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晓君  梅开 《科研管理》2010,31(1):64-68
摘要:通过引入专利联盟成员的实质性专利产出函数研究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问题。考虑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专利联盟成员选择研发投入;在第二阶段,专利联盟设定单位联盟许可费率;在第三阶段,专利联盟成员在下游最终产品市场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他们的产量。结果表明:在专利许可费收入按数量比例规则分配的条件下,纵向结构专利联盟鼓励其成员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创新有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
拥有互补性专利的双寡头厂商可以进行三种方式的专利交易,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交叉许可授权和专利联盟授权.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计算不同专利交易方式的市场绩效,并从企业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三种专利交易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从企业层面来说,专利联盟授权是企业最优的专利交易方式,因为专利联盟授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生产者剩余;而从社会层面来说,政府应该认真审核积极引导专利联盟的组建,因为专利联盟授权有可能降低消费者剩余,损害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3.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的经济效率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古诺标价模型基础之上的。本文建立了更加符合现实的关于专利许可的两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下游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寡头垄断市场,都存在一个弱占优战略均衡。均衡时,产业链联合利润达到最大,且产出等于专利联盟进行联合许可的产出,而总许可价格比专利联盟时的许可价格更低。 这意味着由传统的古诺互补品问题而引发的“古诺效应”并不成立,互补性专利的交易并不需要通过专利联盟许可来克服专利许可交易中出现的所谓诸如“专利丛林”、“费用叠加”、“专利挟持”、“反公地悲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基于不同标准的双竞争专利联盟市场绩效的动态博弈模型。考虑一个由上下游两部分构成的完全信息垂直结构市场,其上游是专利标准许可市场,下游是差异化产品市场,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竞争性专利联盟情况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并与单一联盟情况下的市场绩效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具有更高的市场绩效:(1)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设置的许可费,有利于新企业进入下游产品市场,促进下游厂商的竞争;(2)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收益,促进了上游企业的竞争,将利润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3)双竞争联盟降低了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产品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社会总产量,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5.
刘小鲁 《科学学研究》2011,29(4):619-62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项初始专利技术的序贯研发模型讨论了序贯创新背景下最优专利宽度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专利宽度对创新阻塞的协调机制以及专利联盟的社会福利效应。在该模型中,专利宽度的调节不仅能够影响后续创新对初始专利技术的侵权概率,还可以改变现有专利技术的实际数量。研究表明,最优的专利宽度应当使事后专利许可下初始专利的期望许可价格等于诱使厂商进行初始研发的临界价格。这一专利宽度水平不仅可以为初始创新提供必要的激励,而且可以限制事前许可价格和事后许可的期望价格,从而缓解许可收费对后续研发决策的扭曲。由于专利联盟的联合利润最大化定价会阻碍专利宽度对事前专利许可定价的调节,因此专利联盟无法增进社会福利,反而可能会带来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相似文献   

6.
对于802.11标准必要专利和H.264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许可费率,法院采用假想双边谈判法,对Georgia-Pacific一案中计算专利损害赔偿的15个因素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同时还考虑了专利对标准的贡献度和专利对产品的重要性,以销售产品为费率基础,并参考专利池许可费率、第三方公司许可协议和曾经的专利评估模型,最终确定出本案的许可费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专利联盟在序贯专利竞赛条件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在多样化专利关系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同时描述企业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比较有、无联盟两种模型均衡的基础上,得出联盟对各阶段研发强度的影响,及联盟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不受专利关系影响,专利联盟总会提高各阶段研发强度,因此是鼓励创新的;且联盟能抑制领先者垄断市场的动机,提高外部参与者的研发积极性;但当且仅当专利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是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  相似文献   

8.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被约定为商业秘密以及通信行业显失公平的做法导致FRAND原则难以实现。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不符合商业秘密的特征,将其作为商业秘密,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也会带来司法成本的提高。要切实落实FRAND原则,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应公开透明,将"基于实施专利的最小销售单元"作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计算基准。同时,支付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合适主体应是最小销售单元制造商。  相似文献   

9.
专利许可是企业专利战略中的最核心部分之一,专利联盟正不断涌现,专利联盟成员企业的独自专利许可投入决策是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表明,联盟成员独自许可投入对联盟许可收益的影响、对自身其他专利收入的影响、对其他联盟成员收益的影响、联盟成员的联盟收益分配比例等,都会对最优独自许可投入产生影响。而联盟成员之间独自许可的替代影响不会对最优许可投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学模型分析,揭示出从属专利战略中兼容性对基础专利许可费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从属专利的不兼容性会促使基础专利之间为了争夺间接网络外部性效应而展开许可费价格竞争。从属专利研发者都选择不与竞争性基础专利兼容是为取得较低基础专利许可费的占优战略均衡。  相似文献   

11.
詹映 《科研管理》2011,32(11):77-83
以飞利浦CD-R专利池案的最终裁决以及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与竞争》报告为标志,美国针对专利池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开始由相对宽松变得更为宽容,甚至走向纵容,不仅摒弃了国际公认的"公平、合理、非歧视"的专利许可原则,对专利费率不再加以限制,而且允许专利池进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专利池反垄断审查中仅采"合理原则"而排除适用"当然违法原则"。此外,美国对于专利池中非必要专利的认定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受此影响,作为国际专利池的主要许可对象,我国企业将更难抵御专利池的专利费盘剥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美国发起专利池反垄断诉讼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这一影响在我国无锡多媒体诉DVD3C专利池一案在美国屡遭驳回的裁决结果中已初现端倪,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利益的专利池反垄断制度显得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2.
张运生  赖流滨 《科研管理》2022,43(9):149-158
    专利联盟能否帮助联盟成员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基于联盟学习、合作竞争和社会网络理论,着眼于专利联盟网络,以2006—2018年MPEGLA管理的12个专利联盟成员为样本,通过14 454组配对,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专利联盟对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网络中心位置和技术相似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联盟与遭受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强度呈正向关系,探索式合作、竞争性学习和网络中心位置显著削弱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而技术相似性显著强化专利联盟与专利诉讼的关系。本文拓展了专利联盟对联盟伙伴互动的影响路径,对于高技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联盟并防范联盟伙伴专利诉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专利池作为一种“一站式”的专利授权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了分割的专利市场的授权问题并对产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专利池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演化现象,在此过程中专利池业务模式不断升级、应用范围显著扩大,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却缺乏深入分析。通过对光碟和MPEG两个专利池的代际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探讨了专利池代际演化的过程、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专利池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成员类型日益多元、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现代专利池正在向“池中池”和“多元专利池组合”等超级专利池模式演化。研究结论对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和我国的产业创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考虑网络外部性与专利创新程度的条件下,对创新者不许可策略、固定许可策略与变动许可策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创新者的最优专利许可策略。研究表明,当网络外部性较弱时,变动许可是创新者的最优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较强时,固定许可是创新者的最优许可策略;当网络外部性强度适中时,如果创新程度较低,创新者将选择变动许可策略,如果创新程度较高,创新者将选择固定许可策略。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与制定专利许可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标准的专利联盟组建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结银  陶爱萍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24-1332
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专利联盟的组建和稳定性问题。针对现代专利联盟与标准紧密结合的事实,证明了事后的专利联盟因专利持有人搭便车和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敲竹杠的动机而难以维系。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持有人对许可费进行联合承诺则能够引导事前专利联盟形成。作为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事前的专利联盟是稳定的并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技术专利的背景下,标准联盟以专利池运营其拥有的技术专利,专利池在标准创立及产业化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典型专利池为研究样本,定量分析专利池中的专利数量变化与专利申请行为;研究表明,专利池创立前后是专利申请的高峰期,这些专利绝大部分为专利池的发起人所控制。对专利引用进行泊松回归,揭示出专利池中的专利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在专利池演进过程中,发起人存在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倾向于将低价值专利"塞入"专利池中。  相似文献   

17.
 专利联盟正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范式,其产业影响遍及全球,并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将专利联盟纳入公共产品的范畴分析,给出了一个联盟“形成困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从本质和技术界定两个层面分析了专利联盟的公共产品属性,结论表明专利联盟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次,设计了一个G-C机制,它使专利权人如实报告联盟的影响,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加入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并否决非帕累托改进的联盟。再次,向G-C机制中引入Clarke税,在联盟成立的情况下抵消政府的高额补贴支出,在联盟不成立情况下惩罚垄断专利权人。最后,指出政府在设计专利联盟时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