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经典中的精粹.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值得每一个人汲取。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今的青少年逐渐远离了经典.传统的儒家经典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常常令人入迷。仅以汉字为例,一个读音下会有很多汉字.比如“du”包含“读”、“独”、“毒”、“肚”、“堵”、“笃”、“赌”、“渡”、“妒”、“度”……这些汉字各有不同的奇妙意义,而且不同的人,即使读到同一个字,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生发不同的情感。请从“du”所包含的汉字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并以此为话题作...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个性的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反之.世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同样,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这就是说.人是在“人”所共有的特性的基础上。还有丰富多彩的个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只重视了人的共性。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同一个教室。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方法.同一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技术师”.培养的也是同样规格的“标准件”.即使你是“婆娑妩媚”的桠枝.也不会让你“旁逸斜出”.即使你是一跃冲天的“飞鸟”.也不能独领风骚的腾空而起,否则你就有被剪、被打的危险。因此.个性在长期的折磨中被扼杀.创新的火花还没有燃起就已经被世俗的冷水淹没。人也就循规蹈矩.从小不敢越雷池半步.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稳稳就是福的人生理想。于是,教室太平,学校太平。教育太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今年8月份推出的一档科教节目.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关注。人们在纷纷感叹祖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为不能熟练书写许多日常用字而感到一丝惭愧。正如节目宣传词里所讲,“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平  王永坤 《考试周刊》2009,(29):51-5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遗产辉煌灿烂,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每读一首诗就是读一本厚重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审视的角度也不应拘于一人一物.一时一地。人选高考的试题也是众彩纷呈,体裁各异,有咏史、思乡、念友、送别、闺怨、军旅、边塞等。面对众多诗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如何人手呢?诗歌教学是中学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归纳总结得好,能收到“事半倍功”之效,否则,恐怕会“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叙述,但笔者还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感想写出来。那就是“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7.
房山文化源远流长,贯通古今;房山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厚重。房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享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早已被列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正是我们致力于开发《房山文化》地方课程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理解上,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如下论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人的本质就被简单地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诚然,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社会关系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一个人既不能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也不能超脱这种社会关系。他的本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决定。但另一方面,从整个人类来说,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并非“残疾人”,而足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似有轻微生理缺陷.被人称为“长相不行”的孩子。他们或是五官有缺陷,个头矮小,身长腿短.过胖或过瘦;或是语言、动作有缺陷,口吃、聋哑、举手投足不协调,样子有些“怪怪的”等等。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往往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10.
“引导自学”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博大精深的教育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部分。叶圣陶早期就明确提出:学校教学应对儿童“采用自学辅导主义”。他强调“现代教育的最后目标在养成一个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13):21-21
【闲言碎语】桃李常被比喻为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被比喻为美人.如“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但元好问笔下的桃李却是一个“反面教材”.她们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芳心.在春风中恣意争艳.虽有容貌.但失于轻佻.不够端庄。这样的“反弹琵琶”.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毛泽东主席曾说:“有了学问.懂得历史.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不晓得历史,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由此可知历史的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教好历史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14.
朋友四型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宝藏,每亲近一次。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红楼梦》中频繁如梭的语文学习活动描写就是一个很少被人说到的话题。以大观园为舞台的人物活动中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的社会。其中直接正面表现各种语文学习的活动就有二十多回.占了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的四分之一篇幅之多。  相似文献   

16.
说“剩女”     
应学凤 《语文知识》2006,(12):16-16
近来,“剩女”一词频频在报刊上出现.例如: ①“剩女”.是那些生于70年代的大龄女青年最近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女人”: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七十年代出生.被卡住。比她们年纪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学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是一个热门的公众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有一句顺口溜至今还被很多人熟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无用论”也随之四处流行.甚嚣尘上.误导了许多求学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另类难题     
1.公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地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为什么?2.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3.什么东西说“父亲”时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4.一个自讨苦吃的地方在哪里?5.什么样的强者千万别当?6.什么书谁也没见过?7.最不听话的人是谁?8.新买的袜子怎么会有一个洞?9.有一个人被从几千米的高空掉下来的东西砸在头上,却没有受伤,为什么?10.一个人上了手术台是什么心情?另类难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触及“和谐”一意者往往有之。和谐者,盖和睦相处、相互协调之谓也。概言之,其涵盖内容约分三层:一者人与自然的和谐,次者人与人的和谐,再者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