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一个传媒人,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网络化"的时代,品牌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的媒体——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中的省级卫视,应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经营推广,把品牌经营作为电视媒体盈利的一个新手段,最终争取到市场份额。基于此,就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为例,分析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的现状,并总结出其经营的成功路径,以期为其他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晓蕾 《今传媒》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以"快乐淘宝"为例谈媒体联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2月,湖南卫视再创省级卫视之新,与淘宝网合作组建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双方整合各自优势,创建电视传媒与电子商务的全新传媒运作模式.湖南卫视的"草根文化"与"淘小二"顺利对接,媒体形态各自为战的传统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媒介间的合作,跨媒介的融合与跨媒体平台的整合运作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施洁予 《东南传播》2012,(10):141-142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形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电视讲座,还常常运用电视论坛的形式呈现。电视媒体从业者希望通过更加新颖的节目策划,将传统论坛模式和视听技术手段巧妙结合,制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论坛节目。本文结合厦门卫视文化类节目《两岸开讲》栏目的具体节目策划案例,从"明确主题、选好嘉宾、把握节奏和丰富节目元素"四个方面探讨怎样运用策划技巧,制作出精彩的电视论坛节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作为一种电视文化资源来开发并没有引起大多数电视媒体注意,央视对少数民族音乐"原生态"的大力宣传逐渐引起了一些省级卫视的关注.本文以CCTV和西部各省级卫视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来阐述电视媒体开发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资源的历程、原因、条件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纷纷进行媒介形象建设。东方卫视从一个处境尴尬的省级卫视脱胎换骨成为中国最新锐的电视品牌,媒介形象建设对其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东方卫视媒介形象建设的特点,来思考现今中国媒介形象建设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规避哪些风险,从而在媒介形象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7.
宋晓蕾 《报刊之友》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高博 《新闻世界》2013,(7):74-76
【摘要】面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电视媒体如何转型是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浙江卫视在我国省级卫视中比较有影响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其新闻节目通过转变传播观念、节目形式创新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本文通过探讨浙江卫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实践,梳理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胡洋 《新闻世界》2010,(7):240-241
2002年1月28日,海南卫视正式转型为旅游卫视,走上了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的道路。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分析旅游卫视在我国电视媒介生态失衡背景下的专业化发展策略,来探讨媒介生态平衡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豹 《声屏世界》2011,(11):90-91
这几年,中国媒介市场的变化可谓风起云涌,各级媒体你方唱罢,他即登场。央视挟广告招标,愈发斗志昂扬;省级卫视频道从"星四军"到跨区域整合,也玩的不亦乐乎;就连网络视频媒体,作为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交叉,也是大打概念,从"台网联动",  相似文献   

11.
闽南地区把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围炉"时全家人边吃边聊,热腾腾的氛围,让冬日里的新春佳节充满了希望和温馨。厦门卫视通过采用这种闽南特有的合家围炉过年方式,搭建传播平台,结构《欢喜大围炉——两岸闽南话春节晚会》节目全篇,在提升媒介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实效。本文通过节目传播的"GPS"法则,即目标(Goal)、路径(Path)、方法(Solution)对其进行考察。目标——三大议程设置,强化厦门卫视的引导力大陆的经济文化发展强劲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厦门卫视制作、录播《欢喜大围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手机APP应用方便快捷。面对传统媒体逐渐走向式微,地方电视媒体应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抓住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契机,塑造自己的权威性与话语权。本文结合新闻创新,以厦门卫视参与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例,重点从节目策划、内容编排、记者现场报道、虚拟技术及多点连线运用等面向,探讨地方媒体在重大新闻报道中如何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与传媒业发展的前景2010年初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建立跨区的合作关系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也在这一年的新年达成合办宁夏卫视频道的协议,媒介之间的跨界与融合俨然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在2011年初指出:"跨界与混搭,是中国传媒业当前发展的一道景观。"①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逐渐打破了电视等传统媒体主宰信息传播的局面。不过,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4.
许薇 《声屏世界》2012,(9):100-102
在安徽广播电视台的战略布局和发展中,多年来形成了安徽卫视三大优先特权:即在政策制定、资源配备、系统保障皆向卫视倾斜,这成为安徽卫视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媒介多元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地位和影响,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电视媒体依然保持较高的传播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燕萍 《视听界》2013,(4):49-51
2013年省级卫视最大的看点无疑是大型季播项目的比拼。本年度,已知的大型季播项目至少27档以上。省级卫视大型季播项目回潮,既受到政策、媒体环境的助推,也是省级卫视自身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一、大型季播项目是省级卫视适应媒介环境变革的抓手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省级卫视要继续保持强势地位,必须尽快适应媒体环境的变革。首先,充分放大电视媒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余霞  王念 《今传媒》2011,(12):72-74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既要与同类媒体竞争,又要与其它种种媒体竞争。在此背景下,江苏卫视确立情感作为频道定位经营与发展策略。本文从江苏卫视的频道定位和内容设置特色,情感对全国观众收视动机和收视效果的影响,以及情感特色的广众定位三个方面对苏卫视选择情感定位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为其他卫视频道的经营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余霞  王念 《报刊之友》2011,(12):72-74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既要与同类媒体竞争,又要与其它种种媒体竞争。在此背景下,江苏卫视确立情感作为频道定位经营与发展策略。本文从江苏卫视的频道定位和内容设置特色,情感对全国观众收视动机和收视效果的影响,以及情感特色的广众定位三个方面对苏卫视选择情感定位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为其他卫视频道的经营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永连 《视听界》2004,(2):22-24
2003年10月,跨区域定位的上海东方卫视全新推出, 东方卫视不是原上海卫视的简单翻版,而是上海文广依托上海广电资源优势彻头彻尾重新打造的全新品牌,作为上海对外突围的旗舰,引起业界强烈关注。与东方卫视一样, 2003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争议的省级卫视还有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2003年是湖南卫视聘请媒介顾问公司对节目和营销策略大调整的一年,年初湖南卫视进行全新改版,大打电视剧牌,迅速扩大了湖南卫视在全国及全国市场上的收视份额,带动了广告创收的节节攀升。2003年安徽卫视广告创收突破5亿,稳居全国十强之列,全国知名媒体纷纷关注异军突起的电视“淮军”,“安徽电视现象”成了继“湖南电视现象”之后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电视现象。随  相似文献   

19.
薛丹 《传媒》2021,(14):53-55
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舞台早已由传统电视荧幕拓展到"二次元"审美的网络平台.在基于4G技术的手机端短视频热潮之上,人们又将迎来5G技术助力下的中长视频风口.随着融媒体的转型与深化,综艺节目主持人借助技术的东风实现多平台、跨媒介的主持传播将是必然趋势.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和多元的媒介文化土壤,主持人需要在夯实主持核心技能"本身"之外,完善符合新媒体平台定位的"分身".鉴于举办主持人大赛早已是各级媒体平台选拔培养主持人队伍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央视、省级卫视、网络媒体的代表性主持类赛事,论述融媒体时代综艺主持人应如何提升核心专业技能以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跨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处于信息时代的电视媒介面临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媒介内部两方面的竞争。电视媒介之间对电视节目制作上的相互模仿,使得某一电视节目的独创性不复存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受众口味越来越难迎合的现状,新闻评论成为一家电视媒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国际新闻评论的水平更是成为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是否具有国际视野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框架下对深圳卫视推出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关键洞察力》进行分析,探讨人际传播在该节目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