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迎来了黄金阶段。但从教育效果来看,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社会适应力不足、职业道德规范不突出等,这些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改变以往思政课程“满堂灌”的做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新《职业教育法》的顺利出台,给高职思政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以高职思政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抗战纪念活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抗战纪念活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术、网络、实践资源,这些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发挥新的作用,但在推广运用的同时要注意鉴别,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主要思政课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文化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干和精髓,强化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要通过教学内容专题化设计、突出革命文化精神实质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和实施问题引领教学、充分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建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着力强化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具有增强思政教育时效性、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平台的重要教学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问题,通过强化教师观念,加强思政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建设数字化的校园;加强信息监管,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等措施的提出,实现院校思政数字化教学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专题式教学改革成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助推"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有效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在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进而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剖析五爱教育、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六种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从而寻找获得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契合点。基于此,提出思政元素与自然资源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项目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高度概括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近现代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度高,必须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专题,结合相关案例,结合社会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开放教育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必须将思政课的四个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即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堂、面授课堂、实践课堂、拓展课堂的融合教学。开放教育思政课“四个课堂融合”教学需要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现实,其要点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融通,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充分整合利用系统内外思政课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当前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必须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通过问卷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大学拥有其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对思政课教学话语提出全新的需求。思政课话语建构应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牢牢抓住其"突出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等核心特征,有效解决思政课话语缺少生活化表达、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学理化论述等现实问题,构建起关照学生、贴近生活、饱含情感、富有学理的思政课话语,实现从政治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拥有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内涵:职业意识突出政治导向,专业知识强调与时俱进,职业技能注重创新,职业行为展现以身示范。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仍然亟待提高,须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组建一支"专家型"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地位、工资待遇;强化思政课教师继续学习,加强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5.
案例分析是思政课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案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为着力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情感教学案例进行探究整理,通过情感育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推动高校专业化教学与创新型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并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深入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实践途径,旨在促进我国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切实做好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落实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行为是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主动行为理论,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研究对象,从诸多创新教学行为中剥离、提炼出主动创新教学行为概念内涵,探索其维度构成,开发测量量表。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动创新行为是指思政课教师发自内心的服务于创新教学,并积极主动的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学绩效行为。构建了自发性、前期准备和持久性等三维结构的主动创新教学行为模型,开发了具有较高信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动创新教学行为测量工具,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针对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如何合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高职专业课教学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突破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开展教研教学是提高《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纲要》课程德育教育的渗透性;有助于提高《纲要》课程理论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地方历史文化贯穿《纲要》课程教学的实现途径:一是贯穿课堂理论教学之中;二是贯穿于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