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对体育休闲旅游进行归类:以人文地理旅游资源为主的名胜古迹游、山水风光游、民风民俗游;以现代体育资源为主的场馆游、比赛观赏游,体育表演游;以"探险""刺激"为主的体验游;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度假游。并得出结论:体育休闲旅游类别由单一走向多元,体育旅游的需求、目的由原始走向高端。  相似文献   

2.
金寒光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89-289,291
黑龙江是东北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特色旅游、避暑旅游,边境旅游、夏秋季采摘游.特色展馆游,富有北方特色的登山生态游、各种节假日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夏季避暑旅游等旅游经济资源极具吸引力.很多旅游产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这些旅游资源急待转化成一流的旅游经济产品.使旅游产业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的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3.
张利燕 《大众科技》2012,(2):105-106
以"世界长寿之乡"著称的巴马,大打"养生旅游""绿色、健康"招牌,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吸引了一大批各地的游客在此长居,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养生旅游之地。文章阐述了巴马具有丰富的养生旅游资源,分析和总结巴马养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巴马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使巴马的养生旅游长胜不衰。  相似文献   

4.
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休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大量的相关文献及出台的旅游政策中,却出现"养生休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度假旅游"等不同的概念,这一现象不利于对休闲旅游的理论研究。本文提出了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的概念,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养生旅游是以目的性作为划分标准的休闲旅游这一种概念下的属概念;度假旅游是从旅游发展阶段及层次上与休闲旅游进行区分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两种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带动其他各个产业的经济增值,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近年来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人们对健康养生旅游的向往,基于中医药的养生旅游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亳州市依托其深厚的中药材文化内涵,坚持“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的城市定位,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打造中药材旅游养生胜地,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以亳州中药材与旅游资源结合开发为目的,深入挖掘亳州中药材的文化内涵,找出了中药材和旅游的共同点,提出一个不乏趣味、旅游兼学知识的中药材养生旅游新模式,以推动两者健康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SWOT法对罗浮山景区开发道教养生旅游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浮山景区拥有开发道教养生优势,面临着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大好机遇,应该抓住时机,采取各种措施,着力将罗浮山打造成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7.
工业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价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来  骆高远 《内江科技》2009,30(1):122-122
文章分析了钱塘江大矫开发工业旅游的备件,并进行了工业旅游SEE可预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大矫具备大力开发工业旅游的条件。而且开发工业旅游有利于大桥的保护,最终实现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综合效益的全面增长。提出了钱塘江大桥开发工业旅游的思路以及RMP资源市场产品、区域联合等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耿然 《大众科技》2015,(3):217-219
在对桂林周边旅游次发展县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次发展县域发展理念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大旅游、大开发的理念,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来规划和开发,以突破桂林旅游形象对周边旅游次发展县域形成的遮蔽。  相似文献   

9.
杨宏伟  冯晓玉  李江丽  马腾 《资源科学》2014,36(5):1073-1081
文章运用分形原理和点-轴开发理论推证了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空间结构DLA(Diffusion LimitedAggregation)演化模型;针对新疆"旅长游短"空间结构问题,以天山北部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例,参照国家5级旅游景区质量标准,选取4A以上的重点景区为样本,实证了"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和"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的DLA演化模型。分维值显示:"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优的集聚分形体,明显缓解了画廊内部的"旅长游短"问题;"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好的集聚分形体,但廊道内部"旅长游短"仍然突出。建议重点开发升级阿勒泰与乌昌两大旅游板块邻接区域的景区,培育构建"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多核景区系统"。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旅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风景观光游、消闲购物游。它是旅游者以特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对象,通过旅游去寻访、了解历史上前人的活动、创造和文化,汲取前人智慧的学习、发现和感受之旅;对旅游者和旅游业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到甘肃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首先要统一和提升各方面的认识,注意把握其特珠性;切实做好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和精心策划,处理好点、线、面,实与虚,今人与古人,保护与开发等四种关系,并力图有大的突破、创新;加大智力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和因素,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努力打违甘肃历史文化旅游的新格局和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管理》2018,(5):56-64
旅游者时空移动产生的旅游流影响着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测算出济南市的旅游流时空集中特征适合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由此可见济南市旅游流规模大,空间分布广,全地域化明显;但是空间集中度高,主要集中于市区的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黑虎泉以及千佛山景区;自助游、自驾游季节分布均匀,团队游客淡旺季明显;济南市内游憩活动较多,城乡反向差异明显,周边地区游客在市区主要游览著名景点和购物,市区游客在周边主要以乡村旅游,休闲美食为主;济南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受到交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大城市相比仍不成规模,更为集中,处于旅游中转地向旅游目的地过渡的阶段,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郝欣 《科技风》2011,(4):253
陕西旅游市场在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时,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以大旅游的观念来指导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大促销力度、建立大旅游管理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武夷开展一元旅游活动,武夷山游客日益增加,武夷山茶文化受到广大游客欢迎。但是,茶的健康功能缺乏体现。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大众最关心的"健康",开发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茶宴、茶食、茶疗、茶养生基地的茶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拉萨市为点,对拉萨市周边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相关服务信息等进行整理、分类。选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Visual Basic 6.0技术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包含旅游体系中常见的"游、行、住、食、购、娱"等内容的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5.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瑛  于华友 《软科学》2005,19(4):74-76
针对金口大峡谷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按照突出自然资源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出以特色鲜明观光旅游产品、特殊内容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旅游产品、科学考察旅游产品为主体的“绝尘险谷金口旅,赏心悦目大渡游”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以提高金口大峡谷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杨加玲 《科教文汇》2009,(18):216-217
文章通过对连云港市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并对国内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开发连云港目的地体育旅游产品的原则与策略,提出以资源依托型为主的连云港市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与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17.
养生旅游作为一种以养生、养心、养老为主题的健康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促进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健康需求多元化释放的一种新型业态形式。运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进行全面分析,用云南城投集团以道地药材三七为切入点,增资扩股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种植、加工、贸易与科研等各方面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完整的三七全产业链运营格局作为实证,探讨了云南省中医药养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连云港市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并对国内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开发连云港目的地体育旅游产品的原则与策略,提出以资源依托型为主的连云港市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与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19.
史锴 《科教文汇》2013,(12):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史锴 《科教文汇》2013,(36):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