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波     
[习作要求]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把这场风波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让读你文章的人能感受到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尽量把这场风波中人物的表现写细致一些,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这场风波。[金指点拨]1.要写好一场“风波”,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风波”。“风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也可以是给人们带来较大影响的事情,所以这次作文的选材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例如发生在班级中的有一定影响的事情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午饭风波、抢位风波、纸条风波、外号风波……2.想把这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场席卷全国的抢盐风波出发,分析了流言的含义、特点,流言产生与传播的心理机制,从国家和政府及公民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流言产生与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莫盲从     
《同学少年》2012,(1):23
一个哲学家拿着一个蜡做的苹果问他的学生们有没有闻到香味,大部分学生竟然都说闻到了。盲从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不盲从,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前些日子,日本大地震,海水受到污染,国人盛传碘盐防辐射,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抢盐热潮。有一副对联,写得真是讽刺,上联是"有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是"有人在抢碘盐中等待辐射",横批是"无‘盐’以对"。抢盐风波,和国人盲目跟风有很大关系。法国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虫实验。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它们一个跟着  相似文献   

4.
这几天,超市货柜上堆满了盐,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前些日子在这里有过一场“浩劫”——一场抢盐的浩劫.  相似文献   

5.
谷建恩 《学周刊C版》2014,(5):240-240
2011年3月15日。有消息称:“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讹传一出,致使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抢盐风潮。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发生在我国的"抢盐风波"是一种从众行为,折射出民众安全感的缺失和群体性的恐慌心理。国家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重建社会安全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建立预警机制、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对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消减此类事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居然造成中国内地“抢盐”事件,武汉有一人竟抢购了6500千克盐。本来,“该抢盐”的是日本人,为什么变成了我们中国人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人整体科学素质较低,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常识。由此,我想到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自然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董家龙 《辅导员》2011,(14):7-8
日本"3·11"九级地震导致核泄漏恐慌。这只扇动的蝴蝶翅膀竟然使中国上演了一幕抢盐闹剧。风波如何引发,如何平息,有那些启示?这些大人们的表演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评价?且听同学们在班会上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9.
~~奇奇颗颗历险记 抢食风波~~  相似文献   

10.
电脑,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我们一家也不例外。这不,自从电脑“嫁”到我们家中之后,电视只能坐在柜台上唉声叹气,VCD也被打入冷宫,我们一家子就像着了魔似的,整天围着电脑转圈圈。碰上运气好的时候,我还可以偶尔坐在电脑前过把瘾,其他人呢,来晚了一步,就只能眼睁睁地“袖手旁观”了;严重时可能还会爆发“海湾战争”。你看:今天我们一家又为抢电脑起了风波。  相似文献   

11.
钱卫东  熊娅 《班主任之友》2022,(Z2):104-106
<正>家校沟通,合作育人。这是教育的光圈所及之处所有人的共识。但要做好家校沟通,对于学校方的代言者教师而言,也是一篇很费思量的文章。就像案例中的家长与教师,一不小心,就从“跳蚤风波”生出“‘炸群’风波”,再从“‘炸群’风波”生出“问号风波”,一波接一波……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12.
从“艳照门”到“诈捐门”,从虚假广告到问题奶粉,从“抢盐大战”到郭美美事件,有明星百口莫辩、身败名裂,有企业拙于应对、灰飞烟灭,也有政府机构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遭遇信任危机!当舆论铺面而来,当危机不期而至,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出面,可以帮助当事者化险为夷,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这次大地震确实对全球的经济、政治以及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经济实体的影响,特别是对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等高端产业的影响尤为巨大.日本经济政治陷入半瘫痪状态,人民生活处在混乱之中,那么作为日本的邻居,中国又将受到什么样的震荡呢.抢盐风波、日本留学生归国潮、空气质量检测等等,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得不说是对中国和日本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他问我:“我们是不是哪里见过?”抢回遥控的我,惊慌中跌坐在地上,扯掉了输液管,打破了盐水瓶,手里的遥控器飞出去砸烂了窗户。 如果时光倒流,也许我不会对他说出那句一语成谶的——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文献   

15.
“啊,终于上完了!”一个男孩感叹了一句趴在了桌子上。 “你别抢啊!”“老师,他抢我的礼物!”另外有几个孩子紧紧抓着圣诞老人的礼物袋在挣抢里面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马飞 《科学启蒙》2011,(8):20-21
2011年的春天,日本地震刚过,核泄漏又害得全世界人民惶惶不可终日,就连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抢盐”闹剧。核辐射究竞有多可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又面临着哪些辐射呢?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在学校餐厅里见到有的学生一放学就抢饭,教师教育抢饭的学生说:“别抢,别抢,礼让为德。”学生说:“德?讲德就吃不饱的。”学生确实是说了些实话,因为每次总有些不会争抢的打不到饭,只好饿肚子了。教师毕竟是教师,在校园里还是有些权力的,硬是把几个抢饭的同学治服了。但是,教师能治服校园内的抢,能约束社会层面的抢吗?当“不抢白不抢”“先下手为强”成为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时,校园内的德育其实是“谎言”,学生们一出了校门就能体会到。只让教师们独自说教学生“礼让为德”太单薄了,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礼让挨饿”的滋味。就算是…  相似文献   

18.
考试     
据悉,有所小学搞了个别出心裁的入学“智力测验”:在作为考场的屋里搁上九个小板凳,一次放进十个娃儿去抢,哪个抢到手,哪个就是“智力合格”;哪个抢不到手,就证明“智力迟纯”。一次,监考老师又是放进十名娃儿,让去抢那搁在屋里的九个小板凳。但见九个娃儿一拥而上,板凳到手,高高兴兴地抢了个“合格”;唯独一个娃儿却两手下垂,纹丝不动,皱眉蹙额,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19.
乘公共汽车,由于是首发站,车刚刚在站台停稳,人们就蜂拥而上地争抢座位,等到我上来一看一个衣着时髦的女人抢了三个座位,自己占一个,皮包占一个,报纸占一个。我说:“你怎么一个人占那么多座位?”她说:“这还不是谁抢了就是谁的?”听到她的话,我感觉无言以对,心想:可不是嘛,谁抢了就是谁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国的“圈地”运动,土匪的“占山”为王,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和美国占领伊拉克等等所有的占领和掠夺,可不是谁抢了就是谁的。抢啊抢,不抢白不抢,抢到的有牢骚,抢不到的也有意见,或抢地盘,或抢官,或抢钱,或抢荣誉,或抢资源,或抢女人,用…  相似文献   

20.
姚祎 《今日中学生》2009,(12):19-19
教科书上有个“抢30的游戏”,就是1~30个数,两人轮流来抢,一次可依次抢1个或2个数,如:A抢1(或1和2),B可以抢2(或3和4),然后A再抢3和4(或5和6),如此抢下去,谁抢到30就赢.大家都知道,一方只需要每次抢到“3的倍数”(如3,6,9,12,15……)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