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傅璇琮与周建国先生合撰了一部《李德裕文集校笺》,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一问世 ,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阅读之后 ,觉得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尤其是书中昭示的学术研究的途径、规范与方法 ,对于目前的古籍整理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一傅璇琮与周建国先生研究李德裕以及牛李党争 ,已经有 2 0年的历史。 2 0世纪 80年代初 ,他们就有重要的论著问世。傅先生有《李德裕年谱》(齐鲁书社 1 984)、《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 982年第 3期 )、《牛李党争与唐代文学研究》(《文史知识》1 983年第 2期 ) ;周先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傅彤 《文化交流》2002,(3):32-33
王伯敏先生的绘画,评论家称为“学者妙造”。一因他是一位著述宏富的著名美术史论家,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等41种编著出版,是我国20世纪下半叶美术史研究领域中学养深厚的优秀带头人;二因他的山水画造诣深妙,清丽朴雅.其用宿墨、渍水,润湿氤氲,苍茫磊落,自然而多趣,具有独特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在陈原长达60年的出版实践中,辞书出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或深或浅或短暂或持续接触的影响较大的辞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英华大词典》等,在当代辞书的组织规划和落实工作中,他实践着"洋为中用"的词典编纂方针;他为专科词典和语文词典作序,积累了丰厚的语言学素养。陈原以开放的眼光探索辞书编纂理论,使其社会语言学研究在方法论、重点研究对象和语言材料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从而奠定了他社会语言学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春天果真很短,花一开,草一绿,树叶一鼓掌,夏天就到了。但夏是春的继续,我的絮语连着春天的话题。 1994年3月9日,《中国文化研究》举行出版座谈会。本刊顾问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杨庆华(萧乾临时因事未到)及著名学者教授钟敬文、张清常、傅璇琮、汤一介、乐黛云、冯天瑜等以及新闻界人士韩小蕙、任晓东共30来人与会。我国文化界的泰斗们能够欣然与会,自然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关怀,当然也是对这本杂志寄予的热诚厚望。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天堂蒜薹之歌》就已进入美国市场。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后,他的作品在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出版机会,影响也逐渐扩大。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统计,截止到2012年8月,"莫言英译作品有17种,由5家出版社出版,其中企鹅集团(含集团下属的美国维京出版社、英国的哈米什·汉密尔顿)合计出版了6种,属于英国联合出版集团的梅休因出版公司(Methuen)一家就出版了5种,美国的拱廊出版公司(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出版了4种,英国的海鸥出版社(London:New York Seagull)和香港中文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22日,著名文史专家、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93岁。中国学界又失去一位学术精英。就在他去世前不久,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口述自传《风雨平生》,这是冯其庸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在书中冯先生历述风雨平生,尤其是详细回顾了他丰富而不平凡的学术生涯。他学术成果斐然,被业界誉为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7.
斗禾 《文化交流》2010,(5):39-41
孙建江是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我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童话艺术空间论》《文化的启蒙与传承》等专著。初识孙建江给我以平和沉稳却不乏儒雅的印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他是一员有追求有建树的骁将,然而他的创作成果也很丰硕。其实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版了《雨雨寓言集》。  相似文献   

8.
风雨铸诗魂     
崔鹏 《生态文化》2002,(1):24-26
口讷、内向的尹树义,由于“讷于言,而敏于学”成为大兴安岭的一位奇才。奇就奇在四十几岁就出版了二十一本书,其作品集除了诗歌、小说、散和学理论专外,还有电视剧、电影、歌剧、广播剧、舞剧等。他曾数十次荣获各种学奖,先后出版有诗集《尹树义作品集》(上、中、下)、《远离赤道的主题》、《荒原之星》、《北方的寓言》、《中国玄诗流实验诗——东方神话》、《海水谣》等;散集有《有树的大风景》、《呵护生命之灯》等;长篇小说有《寻找生命》、《野孩达瓦》;中篇小说集有《北方丈夫》;电视学《最后的莫日根》等,是个多才多产的诗人。还有一奇就是他年纪轻轻就屡遭蹉跌与磨难,生活中充满了常人难以遭逢与承受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9.
丹尼尔·伯恩斯坦是美国自由撰稿人,多次访问过中国。60年代他曾是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近几年他致力于世界经济的研究与写作。他已出版的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日元》和反映美国与西欧经济关系的《优势的倒转》,都得到了世界经济界学者和商界的关注。今年他将着手写一本有关中国经济的书,年内可能来华做经济考察。本文摘编自丹尼尔·伯恩斯坦1994年10月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和预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蒋跃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水彩画家,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专业教授。他出的《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一书在20年中不断修改完善,被多家出版社先后以7个版本出版,《绘画构图与创作》则被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11.
《陶非陶:我在陶瓷国度的明星历程》一书是《外国人在中国丛书》系列的第一部,由外出版社出版。此书讲述了一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他本人聪明、善良、多才多艺,是中国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加拿大留学生大山的师弟。当他本人听说让他写书时,他非常吃惊。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和每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一样,经历太平常了。  相似文献   

12.
闻华 《生态文化》2006,(3):64-64
浙江省尤泉县林业局吴炜散文集《绿野散花》编入《绿谷风丛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绿野散花》,是由“绿野散花”、“牛觞鸽说”、“林海情缘”、“绿地纪实”、“旅途拾遗”、“友人诗文”六个编目79篇文章结集而成。吴炜在《崇尚大自然》(后记)中说,他20余年从事林业工  相似文献   

13.
阮元说:“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十驾斋养新录序》)以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史验之,可证斯论之确:二十世纪前半叶,该领域最富开创性、成就最卓著的人物是闻一多、陈寅恪、岑仲勉;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人物则是傅璇琮。傅先生秉承闻、陈、岑等前贤开创的优良传统,带领大家把唐代文学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他在不断攻克学术难关的同时,也逐渐清晰地展露出自己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个性。作为我国唐代文学研究的光辉代表,他的治学特色和学术思想同闻、陈、岑一样非常值得注意,其中有很多值得好好总结的东西。不少学…  相似文献   

14.
<正>雷小山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及总裁,该集团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战略市场调查公司,为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私营公司、对冲基金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他常在西方主要媒体担任出镜嘉宾或发表文章,2012年出版的《廉价中国的终结》一书曾为国际畅销书。《山寨中国的终结》是他对中国创新发展历程的观察,全书基于5000多次访谈而成,案例详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细致梳理《聊斋志异》的经典日译——柴田天马译本的百年翻译出版历程,挖掘与此相关的人物与故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译文文体变迁,并通过比较同时代译文析出其译文特色。研究发现柴田天马译本的翻译出版在日本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中有过大起大落,但在友人支持以及其本人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实现多次发行,有力促进了《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其译文在百年间也随着日本文字和日语文体的改革而略有变化,但柴田在有生之年始终坚守其活用振假名、保留汉语语词的翻译策略,这种执着是他向外表达自我文化取向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最负盛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已驰名中外。他的许多艺术见解、美术论文和教育思想在美术界和艺术理论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0多年以前,吴冠中先生就在西洋绘画民族化的天地中苦苦耕耘着。70年代中期他又同时拿起中国画的笔墨,以寻求更新更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途径。画集《寰宇觅知音——吴冠中90年代作品选》是继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集》之后又一本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17.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两国相互印象备受关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日本媒体涉华舆情研究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人们十分关注报纸、杂志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而关于图书出版的研究,则大都关注日本出版业、电子出版市场等,没有出现涉华图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这一显赫命题的生成,或者说,《诗》无达诂作为一种解释经验和理解旨趣,本身就是从董氏的今文经学解释观念和阐释实践中提炼而来。  相似文献   

19.
(美)约翰·奈斯比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著;魏平译吉林出版集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中国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是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其主要代表著作《大趋势》被称为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三大巨著之一。《大趋势》一书目前在全球共销售了1400多万册,在中国曾经是很多人的必读书。后来经《金融时报》证实,他在《大趋势》一书中的预言几乎都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一) 我们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和重庆出版的《说文月刊》上看到,当年历史学界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学人活跃在论坛上。他的名字叫程仰之,又名程憬。他的才学显然受到了卫聚贤先生的赏识,才能够在那个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一连发表了好几篇有分量的神话学论文。如《古神话中的水神》、《古蜀的洪水神话与中原的洪水神话》(均见《说文月刊>>1942年第3卷第9期)、《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地及昆仑》(《说文月刊》1944年第4期)等,都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刚交五十年代,这位青年学人就昙花一现般地从学术界消失了。 1950年,程憬的遗孀沙应若女士把程先生的一部27万字的遗稿《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托付给了德高望重的史学界权威顾颉刚先生,请他设法帮助出版,以实现程先生的遗愿。经过顾先生的努力,曾有一家出版社于1955年把这部稿子排出了清样,但并没有出版。1958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决定把程著收入他们主编的“民间文学丛书”,并请顾先生为之写序。顾先生欣然从命,很快就把序文写好了。由于“大跃进”,反右倾,文艺界的小整风,等等,接连不断的运动,这部写于四十年代的书稿,终于未能得以出版。最近,我因撰写关于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派的文章,从他的女儿顾潮编著的《顾颉刚年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