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和世灯相识于“革”后期,那时我在福建日报当编辑,他在沙县报道组工作。他经常到报社来送稿,一来二往,我们便熟悉了。他在大学里是读生物的,搞新闻报道是改行,但他干得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福建日报曾用整版篇幅发表过他采写的通讯报道,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谦逊热情,勤奋好  相似文献   

2.
草根幸福     
"他一直很幸福."妈妈说:"这十几年来,我很少见到他不快乐过." "你说的是谁?"我问. "记得小军吗?"妈妈反问.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9,(10):38-39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蔓延中国.直到今天,但凡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中国人仍然心有余悸.如果说"非典"二字在那时是魔鬼的代言词,那么"钟南山"这个名字就是'斩妖除魔"的英雄象征,他让我们坚持到底、不畏艰难、怀抱希望.  相似文献   

4.
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有三位叫陈强的人.一位是著名电影演员,他很有名,但离我太远.还有一位是中国教育报驻河南记者站的记者,我特别欣赏他的文采.我在报社工作期间,曾经把他的文字当作范本鼓励其他记者向他学习,我们也因此联系不断.  相似文献   

5.
父子之战     
《科技风》2008,(18)
我和父亲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 战争的初级阶段写满了我的屈辱.那时,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的呼天喊地.父亲打我的英雄事迹在我们那条街可以说闻之者色变,晚上隔好几栋楼也能听见我的哭喊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饶集中营搬过来了.  相似文献   

6.
心意     
他不记得父亲这一生在子女受到挫折或得到荣誉的时候曾经以拥抱来鼓舞或嘉勉他们;至于"我爱你"这三个字,这辈子是否曾经从父亲的嘴巴里冒出来过,他更始终存疑。在母亲年纪比较大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以玩笑的方式试探着问她:"妈,爸爸这辈子有没有跟你说过‘我爱你’?"没想到他母亲的回答竟然是:"他?如果他跟我这样讲,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白发     
<正>说实话,我老爸有点爱"臭美",每次出门几乎都要把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这与随随便便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前,他一发现自己有白头发,便马上招呼我去帮他拔掉,没想到那时的我竟一拔"上瘾",常常"乐此不疲"。父亲的头发常让我翻了个遍,就为找一根白发。直到他因我破坏了他的发型而发出抗议时,我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8.
岁月的礼物     
那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语文老师一定要我们背下那篇满是陌生字词的《岳阳楼记》,以至于对"巴陵胜状"和"洞庭一湖"的向往,成为一个初涉世少年忐忑而又执著的梦.可是,最远只到过家乡县城的我,甚至不太清楚,那座早已名满天下的楼啊,它到底在哪里,离我的小山村有多远.我该以怎样的方式,要多久才能到达?岳阳楼,终究如天上宫阙,遥远飘渺,想也想不到,望也望不见.  相似文献   

9.
罗光太 《知识窗》2013,(2):60-60
杨安民是我的初中同学。平凡、本分、成绩垫底的他在班上默默无闻.就像“隐形人”一样.明明在眼前.也会让人熟视无睹。同学两年.我都没有和他说过几句话。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我们同桌了三个月时间.我不喜欢他.也看不起他.觉得他笨。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中考.大家都争分夺秒.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你拍一,我拍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常常会想起这首儿时的歌谣.那时我们稚气未脱,两手交错相击,双脚弹跳不停,口中快速而又准确地吟着"马兰花开"的歌谣.在充满泥土和青草气息的大自然中,我们心无羁绊,纵情蹦跳,广阔的世界在我们眼前绵延铺展开来.那时,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大,我们的快乐是那么纯净.游戏中的孩子装得下无穷的幻想与欢笑.  相似文献   

11.
"老师,我是xx超。"哈,是超哥。已毕业整整两年,他从已经冷却的班级群里找到我,主动来加我QQ好友,定有许多话想对我说吧?我的眼前闪现出一个黑乎乎的男孩子形象来——那是一年前的一天,超哥特意来学校看望我,这已是他毕业离开学校后第三次跑回母校看我。他递给我一杯奶茶,眨巴着大眼睛,告诉我这是他利用假期打工赚的钱买的。我欣然接受,并简单询问了他的近况。当年超哥的班主任对我开玩笑地说:"超哥最喜欢韩老师你了,是你让他拥有了成就感。"的确,提起超哥,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记忆犹新:这个学生做出过许多令人头疼的事情,学习成绩也"一路红灯"。  相似文献   

12.
危险男人     
在一档叫"真情相约"的电视节目中,做了一回特邀嘉宾.当晚请了6对在不同年代结婚的恩爱夫妻现身说法,轮到我提问他们是否动过"红杏出墙"的念头时,80年代之前的三对都异口同声地说,"那时我们很忙,没空想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喝茶的敌人     
说来惭愧,我喝茶的缘起大半为了附庸风雅。最早喝茶是高中时,喝的是家乡很土的绿茶,有时还被烟熏过,极便宜。那时总觉得喝茶能拉近些我和"高人"的距离,仿佛魏晋名流、唐宋雅士会伴着氤氲的茶气也为我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多种语言困难吗?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建筑工人西奥的回答是:"不难,很容易。这是很正常的。"西奥的母亲是索托人,父亲是祖鲁人,他从朋友和邻居那里学会了科萨语和恩德贝勒语,在学校又学会了英语和南非荷兰语。"来英国之前我去过德国,所以我还会讲德语。"他补充说道。  相似文献   

15.
<正>我和颜振球医生相识在20年前,那时50多岁颜振球名气响彻一方,是无锡及其周边被口碑传播很神的专治胃癌的名老中医,后来实践证明不仅是胃癌,延伸到了皮肤、骨头的绝症都有成功案例。至今,我采访过的当年患者中现在依然存活的大到90岁,小到30岁,这就不能不说中医奇妙之处。杜有志是我采访过年龄最大的患者。2000年时,他已经70岁有余,因为腰腿疼痛,发展到不能自理,其夫人老马,这个浙江山区家庭妇女果敢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4日出版的《北京晚报》在"世界新闻"版中报道了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了从"空气中取水"的装置"空气造水机",2009年2月3日一位名叫周名扬的老人来到报社称早在20年前他就提出从空气中取水的理论并发表相关文章,可惜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周名扬退休前为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他来到《北京晚报》社把携带而来的资  相似文献   

17.
泪别恩人船长葬深海 这时天已大亮,但阳光照不到洞内,是诺第留斯号的灯光照得洞内光亮夺目,周围海水泛起一片闪动的银波.船长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上.史密斯和记者悄悄商量,希望能帮船长多活几天.但记者说:"没有办法,生命已经走到极限了."船长一定听见史密斯的话了.他稍稍抬起身子,声音更加微弱,但很清楚:"您说得对,先生,我要死在这里……这是我的愿望!"大家把坐垫给船长放好,让他躺得更舒服一些.船长带着惋惜的神情观赏着厅里世界大师的画作、大理石像和铜像,鱼缸里的各种珍奇生物……过了几分钟,他转过来说:"各位先生,你们想为我尽点义务吗?"  相似文献   

18.
老借条     
妈妈在整理书籍时,发现了一张借条.一看,惊讶不已.这是一张20年前的借条,是张大可立的.那时,他向我们家借了200元钱.那时的200元钱可不是小数目,爸爸妈妈至少要省吃俭用一年多.  相似文献   

19.
正要说什么样的人值得结交、值得成为朋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赤壁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陈维对此也有自己的标准:"有趣、有想法、有行动力,看过我没看过的书、走过我没走过的路、想过我没想过的问题、做过我没做过的事,如果有这样的人,我会想方设法去认识他、了解他。"成为一个值得被认识的人,这是陈维的人生信条,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童言无忌     
正姥姥不是中国人老师告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不同人种之间的区别,说:"我们是中国人,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王怡宁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我姥姥不是中国人,她的头发是白的!"买老婆一天,儿子把我惹火了,就去找爸爸,准备告状说我欺负他。那时老公正在上厕所。他到处找都找不到爸爸,最后,竟然大声对我吼道:"你老公去哪了?我猜他肯定不要你了,去超市买老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