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代宁波三一书院是英国圣公会差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在浙江及周边地区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宁波三一书院率先引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促进浙江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教会学校的教育投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教育投资理论,考察了近代教会学校的办学及其进行教育投资的来源;差会拨款,私人资助,学校“创收”,学生缴费等;近代教会学校投资的教育分配及运用,体现在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内部之间、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反映着强烈的利益和需要。有投入,必然有产出,近代教会学校在中国培养了不少各层各类专门人才,对中国的近代社会产生了某些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不少弊病。  相似文献   

3.
潍县乐道院教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联系在一起的,但潍县乐道院教会学校的创办,在许多方面开了潍县近代教育的先河,打破了潍县陈旧腐化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潍县近代教育的变革,为潍县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学校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主义在我国开办教会学校是其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对教会学校的研究,既是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需要,也是提高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实质的认识,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教会学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教会学校的由来和背景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校与我国的早期英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不应当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62年至1952年,教会学校教育在山东存在了整整九十年的时间,作为一种跨国籍的教育行为,教会学校具有双重性质:其一,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是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尤其是教育主权的侵犯,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兴起于中国主权被肆意践踏之时,而终结于中华民族站关起来这日,是历史的必然;其二,教会学校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的,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形态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学,从这一意义上说,教会学校又担当着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校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它们经过产生、发展进而走出成熟。教会兴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布道,或称之为“以学辅教”,但教会学校的出现打破了国人陈旧僵腐的教育观念,对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发出了猛烈的挑战,展示了新式教育的美好前景,并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近代中国进行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教育侵略。教会学校正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教会学校旨在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使整个中国彻底地基督化。然而教会学校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大批传教士以学兴教,开办教会学校、参与中国新式学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他们的教师角色将西方近代教育传入到中国,促进了洋务教育的深化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李恩堂 《天中学刊》2011,26(6):128-130
教会学校是近代中国一支特殊的教育力量,在应对中国重大社会运动时有其特殊的举措,并且这些举措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演变进程的一个侧面透视。在此意义上t探讨上海圣约翰大学应对中国五四运动的特殊举措及其变迁过程,我们可以“以小见大”,进而窥测教会学校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地位以及中西教育理念的互动交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