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遣颜良攻曹操,关羽为先锋,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遂解白马之围,曹操即向汉献帝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卷36《关张马黄赵传》)。对“汉寿亭侯”作何解,历来有争议。最近,笔读到李梦生先生《关于“汉寿亭侯”》(上海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2.
卫绍生 《寻根》2010,(5):12-18
<正>随着安阳西高穴曹操墓的发掘和电视剧《三国》的播出,曹操再一次隆重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关专家学者在评论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或屏幕艺术形象时,常常会说《三国志》中的曹操如何如何,并以之与西高穴曹操墓中的曹操和电视剧中的曹操进行对比。其实,《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并不是最早的曹操形象,最早的曹操形象出现在王粲的《英雄记》中。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十三  相似文献   

3.
陈寿的《三国志》是中国史学界的鸿篇巨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为“二十四史”之“前四史”,是现存的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原始资料之一。由于陈寿亲身经历了蜀汉和西晋的更迭,是三国时期的“过来人”,所以他撰写的《三国志》事件翔实,内容精准,  相似文献   

4.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黄正甫乡里、家世与生活年代、刻书活动的考证,证明黄正甫为晚明时期人。通过对黄正甫本《三国志传》正文、叙、目录和所谓“封面”的考订比勘,证明黄正甫本刊行于天启年间,绝非“最早刻本”。文章还引用明代著述记载、版刻记录等资料,再次肯定《三国志演义》的原编撰者即罗贯中。  相似文献   

6.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7.
胡旭 《寻根》2007,(1):15-24
一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现存材料看来,是先有“七贤”名称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新衡李耀仙魏晋之际,记三国史事的官私著作多达十余种①,自陈寿《三国志》出,余书相继亡佚,惟此书独传。历代治《三国志》者瓣香不绝,著述既多,评论亦殊,众说杂陈,莫衷一是。笔者仅在旧说基础上,聊表拙见,以充一得,望匡不逮。一、《三国志》旧评概说...  相似文献   

9.
“纶巾”考     
马里扬 《寻根》2010,(4):91-9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形象,究竟是指周瑜还是指诸葛亮,仍旧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当日苏轼意在谁属,到了南宋后期词人吴文英的笔下,着实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江南春》)至于再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诸葛亮一亮相便已然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单位策划举办的《大三国志展》在东京、名古屋等7座日本城市巡展整整1年,所到之处。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11.
试解“曹操恸哭郭嘉”之谜王志武罗贯中把赤壁之战写得有声有色,几乎每个场面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曹操回到南郡后恸哭郭嘉一事,虽然仅有一百个字,但却余味无穷,含义至深。遗憾的是,从《三国演义》问世至今,没有一人揭示出曹操此举的深刻内涵。包括毛宗...  相似文献   

12.
张崇琛 《寻根》2003,(1):40-41
古有元日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时犹存,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皆咏其俗。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屠苏”原为房屋之名,字本作“”。《广雅》:“,庵也。”《广韵》:“,草庵也。”《太平御览》卷一八一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后径写作“屠苏”。如《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相似文献   

13.
颍川陈氏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寻根》2003,(2):104-109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了。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  相似文献   

14.
在《三国演义》评点中,毛宗岗详细论述了插入在其中的诗词、散文,重点是《出师表》与《讨曹操檄》,以及入话的结构功能,认为它们既在形式上,又在内容上促进了小说整体艺术结构的统一。这种认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国演义》成书时间,大略有宋代说、元中后期说、元末说、明初说、明中叶说等等。这些说法中,笔者比较倾向于元中后期说。持这一意见的章培恒先生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中“今地名”的考证认为“似当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之前”,而没有明确上限;袁世...  相似文献   

16.
《滇中文化》2007,(4):54
中国的戏曲界曾有“十戏九有马”之说,过去传统戏里写马的戏很多,如:《秦琼卖马》、《孟良盗马》、《红鬃烈马》、《收白龙》、《泥马渡康王》、《贩马记》、《盗御马》、《马踏青苗》、《火焰驹》……在元明戏曲舞台上,并不像现在以鞭代马。那时候是“跑竹马”。就是用竹条编成马的骨架子,外面糊上纸或布,然后用颜色描画成马的形状。马形为前后两截,系在演员腰上,好似骑马的形状,通过演员不同的舞蹈动作表现出骑马前行或奔驰跃进的形态,和今天民间“跑驴”相似。  相似文献   

17.
王泉根 《寻根》2011,(6):115-118
大凡读过《后汉书》与《三国志》的人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名,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13帝全系单名;三国时的曹魏政权从曹操、曹丕到曹奂都是单名;蜀汉政权,刘备、刘禅也是单名;东吴政权从孙权到孙皓也全是单名。至于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孙坚、孙策、周瑜、鲁肃、黄忠、马超、袁绍、...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将在嘉靖壬午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出现的双行夹注称为“小字注”。这些小字注在考证《三国演义》成书和作问题时被不断引用,成为《三国演义》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本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新世纪有必要对《三国演义》小字注研究作一个全面的回顾。本拟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小字注的研究动向,以求从中总结出更科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清议”一词。较早出现在《三国志·张温传》,《传》中说:暨艳“好为清议”①。事实上,在春秋时代,记载历史的古籍,早已透露了清议的消息。 清议和横议是对立的。孟子所说的“处士横议”,这段文字,明言杨朱和墨翟的邪说,为迎合群众,而颠倒是非,满足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孟子指摘这些言论,全都是无父无君的横议②。 有保守必有革新。孔子和少正卯同时在鲁国讲学,一讲古书议理,一讲当今时务,荀子记录了这件事,从此,孔子是否杀少正卯,成为后人争论的课题。因为文献不足,直到今天,尚未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二千五百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