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图书出版物是商品”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编辑的头脑之中。我国出版界几乎所有编辑都已经认识到图书出版市场对于出版社和编辑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研究市场,试图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来指导、组织编辑工作。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多数编辑还只能着眼于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还没有能力跟踪国际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更少有编辑能够把自己编辑的出版物推向国际市场。1886年,由法国大文豪雨果倡导的《保护文学和艺术的伯尔尼公约》在瑞士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世界性的版权贸易开始出现。狭义的版权贸易一…  相似文献   

2.
写好短稿     
笔者近读两则故事。一则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完成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后,随即寄出版社。过了一些日子,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出版社的编辑马上给雨果回信,写的是:“!——编辑室。”不久,震动文坛的巨著《悲惨世界》问世了。一个问号,清楚明白地表达了雨果要说的全部话语。另一则是:有一位“博士”买了一头驴,要写张简单的契约。他写了好半天,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和买驴无关的废话。由此,隋朝人颜之推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靠简单的问号…  相似文献   

3.
法国开了为作家提前做寿的先例,这年的2月,巴黎公众以进入雨果华诞200周年为名,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政府首脑、内阁总理前往雨果寓所表示敬意,全市的中小学取消了任何处罚,60多万人从雨果寓所前游行通过,敬献的鲜花在马路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庆典再一次表明,在一个人文精神高扬的国度里,拥有声望的作家,其地位可以高到什么程度。 2002年2月26日是雨果诞生200周年,我们眼前的纪念大会提前了一些时日,在不少人有感人文精神失落的今天,这种超前的行动不能不说是表现了中国文化界与人文学者对雨果的特别关  相似文献   

4.
这篇散文只有270多个字,雨果写于1847年9月18日,但是文中所揭示的现象绝不限于这一年之内,应该看作是那样一个时期。 雨果对于所目睹的现实,只描写了两件趣事,一件是有钱的富翁们为寻欢取乐,向盛满水的木桶里投一个法郎,让穷孩子把头泡进水里用牙齿叼出来,富翁们以此开心。另一件是在猪尾巴上涂油,看谁握住猪尾巴时间最久,以此赌钱,也以此消磨时光。 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两件极其平常的小事,看惯了也不去想它;然而在雨果的眼睛里,把这小事却看得很不寻常。  相似文献   

5.
一张专业报的质量,首先是作者的质量,作品的质量,其次才是编辑的质量,编排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报的编辑,应是一名作者心理学研究专家,善于窥见作者内心活动奥秘。只有这样,编辑才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建起深厚友谊,使报纸拥有强大的作者群。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这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和丰富。一个编辑如能掌握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步入作者心灵浩瀚世界,那他就能开掘出更多的优质稿源。作者心理学是编辑学、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还是块刚被开拓的“处女地”。它主要研究作者的心理现象,特别是作者的种种欲求形成过程及欲求满足或遏制时各种心态。这些心态浩瀚多姿,这里只撷取四种略作分析,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有一段历史经常被记者、编辑搞错,其实这段历史是不应出错的.比如2月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雨果故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雨果因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火烧圆明园而奋笔疾书”,这里的“八国联军”应是“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发生在1900年,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请见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62年9月版),相隔有40年光景,不应搞错的.  相似文献   

7.
戈东(Jean Gaudon)教授是法国雨果研究界“大师级”的人物。这“大师级”三字不是我的形容词。1990年,有三位雨果专家在巴黎索邦大学作雨果专题的讲演,主持人布吕内尔(PierreBrunel)教授本人也是法国文学研究大师级的专家,是他向听众介绍时称戈东为雨果研究的“大帅”, 戈东教授又是法国雨果专家中惟一来我国访问过的人。1985年,雨果逝世100周年,戈东曾来我国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参加我国学术界纪念雨果的活动,他的几次讲演,至今给我国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1989年访问法国时,曾专程拜访过他,我们当时的谈话主题,是他正在编定出版的《雨果通信全集》。当时第一卷由拉丰出版社(Pobert Laffont)出版。1000页左右,仅收信600余封,包括的年  相似文献   

8.
雨果既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在有资格居于文学庙堂高位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流作家中,也许只有雨果一人同时在诗歌与小说这两个领域里,达到了如此高的成就,他这种双强项兼备的优势,是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这些大师也难以企及的。作为一个小说家,雨果创作规模之巨大,成果之丰硕,又足以与所有那些以小说而名垂千古的巨匠比肩而立,他的五部长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与《九三  相似文献   

9.
杜鹃 《青年记者》2007,(11):33-35
2007年4月13日,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第43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上,凤凰卫视专题节目《冷暖人生》荣获电视纪录片类"艺术与人文贡献银雨果奖"。这是中国电视节目第一次赢得芝加哥国际电视雨果奖。《冷暖人生》主持人陈晓楠说:"此次参赛选送的《华山挑夫》是《冷暖人生》最常态的一集,打动评委的并非是那些挑夫多苦多难,而是他们内心光亮的东西,能突然点燃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麻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说法:编辑便是修修补补、增增删删、核核对对、推推敲敲……一个‘便是’、一堆叠词,把编辑降至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地位。理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稿件你编辑什么?有了稿件你编辑又算什么?一句话:重采轻编。因了这一观念,有些单位在平时的诸多‘关心’里没有编辑的份儿;在工作总结里也很少提到编辑的贡献,为害最大的是抽了一些当不好记者的人来当编辑,有的人公然讲:‘没有编辑我照样发稿!’这是不懂编辑工作的艰辛和意义: 先说艰辛:编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大量的来稿都需经过编辑的挑选。纵然是百里挑一,每篇稿子却是要读的。读稿,费眼费神,一位负责任的编辑绝不会因为字体了草难认而伸手拣过。读稿,又是衡量其新闻价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校对工作是简单劳动,甚至以为“只要识几个字,就可以当校对”,其实,校对跟编辑、记者一样,都是知识性的思维劳动。我从事校对工作多年,认为校对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包括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方面的常识,以及文学鉴赏能力两个方面。缺少这种素质就谈不上析意辨字的能力。新疆经济报文化版曾出现过“嗄(嘎)西莫多”这么一个名字。校对解释失误原因是原稿字迹难辨,这是一种搪塞之词,因为有点文学修养的人都知道“嘎西莫多”是雨果塑造的典型形象,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备这些文学常识的校对是决不会把“嘎”认成“嗄”的。  相似文献   

12.
一年多以前,两位法国同行来访。其中一位是《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他介绍另一位时说:这位是欧洲著名的图片编辑。由此而触动我的联想:图片编辑也能因其自身价值而在新闻这一行当中占据重要位置吗?中国何时能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图片编辑权威呢?由此促使我将图片编辑应当如何当的种种杂想写下来,以期引起各方对这一不受重视的行业有所重视。点子:编辑的权威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们不是刚刚走上编辑岗位,但今天,当创办《中国编辑》的任务落到肩上时,我们还是不得不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编辑”这一角色到底在人类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该是传承文明的薪火、构建文化科学的大厦;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也同时建造着属于自己的理论与精神的家园——这,也许就是《中国编辑》的使命。承担这一使命虽说光荣,但我们却深感力不从心,敢说的只是:我们愿为之而努  相似文献   

14.
名家与编辑     
名家总是一个楷模,总是一种风范。对于编辑行业来说,名家的言行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不消说,更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资源。 名家如此说编辑 邹韬奋称“熟练于编辑技术的”为“编辑专家”。有人说“编辑专家”一词,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出现。 那么编辑专家是不是仅仅“熟练于编辑技术”就可以了呢? 鲁迅曾鼓励刚做了编辑的赵家璧:“这是一种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孙犁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看来,编辑应该有学同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再论编辑一词的语言学含义及编辑学中的编辑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一词,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我国唐代甚至北魏时期就已出现.唐人写的<南史>、<大诏令集>,唐人颜真卿的文集中都曾出现过编辑一词.我国古汉语辞书<辞源>对编辑一词作如下解释:"收集资料、整理成书."随着时代的发展,编辑一词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结当今人们的使用情况,在语言学上目前编辑一词至少有三重含义:(1)指编辑行为;(2)指编辑这一行业的行业名称及从属这一行业人员的职业指称,或某一机构(如出版社、杂志社)中的具体岗位名称;(3)指编辑系列职称中的编辑一档.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对学术腐败的普遍指责与声讨中,无不涉及到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态问题:学术编辑的职业化是不是个问题?职业化了要不要学者化?学者化了能不能中心化?这三个方面归结起来,实际上也就是职业化的学术编辑究竟应当如何作为才能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学术性内核与创造性活力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对"编辑学者化"这一口号的积极倡导,也有赖于对"编辑中心化"这一新的发展态势的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17.
《雨果的假期》作为纪录片导演顾桃的"鄂温克三部曲"之一,打破对少数民族的猎奇,而以柳霞和雨果这对母子为视角透视鄂温克族的未来图景。该片在2011年山形纪录片电影节获得小川绅介奖,它打动亚洲纪录片评审的艺术性和纪录理念,值得人类学纪录片借鉴。  相似文献   

18.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2):26-28
"媒介间性"特征是从整体视野对编辑活动客体对象关系的抽象概括。它是指不同的编辑客体——媒介,在共时和历时的编辑实践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共存互补性、交互作用性和转换生成性。这一特征不仅是贯通编辑活动历史的编辑客体作用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整体特征之一。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特征,对于做好当下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编辑,人们常常很自然地就喻之谓:“为他人作嫁”。久而久之,在“编辑”与“为他人作嫁”之间好象就画上了等号。当然,“为他人作嫁”作为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应该发扬,其实,对于这种风格的发扬,又何止编辑这一行。而且,这一提法,也只是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而言,并没有把编辑放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创造和精神生产的全局来看,因而它不能说明编辑的本质特征,同时更容易使人忽视编辑工作、编辑行为的主体性,影响对于编辑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我认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就是通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与“编撰”这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是非常明显的,但它们的词义也曾有过大致相同的内涵,而当这一相同点趋于消失之时,还有一种混用的情况值得引起注意。下面,我们先来设定一个理论模式,以作为分析研究上述种种现象的参照。在现代出版观念之中,编辑概念由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程序这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分别是:(1)编辑主体以职业编辑为主,以非职业编辑(社外编辑、特约编辑等)为辅,因而具有独立的属性。同时,它又分为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