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文化宣传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先天优势,需要在副刊的栏目经营上下功夫。本文试以《中国海洋石油报》"口述实录"栏目为例,探讨其在充分彰显企业人文特色上所作的努力。企业报"口述实录"的四个特点《中国海洋石油报》每周三期,每期有个副刊版面。"口述实录"是其中的一个口述实录专栏,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由记者主导采访,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成文,另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寻找失落的历史记忆,社会各界特别是史学界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而档案工作者也往往介入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于是"口述档案"的概念应运而生,由此引起了关于"口述档案"概念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激烈讨论.一时之间,出现了"口述历史"、"口述史"、"口述资料"等一系列的相关概念.本文暂且使用"口述档案"这一称法,并对其概念、性质等做一些探讨,笔者认为对"口述档案"的探讨应突破概念的界限,注重其历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实在和精彩     
有一位公关专家在初步考察了档案部门之后,认为档案部门"做"得比较实在,"说"得不够精彩.最近档案公关方面的来稿不少,每期我们也都刊发几篇.  相似文献   

4.
精深凝练的典范之作──学习邓小平同志一篇口述新闻李显宗去年10月号的《中国记者》杂志,发表了一篇郑德金同志撰写的老新闻工作者吴象的回忆文章:《“一则小平同志口述的新闻的由来”》,其中披露了邓小平同志1946年10月口述的一篇新闻作品。这篇消息新华社曾...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不少媒体打出"口述史"的名号,报道汶川地震后的人与事.口述史不是什么新奇之物.当过美国口述史协会会长的唐纳德·里奇说,中国三千年前就有.关键是,谁来口述、口述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丰富了电视文化的形态,意味着电视媒体也开始从静态的聚焦于文献正史转向了开掘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不过,由于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口述历史的理论界与传媒实践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口述历史"这一名称经常滥用或被误用,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没有被遵守,口述历史和访谈类节目常常被混为一谈,口述历史的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电视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以央视颇具代表性的口述历史节目<电影传奇>为中心,探讨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应用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口述历史类的电视节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述实录”不是新闻体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实录"这一文体最初出现在<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栏目中.这类文章以它新颖独特的视角、特殊的叙述方式和人们所关注的情感问题吸引了许多读者,也使一些其他报纸争相效仿."情感地带"、"真情倾诉"、"都市女性"等口述性质的栏目和专版纷纷"出炉",形成一阵热潮.新闻学术界对此现象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中华新闻报>上的一篇文章认为"口述实录"是"继大特写之后的又一被各媒体普遍看好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9.
蔡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1):89-91
发现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是在"当当网"上买书时,无意间搜索到的,后又从<中华读书报>上知道它是当年十月的荐读书之一,还有一篇书评说它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可其中又缠绕着口述者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最吸引读者的自然是何先生对他亲身经历的7年西南联大读书生活的追忆.何先生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学生生活,也描述了他所见闻过的名师的人生细节".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识"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的回忆陈述记录下来,最终形成录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叙述了口述档案的提出过程,接着指出了当前"口述档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开发利用口述档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亦杰 《今传媒》2007,(2):30-30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凤凰>一书中,有一篇是<吴小莉谈人生>,记录了一个传媒人人生轨迹的片断,读后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3.
"口述档案"一词最早是在1980年9月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由肯尼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卡梅那·哥姆贝(M·Kagombe)博士,在其报告"口述历史与档案"中提出的.而"口述档案"的概念始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词典的法文词条为Archives orales(口述档案),西班牙词条为Archivo oral(口述档案).  相似文献   

14.
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档案在不同的领域被人们称之为"活历史"、"活资料"或"口述证据"、"口述资料"、"口述史"和"口头传说".早在二战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肯尼亚、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展开了这项工作,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对口述档案的现代研究已走过几十年的历史,尽管档案学家对口述档案这个概念众说纷纭,但对建立口述档案工作却表示了普遍的认同.1988年8月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亚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正式使用了"口述档案"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回顾了口述史的西方发展脉落与中国实践轨迹,廓清了口述史最核心的两层范式意义,即它所揭示的是被传统史现所遮蔽的历史;倡导"自下而上看历史",或者至少是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内的多重现察角度的有机整合.同时,借用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架构,对中国具有规模意义的影像口述史实践进行梳理,认为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影像口述史的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最后,从五个方面阐释了推动中国影像口述史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口述档案"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它来源于档案机构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资料收集与管理程度加深的结果.口述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燕  袁泉 《图书馆》2023,(11):93-101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术领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文章运用Cite Space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与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相关的355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提出未来应建立规范化口述历史研究体系、加强普通人口述史研究、强化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展望,旨在为新时代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口述档案的身份识别及其凭证价值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述档案是档案家族的特殊成员,具有"档案"性质及特殊的凭证价值.口述档案凭证价值是有条件的,条件在于:一是它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这种记录或反映与待证事实存在客观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口述档案"概念源始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词典中出现的法文词条Archivesorals(口述档案)概念。但在词典的中译本中,却没有口述档案这一术语,只在Orals这一词条下有相对应的中译"口述历史"。1988年8月,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正式使用"口述档案"这一概念。国际档案理事会所编《档案术语词典》关于口述档案的定义,已为我国档案界认同,取得了基本的共识。述口述档案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