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了解机关工作人员骨质健康状况,探寻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定量超声(QUS)技术,对厦门市852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跟骨密度测量和分析,其中男性498人,女性354人,年龄23—60岁,各以每5岁为一年龄组。结果:青年男性(21—30岁)骨硬度指数(SI)明显高于同龄组的女性(P<0.05),男性SI的峰值出现早于女性;SI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51—55岁、56—60岁分别降到同性别骨峰值的84.9%和83.3%;女性51—55岁降为同性别骨峰值的91.8%;男女SI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而与BMI无相关性;男女骨质正常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结论:厦门市机关工作人员骨密度总体表现满意,男性高于女性;身高、体重、年龄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厦门市20~59岁成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了解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使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超声参数。结果显示:厦门市成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22.8%,厦门市成年人骨密度水平较低,在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并且男性的骨质疏松率并不比女性低。厦门市男性成年人骨峰值出现在20~39岁,女性骨峰值出现在40~49岁,两者都存在峰值骨量偏低的情况,并且男性成年人还出现骨量过早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苏州地区40~60 岁中年男性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苏州地区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现状及成因,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SONOST2000型定量超声仪对214名中年男性右跟骨宽波段超声衰减(BUA)和T-值(T-Score)进行检测.结果:受检中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4.8%,骨量减少发生率为45.8%,且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膳食营养和体育锻炼都是影响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身体形态、体力活动和超声骨指标来预测超重和肥胖者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方法选取超重和肥胖男性受试者138名(年龄50.9±9.6岁;BMI29.1±2.6 kg/m^2),随机测量其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胸围和腰围等)、体力活动(握力、纵跳和肺活量等)和超声骨指标(超声声速和传播指数)。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进行测量。使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构建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预测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构建的模型都能够有效地预测受试者的骨密度。其中,下肢骨密度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最高。Bland-Altman定量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表明,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35,r=0.60,r=0.31;P<0.001)。结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年龄、肥胖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男性的下肢骨密度、脊柱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并系统划分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判断骨密度与年龄的关系,为青少年的年龄推断提供依据,得出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质量减少。根据测量青少年的骨密度来解释为什么男孩在青春期后期比女孩发育得快;特别对女性进行调查发现,体重与瘦组织和脂肪组织在男女各个部位的骨密度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体育锻炼对其骨质量峰值期和衰老下降期的影响及运动负荷与骨质量的关系,发现女性在绝经后期骨质量快速下降。老年退行性骨质量丢失和绝经后骨质量丢失的综合效应以及峰值骨质量低于男性的特点,使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任何人,雌激素水平低下是长期的剧烈运动训练引起骨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华市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阶段骨密度变化规律的性别差异。方法:测量金华四中40名初二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对比分析两次测试骨密度的变化。结果:骨密度沉积过程在青春期呈波浪式,每次测试都存在着发育状况差异;全部受试者6个月前身高与跟骨硬度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体重与硬度指数无相关性;6个月后身高与硬度指数呈直线正相关,体重与硬度指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青春期男生14~15岁出现骨矿化高峰期,6个月内就有显著增长,将接近成人骨量;体重较大时,承受较大负荷作用的骨骼处有较高的BMD,表明生长发育期加强体力活动有助于骨骼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进行超声骨密度测量与分析,了解厦门老年人骨密度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厦门市60~69岁老年人骨密度水平一般,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9%。2.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水平要低于男性,尤其是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男性高。3.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要相应增加,65~69岁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60~64岁组。4.城市男性骨密度水平高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骨密度水平低于乡村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对骨密度值的影响,采用放免法、定量超生法,对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跟骨骨密度值、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睾酮、雌二醇等进行了研究。结论:运动组跟骨骨密度值与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关,跟骨骨密度值受血清生长激素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提示,血清生长激素和跟骨骨密度值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处于青春末期的大学生骨密度与体成分、肌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99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7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导致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提高,但骨密度的增加无性别差异;运动可以提高体成分中去脂体重的含量,降低体脂百分比;体育专业学生跟骨骨密度与去脂体重呈正相关,且体育专业女生体重与骨密度也呈正相关;男生的肌力与跟骨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系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改善体成分的构成.女大学生体重是影响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在青年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去脂体重、减少体脂量、增加骨密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身体成分与跟骨骨密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身体成分(体脂肪率,瘦体重、BMI、四肢及躯干肌肉量)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为今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方法:随机抽取581例济南市普通市民,进行跟骨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测试.计算和比较骨密度测试结果及其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T值呈下降趋势,男女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各个年龄段女性骨密度T值均大于男性,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男性和女性骨密度T值与全身非脂肪量、右腿推定肌肉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074、0.069和0.111、0.154.结论与建议:跟骨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变化趋势和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男女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骨密度T值与非脂肪量和右腿推定肌肉量表现出了数据关联性,且女性相关系数大于男性,初步认为增加全身瘦体重特别是增加右下肢肌肉重量有利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且对于女性来说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M-100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的测定,同时测定血睾酮浓度。结果:乒乓球运动员的跟骨骨密度与普通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密度都与血睾酮呈正相关。结论:乒乓球运动对跟骨骨密度有促进作用,血睾酮与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B型超声波断层扫描,测量了跟骨高度和跟腱长度,并结合其他形态学指标,分析了它们和跳跃能力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跟骨高度和跳跃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跟腱长和腓肠肌腱长与跳跃能力的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
5~19岁儿童青少年超声速(SOS)与骨发育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技术应用于骨龄的检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超声速(SOS)在超声骨龄判读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本文将儿童青少年发育过程中SOS变化特点进行探讨。试验对象为5~19岁儿童青少年,共4146名。结果在规范操作条件下,声速值的测试结果比较稳定可靠,SOS骨发育曲线年龄特征明显。此结果为通过超声判读骨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new methods of Achilles tendon (AT) length measurement.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measured the AT length between the calcaneus and medi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 and the reliability of such a measurement has not been satisfactorily presen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of AT length within and between sessions. AT length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ultrasound imaging and optoelectronic stereophotogrammetry. Nineteen healthy athletes visited the lab on six different days where the AT length was measured on both lower extremities: 1) from the calcaneus to the mid-point of the medial and lateral heads of the gastrocnemius; and 2) from the calcaneus to the soleus musculotendinous attachment. The reli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high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CC > 0.8), a low typical error (< 0.6) and a 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 (SEM < 5.5 mm) for all measured AT lengths on within and between sessions. This non-invasive reliable measurement method may be recommended for sport science research purposes.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骨骼和肌肉形态、机能发育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血IGF-1分泌规律的影响。对68名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以及小腿三头肌肌腹和肌腱长度等身体形态学指标及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进行测试、同步检测了血清IGF-1浓度。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的血清IGF-1浓度在9-12岁以前升高不明显,12-13岁骤然升高,15岁达到最高峰后,缓慢下降;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发育前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和青春发育后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训练并未影响血清IGF-1的分泌规律。除体脂外,样本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与IGF-1有正相关关系。垂直跳高度,连续跳高度在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与血IGF-1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纳入文献整理并进行有效合并,扩大样本容量,定量评价水中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为影响中老年人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提供科学、有效、安全的健身方式。以水中运动、中老年人、骨密度、游泳、aquatic therapy、aquatic plyometric training等为主题词;aquatic organisms、bone mineral density、density、the elderly等为关键词在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检索文献共1217篇,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2篇。水中运动与对照组相比,对中老年人腰椎、桡骨、跟骨骨密度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股骨骨密度则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陆上抗阻运动对腰椎骨密度影响显著,但对股骨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水中健身运动改善中老年人桡骨、腰椎、股骨、跟骨骨密度,在效果表现为量的积累,预时长一年效果最佳,运动频率每周1-3次,每次35-60分钟。  相似文献   

17.
超声骨龄仪稳定性及异常操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骨龄是一种新型的骨龄自动评定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小样本实验来检测超声仪器的测试指标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异常操作对这些测试指标的影响,为以后超声骨龄研究和测试过程中规范化操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最大声速、距离和压力的测试稳定可靠性高,而超声距离的测试稳定可靠性低,不同测试体位对声速值(SOS)和距离测试的结果影响较大,而对压力(pressure)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最大声速值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参数,在超声骨龄的测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化操作,注意正确体位的放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angular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calcaneus and the midline of the lower leg while running is related to shin splints. A secondary purpose was to compare the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of ankle-joint plantar flexion, dorsal flexion, inversion, and eversion of shin-splint-injured and non-shin-splint-injured subjects. Two groups of conditioned female athl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One group had a previous history of chronic shin splints, and the other group had no history of shin-splint injury. Angular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calcaneus and the midline of the lower leg was measured from motion picture film (100 frames/second) taken while the subjects were running at two speeds, 3m/second and 5m/second. A cable tensi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plantar flexion, dorsal flexion, and inversion and eversion strength at the ankle joint; and a goni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plantar flexors, dorsiflexors, invertors, and evertors at the ankle joi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hin-splint-injured leg had greater angular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calcaneus and the midline of the lower leg than a healthy leg, and that shoes and speed of running had an influence upon the amount of angular displacement. In addition, the muscular strength of the plantar flexor muscle was greater in the shin-splint subjects than in the non-shin-splint subjec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曾经进行过10年以上专业武术训练又放弃锻炼习惯的在职武术教师以及从事文科教学的普通教师的跟骨骨密度、骨硬度和血清学骨代谢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在散打、套路和文科教师的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身/高指数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武术教师的跟骨骨密度和骨硬度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0.01),散打教师和套路教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密度与骨硬度之间相关性显著(r=0.844,P<0.01);散打教师和套路教师的骨形成血清学代谢指标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0.05,P<0.01)。结果提示青少年时期进行专项武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硬度,这种优势在放弃锻炼习惯多年后仍可维持。  相似文献   

20.
超声骨龄和中国人骨发育判读标准的骨龄判读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超声的技术发展,正逐渐被应用于骨龄的判读中。与传统的X线判读骨龄相比,超声骨龄可以自行判读,判读过程中客观性高,受人为的主观性影响较小。但是由于其技术较新,其准确性和精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是对同一批受试者的超声骨龄和中国人骨发育判读标准(CHN)判读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对超声骨龄的研究提供一点依据。结果:男女两种测试方法判读结果整体成高度相关,但配对性T检验,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年龄段的相关性男性大部分相关性在0.6~0.3之间,女性相关性由0.9下降到负相关,按年龄分段T检验男女性别差异大部分均具有显著性,两种方法读数差异在0~1岁之内比例男女分别为54%和59.8%。结论:两种方法判读骨龄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与人类学发展特点以及两方法所采用的不同的判读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