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高校传统课堂上大学英语语言的学习存在着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将我们带入了教学教育的"微时代"。微课作为翻转课堂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上的上课内容以作业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课前完成,而将课堂时间用来答疑解惑等,这种将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方式无形能有效的内化学生的学习内容,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该文主要从目前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着手,结合目前国内相关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探讨校本化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对高校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问题化学习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从而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使学生会提问、善提问,这又是开展问题化学习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初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提问,怎样提问,提什么问题是我们课堂实践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英语课的众多课型,提出符合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使零散的问题集中化,使问题聚焦,如何在不同课型中,运用问题化学习的元素推进学习的发展,是英语学科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课语整合式学习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于欧洲,在"全球化"和"世界英语"的风潮下开始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盛行。该模式被我国学者引入到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中职英语、中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但是,鲜有学者专门探讨课语整合式学习评估。借鉴欧洲文献的观点,提出课语整合式学习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原则,并辅以生动的课堂评估案例,可以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有效实施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包括答疑、解惑和知识的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又是"德育微课"发展的载体。所以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上,"德育微课"为教育教学所用,发挥着它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微信的普及,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伟大革新。目前高校大学英语存在教学过程单向化、教学内容统一化、教学资源零散化诸多问题。利用微信即时性、交互性、泛在性的优势,构建大学英语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打造高校大学英语课前自主性学习、课上探究性学习、课后形成性评价的"智慧"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微课"的特点,分析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探讨"微课"对中职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即借用"微课"导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微课"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巧用"微课"解决学习难点,化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探索"微课"巩固知识的妙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微课"拓展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一样,都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实践中表现出各自指导理论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实现两种理论的有机整合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所以,本文拟以微课理论为分析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个案,在说明微课与翻转课堂理论相互整合必要性基础上,详细分析翻转课堂实践中两种教学理论的相互影响。即:课程资源的整合化、问题处理的简易化、学习方式的碎片化,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化。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3):108-109
文章立足于"少教多学"理念下小学英语高效教学,从开展多样趣味活动,提高学生课堂探究动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课下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展开探究。其中,前者包括开展情景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开展比赛活动,激起学生成就感;开展游戏活动,提高课堂趣味性三点。后者包括利用空中课堂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单词学习软件,促进词汇增长;利用移动社交平台,小组合作互动三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先天的弱点,基础普遍薄弱且学习条件不足。为此,教师应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课前预设甚至要主动预设或创设条件来催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暴露问题、深入思考,最终真正学好英语,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慕课严重地冲击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但大规模的慕课受众、书面化的"交互性"、难以实现的"即时性"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的文化普适性等问题,为传统英语教学课堂留下了一丝生存空间。然而,慕课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却刻不容缓。本文认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学理念,融于课堂中教学实践中,是当前国内外英语教育工作者普遍采取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种有效的传统课堂改革途径。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在解决传统教学杂症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以及评价环节提出了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