名学生,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8.3%;高中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中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职高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居于首位,但其与普通和重点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与高中生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论:高中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成瘾现象,提高社会支持可以预防高中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