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个性特色克服一般化徐友俊一张报纸要吸引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县市报更是如此。在报业竞争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着力追求个性特色,以增强县市报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然而,从现状来看,县市报报道普遍存在着一般化的问题,缺乏个性、缺少特色的报道充...  相似文献   

2.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 被保留下来的县市报,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更有困惑和压力。目前,县市报正处于转型期,创新对于县市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县市报的立足之地, 就没有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两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创新是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3.
统一性是党报版面创新的基本特征。县市报虽然在媒体融合中逐步转型为区域报、都市报,但党报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县市报面对生存萎缩的压力,版面的创新,不但纵向比要新,横向比更要有特色、有个性。在新闻同质化现象突出的今天,县市报需要放弃"大而全"的版式定位,在采访手段、写稿技巧、报道角度和版面语言上改进、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时代,报业面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猛烈冲击,处于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之中,总体呈下滑趋势。党报生存境况艰难是不争的事实。而在2003年那一轮报刊治理整顿后生存下来的县级党报(现业内人士常用县市区域报这一称谓),从理论上讲,其生存就更多一份艰难。有论者指出:“县级党报作为最基层党的机关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立足实际 明确特色 县市报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办出特色?我们认为,县市报最大的特色是:它是最基层的、离群众最近的一张党报,这是它与中央、省、地上级党报及其他报纸所不同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个性所在之处。根据这鲜明特色,要办好县市报,一个根本的、关系到县市报生存价值的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特色。而要突出这一特色,就必须增强其贴近性。 报纸的特色,是报纸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报纸需要有特色,因为有特色的报纸才能触发读者积极的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心理和有效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升腾起某种审美效应,进而使报纸的新闻价值得以尽可能充分的实现。报纸特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大报如此,县市报亦如此。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国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已由过去传统的四版,或者八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几十版。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报纸变厚正成为一种趋势。厚报时代背景下,报业的发展环境、竞争格局、营销手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我国党报体系最基层“一族”的县市报,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迎接和应对厚报时代的报业竞争,营造发展的优势,这是县市报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把握报业趋势,走出具有县市报特色的扩版之路近年来,有不少县市报,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报积极运作扩版…  相似文献   

9.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其实不然,面对新世纪的市场竞争,报业集团、网络世界、多元经营、都市狂潮,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然而,县市党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夹缝中拓宽生存空间,生存而后发展,走进农家则是县市党报生存发展的最有效最可靠最长久的途径。 走进农家是县市党报在激烈竞争中的最佳出路。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晚报的繁荣、专业报的兴旺以及地市党报的改版增刊,县市党报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江夏区距武汉地区19公里,《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今日快报》、《文化报》等10余…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县市报牢牢抓住机遇,加强自身改革,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办报条件,把报纸推向市场,参与报业市场公平竞争,已成必然趋势。许多县市报负责同志都感到形势逼人:不抓好新闻改革报纸就没有出路;不增强经济实力报纸就难以发展,甚至危及生存。什么叫“把报纸推向市场”?为什么要这样提出问题?笔者是这么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报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县市报到底该怎么办? 在市场中定位定向 从现在起,县市报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运作的法则,调整办报的方向,确定自己的读者。如果继续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只会被动挨打,直至被市场经济淘汰。此说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可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就能知道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到底有多大能耐。 我们的优势之一,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党报,有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每年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其二,县市报是党委主办的,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这是非党报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报刊市场繁荣,竞争激烈,各类专业报、知识报、文摘报、趣味报大量涌入市场,对各级党报的正常发行带来了一定影响。作为县市级党报,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笔者认为,县市级党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扬主弦律,唱好地方戏,当好读者的知心人。 县市报与中央、省地党报一样,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要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省、地市党报不断发展壮大,晚报、都市报异军突起,各类专业报不时向县市渗透,县市报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县市报要想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首先必须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是县市报人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明确区位职能抓住地方新闻县市报作…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综合性日报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新闻改革,中国的报业从过去的三级党报一统天下(中央、省市、地市)发展成为以党报为核心的纵横交叉的网络结构——纵向的有四级即中央、省市、地市、县市,横向的有综合性日报、晚报、都市报以及各类专业报、企业报。在20余年间,  相似文献   

17.
正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重要性就平面媒体而言,除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纸外,无论省市县的媒体都只是区域性媒体,县市区域报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当然各级报纸的服务区域有大有小,但其区域性的属性不变。县市区域报的全国视野追求或者说表达,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有新的含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因此,县市区域报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要生存和发展,报  相似文献   

18.
一、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入世”的严峻考验。 挑战之二:国内大媒体的强势辐射。为应对“入世”,中央级、省级报业和广播电视集团纷纷组建,并以其强大的实力迅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些媒体“航母”不仅在全国和省级层面上展开竞争,而且纷纷把触角伸向地市级城市,有的办地方版,有的干脆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建立了分社。 挑战之三:晚报的挤压。晚报类报纸以其面向大众的阅读趣味,以大众消费为手段与地市党报争夺市场。 挑战之四:地方县市报的较快发展,是地市党报发展的又一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9.
中央、省级报业集团一个个崛起,形成中国报业一颗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中国地市报(主要指中等城市报纸)面对强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世纪之初有新的建树,是地市报人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地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地市报的优势是“多”而“广”。 全国地市报共3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中等城市报纸。省会城市、经济单列市、沿海发达城市,虽然为省辖城市,但这些城市党报的实力有的已超过了省级报社,有的已率先建立了报业集团。这部分报社已进入了中国报业的“第一方阵”,在规模和实力上已不再属于“地市报”的范畴,因此不在我们讨论的范…  相似文献   

20.
县市区域报前身是县市区党报,2003年全国报业整改后,性质发生了变化,之前是作为党的机关报存在,现在则变为综合性区域报纸。县市区域报是按照特定行政区域划分,限制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