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形字"女"字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表达了先民对于女性的朴素审美,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思维和文化情况。在对"女"字构形中存在的文化内涵考察时发现,在造字之初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认为"女"字反映了造字之初对女性的歧视是后人的主观臆断,缺乏考古凭证,更是父权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对谐声偏旁"周"及"周"声字的古音归部处理说明,《说文》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原则并非"同谐声者必同部",而是另有其他。"谐声同部"理论是从发生学角度提出的谐声造字原则,用来确定谐声造字之初形声字之读音。"同谐声者必同部"只有在一定方言区域内、谐声造字之初才成立。  相似文献   

3.
汉字“六书”的第三种称为“形声”.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形声的方法造字,冲破了造字的许多限制,为汉字数量上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是汉字发展的最高阶段.《说文》收录的字有一半是形声字.现在通行的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可见形声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多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掌握好“六书”造字法 ,特别是掌握指事、会意字和形声字法 ,并了解彼此间的异同点 ,正确区别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对提高学生掌握汉字和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如何区别“指事字”和“会意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谈一点体会。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往往把“旦、引、刃”这一类指事字和会意字混淆起来 ,错误地把这类“指事字”说成是“会意字” ,究其根源 ,是他们对“指事字”和“会意字”的概念没弄清楚的缘故。“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的符号 ,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义的字 ,它能使人们“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如“一…  相似文献   

5.
君子好逑     
【说文解字】好,这是一个代表美好、和好的字。在远古造字时期,凡含“女”字的汉字,几乎都是母系崇拜的产物。现在我国还保留着一些女字偏旁或部首的姓氏,如姚、姜、姬、嬴、姒等,这些是女性权威时代的残余痕迹。好,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两个象形字组成,根据甲骨文所见形象,它不是子女或女子的合成,也没有子女或女子的意思,而是一个成熟女子怀抱着婴儿的形象。甲骨文里“子”可任意写在“女”的右上边或左上边,象征着生育和母爱,表示多生子女的意思。在先民造字的原始母系社会,生命的延续和子孙的繁衍是人类最重要的目标,对美的认知也就建立在…  相似文献   

6.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7.
根据造字方法的不同,汉字可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四类。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中除了会意字外,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一般说是在80%左右。“汉字构字常识”,“主要是形声字”的常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  相似文献   

8.
以“羌”“戎”二字的形体结构为主,结合民族史相关内容为辅,探究“羌”“戎”二字的文化内涵,考述在造字之初,西部族群的起源及上古先民对西部民族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假借”是在“依声”借用字的基础上“托事”——即增益表义偏旁而产生新字,因而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假借字不同于形声字、转注字和通假字。  相似文献   

10.
造字之初,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与声符在声母和韵母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这点大多数形声字都可通过指出某字与其声符的上古音韵关系得到说明;而部分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即在上古音韵关系中仅韵部相同或相近,而声纽却相去甚远)现象,似可从“古汉语曾有过的少量复辅音声母最终演化为单辅音声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古汉语三类复辅音声母的两种可能演变结果,可从声韵关系上对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现象,给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形声,又称“谐声”、“象声”,是汉字形体分类中的一种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有人说它是汉字中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法。据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教研室统计,在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仅占百分之十八,在周代金文中,据对《金文编》中两千多字的分析,可以定为形声字的约八百,占百分之四十多,但到了汉代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说文《收字9353个),在影响很大的清代《康熙字典》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的“女”字,像是一人双手交叉在胸前,腿跪坐,身体略微前倾的样子。金文、小篆与甲骨文略同。隶书变化较大,与今天的楷书相似,像是一人两腿交叉、双臂展开的样子。女人的特征很多,为什么要用这个样子来“象形”呢?原来造字之时,人类已经从母系社会转向了父系社会,男子成为家庭的“当家人”女性成为家庭的“贤内助”。对女性的教育已经是“柔弱为美”,所以描画女子身体柔美宛若、两臂相掩、屈膝静坐的样子。有的以为“女”字是妇女的样子,但甲骨文另有“妇”字,从女,持帚,即婚嫁后收拾内务、打扫卫生的意思。由此看来,古人造字,已婚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说文》中的指事字。 讨论《说文》指事字,应以《说文》所列字头为对象,同时参照甲、金文。这是因为: (1)《说文》所列字头,绝大部分是小篆。它与隶变以后以基本笔画为构件的今汉字比较,结构上根本不同。与甲、金文比较,它虽然在本质上同它们一脉相承,保持着由象形构件组成的结构特点,但是并没有字字沿袭甲、金文的形体结构,有些字已经发生了变化。如“箕”宇,甲文作“H”,系象形字;小篆作“箕”,从竹其声,系形声字。 (2)小篆由于“引长书写”的原因,同甲、金文比较,有些字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由于笔势变化较大而造字本意被湮没了。后人未见甲、金文,又据篆体臆说,难免错误。  相似文献   

16.
一、依据造字法的规律理解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构造,有一部分是用形体表示意义的,也有的全部是用形体表示的。因此,根据字的形体来推知字的本义,再进而推知它的引申、比喻等义,这是解释词义的一个重要方法。如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字,从形体上会意为两人紧挨在一起,本义为“挨着”、“靠近”,后又引申为“比照”、“比拟”等.尤其是形声字,在古汉语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如果教学得法,对学生理解词义更是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积微居小学述林·造字时有通借证》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达先生认为造字时有假借。我们承认造字时有假借 ,但非如杨先生所说。他所举的例子 ,有些是许慎误析 ,他又申发之 ;有些是造字原则不同了 ,形声字的声旁可以只记音 ,而他仍然从右文说的观点出发 ,认为不表意的声旁是假借字。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关于形声字的研究,大多只着眼于共时平面的结构类型,却无视先民们造字历程中的思维特点与心理事实,故把形声字的研究引向歧途--造字法则与形体结构的混同.试图从汉字产生、孳乳演变的历史过程的角度,揭示形声字的真正来源,从而建构起造字法则与形体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 形声字构字方法简单,只需将义符和声符并合在一起就成一字。它不象象形、指事、会意字那样,要顾及到形体的相似、意思的相合与否。因此,凡是那些无形可象、无事可指、无意可会的字,都可以用形声造字法比较容易地造出来。这种造字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造字观念,打开了眼界,不再囿于象形、象意的束缚,培养了更高的概括能力,使  相似文献   

20.
母女辨     
甲骨文“母、女”二字通用,历来皆以象形和跽跪来解释,并进一步论及女子的社会地位问题.本文认为“母、女”二字象跽跪之形,初文表现的是女子之常时之姿,为美恶羞耻之心的外在表现.“母”字为女子之美称,“女”字为女子之共名,这是“母、女”二字早期通用而产生区别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