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的远近,所引起教师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当教师与校长心理呈“近距离”时,教师就有合作心理,积极性高,有利于校长开展工作;反之,教师往往持不合作态度,其行为表现得消极,不听指挥,甚至抗拒领导。由此可见,尽量缩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对校长的工作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缩短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呢?这要根据校长与教师心理距离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一、对新教师要关心爱护,以诚相待新分配来的毕业生或新调入的教师,都首先审视校长的形象并渴望得到校长的认可。可以说,这本身就存在着不相识…  相似文献   

2.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有远近之分.不同的心理距离,其情感和体验也不同.当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处于"近距离"的状态时,校长的影响力最大,教师的积极性易于调动和发挥.在积极合作的心理驱使下,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校长的领导工作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长与教师之间发生矛盾并产生心理距离的事是常有的。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校长在教育和教学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校长要依靠教师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长不仅要认识到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对搞好学校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必须学会与教师缩短产生诸种矛盾的心理距离,以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情理交融,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长与教师之间时常发生矛盾并产生心理距离.文章认为,使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保持或缩短在一定程度,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一、任何一所学校,要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需要校长与教师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紧密合作、真诚相待、民主平等。但是在教师管理的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学校教师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以分为本”、“以章为本”、“以权为本”的管理弊端,使校长在教师管理中产生了一些司空见惯的感知偏见。这些感知偏见的心理效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校长与教师之间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以致于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而言,心理距离反映了校长与教师之间关系的亲近与疏远、相容或排斥的程度。一般说来,其心理距离近,则相容…  相似文献   

6.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校长的职责,校长要想取得管理上成功,关键是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掌握与教师心理协调的艺术,以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情理交融,共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距离是指人们在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近或疏远,互容或对抗的程度,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校长与教师之间关系亲近或疏远,相容或排斥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距离是指人们在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近或疏远,互容或对抗的程度,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校长与教师之间关系亲近或疏远,相容或排斥的程度。心理距离有大小、远近之分,主要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程度、频率和相容性的程度不同而致。学校中,如果校长和教师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紧密配合的向心力,那么相互作用的强度就大,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大会促进校长与教师在倾心共事,推心置腹基础上的频繁接触。一般来说,接触频率越高,了解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学校管理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校长和教师的关系。它关系到学校集体的巩固和组织效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学校既定工作目标的实施。因此,作为校长,掌握心理协调艺术,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校长与教师人际关系的障碍因素 (一)角色冲突 在学校里,校长和教师是同处于一个管理系统中的两个不同角色。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0.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沟通———零距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沟通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形成共识的一剂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在与校长交往中,总会不自觉地有防范、掩饰心理。因此,作为校长就需主动走近教师,学会沟通,善用沟通。校长与…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学校里,尽管校长和教师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事是常有的。在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校长在教育、教学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校长要依靠教师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长必须主动与教师缩短产生诸种矛盾的心理距离,以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情理交融,共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校长与教师工作在一个生态体系、一个整体环境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存在与发展。因此,校长除了要在技术上投资外,还必须在精神层面上投资。这就是经常与教师谈话。成功的谈话。能激励教师与校长共襄盛举,达成学校、教师和校长三方皆赢的协议与目标,尴尬的谈话,不仅会拉大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给连系情感的桥梁添障碍,而且会由此降低校长的人格权威。因此,与教师谈话如同演出一本剧,必须在剧本、情节、台词、表演等方面讲究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管理》1990·1上发文《中小学校长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调查》,反映出“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和谐”,我们亦有同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约来自如下消极心理反应。 ①冷漠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是由校长造成的,校长只管搞出一些制度以限制教师。教师忙忙碌碌,领导松松垮垮。校长只管教师来校工作,不管教师的进步和生活,教师与校长的交往多限于布置汇报工作之类。这样教师自然把校长看成陌生人,双方无共同的语言,在心  相似文献   

14.
走进教师     
校长由教师成长而来,可现实是教师成为校长后,职位变了,工作环境、周围人群随之改变,校长不可避免地拉大了与教师的距离。人还是那个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校之长,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发号施令,但如果能充分运用校长的非权力因素诸如人格魅力、出众的才华以及对教师给予人文关怀等去影响、感染每一位教师,对学校管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在观念上校长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看作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以更好地拉近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架子”往往是领导人自己摆出来的,很容易激起教师的逆反心理。科学的学校管理呼唤校长要多深入到教师工作中去,这样教师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次,校长的品德修养对教师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常言道:近朱者赤…  相似文献   

16.
校长评课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作为校长,必须充分认识校长评课的重要作用。通过评课,指导全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融洽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1.校长评课是融洽校长与教师关系的有利契机不少教师不怕校长听课,就怕校长听课后一言不发。校长不表态,教师不知道自己的上司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课堂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造成了授课教师和校长之间不必要的心理隔阂。因此,校长应把评课当作与教师交心的好机会。听课后及时评课,如有急事不能马上评课,一…  相似文献   

17.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住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那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用一位领导干部的话,即与名利财色远距离,与干部教师“等距离”,与课堂教学“近距离”,与普通教师“零距离”。这样的艺术应该是校长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教师接触,这种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亲?是疏?孰近?孰远?其交往的距离要正确把握。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校长科学地把握好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校长与教师交往中距离的把握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校长言语是实施学校管理的重要条件。学校在制度管理、文件管理等一系列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校长言语是添加剂、润滑剂,有着不可替代的补充、调节作用。一个好的校长言语管理应力求做到:不说官话校长和教师虽然共处一个同样的工作环境,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非正式”接触。校长应当力戒身份语言、报告语言、会议语言,多采用情真意切、轻松和谐的语言向教师传递管理信息。即便是一些正式场合,校长也应注意语言的亲和性及听者心理的可接受性,不说官话,不摆官腔,以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听魏书生的报告就像他在跟你唠嗑。他到40里以外的教委开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