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涛 《教育文汇》2007,(12):3-3,9
近日,校内不少老师在议论一个人,一个3年前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她在当年中考时被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拒之门外。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她应该打工去了,可是几经辗转,她到外地上了一所一般高中。两年后,她参加高考一鸣惊人,上了重点大学。应当说,与她的初中同学,包括那些曾远远在她之上的同学相比,她是优秀的。  相似文献   

2.
王淑菊女士是西安某高校的副教授,多年来患有一种疾病:一旦劳累,就会突然产生晕眩。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忽然感到天旋地转,于是不得不蹲下身子,以防跌倒。而每当这时,众多行人在她身边走过,没有人理会她,没有人搀扶或问候她一句,甚至很少有脚步在她的身边迟疑一下,她对此也习以为常,请求别人帮助的奢念在她脑中几乎没有闪现过。  相似文献   

3.
炎热的夏日午后,一位身材高大而又肥胖的女士正走在大街上。她隐约感到后面有人跟踪她,这让她惴惴不安。她加快脚步,后面人也加快步伐;她放慢脚步,后面人也放慢了步伐。这位女士猛然一转身,发现跟在她身后的竟是一个小男孩。  相似文献   

4.
那年,她刚从师范毕业。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很多人留在了大城市,而她却选择了回乡。她的班级只有十二人,她年轻的心里也只有一个梦:将这十二个学生顺利送入县里唯一的中学,让他们在那里考上理想的大学。 她满怀激情地开始耕耘她美丽的梦。然而,有一天,老校长悄悄把她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难过地对她说:“县上的指标下来了,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5.
763米     
人拥有的第一个妻子,她叫巫婆。她的心底深埋寂寞,她将她拥有的一切给人分享,以此交换她不再寂寞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宋馨 《陕西教育》2005,(2):59-60
因为她优秀,所以她另类;因为她出众,所以她孤僻。十多年了,她不被人认同,不被人赞赏;甚至被人误解;她的确内向,她被母亲认为是一个不爱说话。不和人沟通的孩子,而当我走进她的心灵时,才发现她也有那么丰富的内心、那么深刻的思考,那么美好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请划掉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教授请一个女生在黑板上写下她最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女生写了她的邻居、朋友、亲人,写完后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她邻居的名字。教授请她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个人,她...  相似文献   

8.
她,李清照,南宋之奇女子。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婚后与丈夫伉俪相得。正当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突来的战争使得她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她一个人处身于乱世中,感叹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落得人比黄花瘦。她的秋愁如茎络般缠绕在心田,稠乱麻密;又如纷飞的大雪撒落在心间,天寒地冻,但她却依然吟出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让人看了感叹万分。  相似文献   

9.
青春的价值     
青春的价值平谷城关二小美术教师(小教一级)平谷县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吴金荣“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  相似文献   

10.
喜欢毕淑敏,喜欢她的睿智,她的敏捷,她的坦白,她的广博。她的深刻。再次拜读她的《界限的定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与人相处,即使是再亲密的挚友、亲人,也是需要界限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年青就守寡的保姆,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她所照看的小哥儿,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在多篇的文章里提及她,怀念她,并在心底为她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就是鲁迅笔下的阿长,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在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善良和热情,透射出令人敬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阅读》2007,(12):62
这是在美国流传的一个著名故事。 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于她已是一种煎熬。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内心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13.
月亮忘记了     
家庭聚会的时候,幽幽始终没有出现。这是从她中考失利后,第n次拒绝出现在家人面前。我问姑姑,“她最近状态怎么样?”姑姑说,“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一个人闷在屋子里,说大家都在笑话她,没脸见人了。”  相似文献   

14.
琪在我班算不上是漂亮一族的,又学习成绩平平,还总是爱躲在角落里,所以常常被人忽视。但她的嗓音却异常的好听,绝对是全年级公认的“百灵鸟”。但她只在开学典礼上演唱过一次,同学们便再也没有机会一饱耳福,真不知为什么她总是那么沉默不语。琪来自农村,在家排行第三,她是她家里惟一念过书的人,也是那村子里惟一念高中的人,应该说是够幸运的了。但她却不这样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校园里学习,每天机械地做着题,背着书,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耳朵里塞满了同学们的吵闹声……这一切都令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她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地…  相似文献   

15.
一位青年朋友满肚子不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美国人没有礼貌,于是笔者问其原因。她说前几天跟一位美国人谈及她到外地旅行的情况,当她谈到一些奇异的风俗时,该美国人对她说:Youdon’tsay!搞得她很不好意思,于是改变了话题,但当她说到最精彩的片段时,美国人又说:Youdon’tsay!所以她认为自己遇上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美国人。听完她讲的情况,笔者禁不住哑然失笑。我告诉她这位美国人不是没有礼貌,而是很“有礼”。她愕然问原因,笔者指出“Youdon’tsay!”是一句美国人的口头禅,不能照字面解释为“你不要说”…  相似文献   

16.
短处     
从小,什么捉迷藏、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她都不喜欢玩,惟独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如痴如醉。人们都说,这孩子爱好太与众不同,有点疯。4岁半,她就天不怕、地不怕地站到了墨绿色的球台前,与大人厮杀。那时,她人还没球台高,脚下还需要垫上一块木板:人们常笑话她,这孩子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在一次次惨败中,人们开始懒得理她,陪她“玩”的人越来越少。她不服气.灵机一动,就一人对着家里的墙壁较劲儿,来锻炼自己的眼力、手感、反应,日复一日地练自己的所谓球功。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从电视上听来的故事,因为她的歌声感动过一个时代,于是在节目里,讲述她的故事的人来了很多。大多数人只知道她歌声背后的故事,但有个人讲了一个很不一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山东教育》2004,(26):7-8
今天在批阅作业的时候,张新的日记突然吸引住了我:“……数学在我心里一直有个阴影,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嘴很快,人很凶,经常打骂学生。你只要犯了错,她就会冷嘲热讽,而且当考试成绩不好时,她会旧事重提,继续讽刺。她的口头禅是‘人要脸,树要皮,人不要脸还叫人吗?’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09,(2):79-79
1973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该校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来这儿,因此走进校园,她不得不到处打听,问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在什么地方。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有的甚至还给她画出路线圈。可是,由于丹佛大学是依山而建,校园里的路异常复杂,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  相似文献   

20.
项阳 《江苏教育》2007,(2):53-54
9月4日。还没接手这个班.已经大概了解到班上有一个智商比较低的孩子.她的成绩是不算进班级名额的。一般情况认为,不需要多管这样的孩子。接受这个班级后我见到了她,这个女孩叫金美,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今天,当我根据学生的个头重新调整座位的时候。我却发现班级有一种不尽理想的状态——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她在一起.被安排的同桌不是皱紧了眉头。就是重重地放下文具向我无声地抗议。按照身高,调整了几个人,发现他们都有很相似的表现。问他们原因,他们竟直言不讳:因为金美不洗澡,身上很臭.自己不学习还常影响别人,她本来就一直是一个人坐在后面的。我为了安抚暂时的群体不满把她安排一个人坐,但我不想她再一个人坐在后面没有同伴。所以我不顾他们再次反对,要求她坐在教室的中间。我走到她的身边,悄悄在她的耳边说:“我会喜欢你,即使你一个人坐我也会常看着你。”我希望她的改变能从小小的座位变化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