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溶液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①在一定的温度下;②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2.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两个前提:①相同温度;②相同溶质.  相似文献   

2.
陈湘川 《新高考》2006,(10):24-29
一、溶解度的考查高考考试大纲对溶解度的要求为:"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涉及的主要计算有:①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溶解度图表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溶解度,且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是数化结合的亮点.考点1图像例1(2011年肇庆)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分析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相似文献   

4.
尽管2007年《考试大纲》中已删去"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这一考点,但并不意味删去与溶解度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如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或加入能与溶剂反应的物质伴随产生的现象等相关知识同样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现将一些常见的饱和溶液这一类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解析 因t1℃时x曲线在下,y曲线在上,故t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A)不正确.t2℃时x和y相交,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将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x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x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将t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解度增大,y会成为不饱和溶液,(D)错.  相似文献   

6.
例1 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时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解 B. t℃时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有40g氯化钾 C. 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氯化钾 D. t℃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40:100  相似文献   

7.
溶液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以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三个概念为核心引出其他有关溶液的知识,融概念、计算、实验为一体,侧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这一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有:溶液的概念及组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例1 (2006年重庆市)如图1,取20℃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均不合结晶水)。然后将温度都升高到4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相似文献   

9.
姚毅 《中学理科》2006,(10):90-90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与溶解度有关的计算题其计算对象必须是饱和溶液,而有的题中给出的“现成”饱和溶液缺少计算数据,不能求算。此时采用“凑”饱和溶液法解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元体系Li2SO4-HAc-H2O35℃时的相平衡,并测定了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与组成的关系图。该三元体系由一支溶度曲线组成,属简单体系。  相似文献   

11.
(烟台)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只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近年各地中考试题发现,有关溶液知识考查主要表现在充分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结晶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进行综合命题,通过设置新情景和相关变化过程分析量的变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成为近年各地命题的靓点.下面就溶液中  相似文献   

13.
一些涉及溶解度知识的计算,常有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又有溶剂溶质一起析出的变化,理不清其中关系的同学常常感到棘手.我们不妨将来源不同的溶质,溶剂巧妙的进行"分块打包"后再分析,思维会清晰很多.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工艺中NY3催化剂在二甘醇、乙二醇、甘油以及乙二醇与甘油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探讨了上述饱和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NY3在甘油中的溶解度最大,NY3较适宜的溶剂为30%乙二醇与70%甘油组成的混合溶剂.  相似文献   

15.
常见的情况是模糊不清。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100毫升的酒精与10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只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非所有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一、求溶质质量分数的试题 例1 (长沙)25℃时向氯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以下与所得溶液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7.
《溶液》一章中的知识特点是相近的概念多、难记忆、易混淆。近年来,中考化学中对溶液计算的要求降低了,而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和辨析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因此,准确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就相当重要了。下面,我们就一些概念的辨析题,来看看如何正确理解溶液的概念。例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热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解析:A错。在改变温度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8.
溶解度计算是中学化学重点,课本上讲过两种题型,但对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求溶解度这一类型题未涉及。而这种题的灵活性、技巧性高,逻辑思维强,难度大,能够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因而在各类考题中经常出现。由于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使考生往往难以应对。下面就其分类进行解析,以期对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四、溶液     
复习要求 (1)常识性介绍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 的影响;风化、潮解的概念;混合物分离的常用 方法--过滤、结晶。 (2)了解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 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溶 解度的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相似文献   

20.
一、中考题分类统计分析 1.<溶液>中考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溶液的概念及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溶解性和溶解度、浓溶液和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常在选择题中出现,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知识通常在填空题和简答题中出现,溶液的配制在实验题中出现,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及综合计算是计算题中最常见的题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