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风云 《科教文汇》2010,(2):43-43,67
高加林在人生选择中的所有矛盾和痛苦都可以从精神分析批评的内在角度来审视。从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高加林无形中身份意识对他的影响;从白日梦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渴望;从力比多理论视角可以看出本能在他爱情选择时的作用;三重人格结构下的他,充满着自我的矛盾和冲突,进而看出在现实中的矛盾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加林在人生选择中的所有矛盾和痛苦都可以从精神分析批评的内在角度来审视。从无意识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高加林无形中身份意识对他的影响;从白日梦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渴望;从力比多理论视角可以看出本能在他爱情选择时的作用;三重人格结构下的他,充满着自我的矛盾和冲突,进而看出在现实中的矛盾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琪 《科教文汇》2008,(4):164-164
面对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和困境,被称为犹太人“三杰之一”的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提出了许多解决人类精神领域和心灵世界问题的醒世哲理。其中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质学说为我们认识和解放“人”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全新的视野探究人内在心理结构、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4.
贾婷 《科教文汇》2013,(35):48-49
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因充斥暴力、死亡的情节而饱受诟病,笔者认为解读其作品的钥节是了解作者的基督教作家身份。笔者尝试在“距离现实主义”视角下探讨作家如何运用暴力情节传达其宗教创作主旨和宗袅思想。  相似文献   

5.
孙颖 《科技风》2011,(14):20
达尔文和弗洛伊德本能理论表明,一方面,行为目的分为利他目的、利己目的、害他目的和害己目的四大类型;另一方面,行为手段也分为利他手段、利己手段、害他手段和害己手段四大类型。因此,行为目的与行为手段结合起来,便形成16种行为:人类一切行为尽在其中,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6.
刘静  姚伟  冯敏 《情报科学》2012,(4):492-496
从情报学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现状,考察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理论思维、学科立场和自身规律方面,讨论了情报学基础理论和创新领域两者的融合,从而从新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14,(7):54-55
梦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一种神秘的符号。从周公到弗洛伊德、从钟馗到《盗梦空间》,古今中外,多少人乐此不疲地解读梦境,希望从中得到对现实的预测。然而,有关梦的机制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邓小艳 《科教文汇》2013,(14):60-61
《独角兽》是英国小说家兼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创作于1963年的一部哥特式爱情小说。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视角透析主人公汉娜的复杂心理活动。本文试图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抵抗,分析汉娜在盖兹囚禁岁月的隐忍和抗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梦的解析     
王淑妍 《科教文汇》2011,(19):76-77
当代英国女作家阿妮塔.布鲁克纳在她1992年的作品《欺骗》中描写了一个在家庭责任和独立生活中挣扎、最后开始新的生活的中年知识女性。本文运用弗洛伊德释梦的一些理论来解读女主人公的梦,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于h指数的研究已有五个年头了,研究态势从如火如荼到方兴未艾,然而,在大量而广泛的印证、应用、修正和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因以其"概念"认识事物本质属性为视角的研究鲜有涉及,故本文将另辟蹊径,以新的视角——h指数的概念为着眼点,解读其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婵娟 《科教文汇》2008,(34):252-252
主要从第一、第二人称的内聚焦叙事视角来解读郁达夫的小说,阐明郁达夫小说的叙事特色,从而说明郁达夫在文体上的自觉实践和革新。  相似文献   

12.
现有技术的解读在专利实质性授权条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出发,探讨了在专利创造性的审查过程中,如何有效平衡两者关系,提出了现有技术应当以本申请的申请日为时间点,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视角进行整体解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建构主义视角下科学课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入手,通过解读其价值性意义,进一步提出创设科学课教学模式的对策,从而对科学课的课程结构的创新起到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第三次世界心理医疗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上发生了有趣的一幕:“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孙女、社会教育家索菲·弗洛伊德对其祖父进行了批判。索菲·弗洛伊德指出,今天的世界已无安宁可言,“那些从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欺骗人类”的假预言家们,以及那些宣传含糊不清的“理论”的权欲熏心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们”搞乱了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要增强其亲和力和影响力,就要从平民化视角,从百姓的立场,用百姓的语言,报道老百姓身边的新闻。替他们说出心里话。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主要有栏目设置平民化、做深做透民生新闻、策划和解读重大新闻等。党报平民化还要避免琐碎化、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达夫妮·杜穆里埃在其成名作《吕蓓卡》的解读,分析了其极具特色的叙述视角,叙写手法和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轩 《科学与生活》2009,(3):106-109
为什么"似人非人"的形象最让人恐惧?德国医生恩斯特·延施在1906年发表论文《恐怖心理学》中认为,这是因为人们不确定"它们"究竟是不是活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这是人们无意识层面对死亡及与其相关的尸体。  相似文献   

18.
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确认和专利保护的基础。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正确界定是审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视角,正确解读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才能作出正确的审查结论。本文从一个实际案例出发,对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视角解读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9.
张西芳 《大众科技》2012,(12):161-162
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所蕴含的红高粱精神,让人感受到民族躯体中顽强的生命力和昂扬向上的热情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文章从叙述视角﹑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叙述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植物都有开花结实繁殖后代的本能,但是开花结实的习性和所要求的条件各不相同。有些植物一生只开花一次,结实之后就死亡;有些植物每年都能开花结实,直到几十年、几百年。一般的植物在生活条件良好的时候能开更多的花,结更多的实;但是有些植物遇到生活条件不利的时候,很快就开花结实,本能地希望在它本身没有死亡之前,结实来繁殖后代,保存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