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催生了新一代的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社交网络的特点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深入调查其网络使用状况,包括上网时长、偏好活动以及聚焦内容等,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来应对社交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继而明晰了社交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增强学习意愿、拓展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资源以及助力师生交互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交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自媒体社交网络内涵出发,结合自媒体社交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攻击者通过在社交网络中部署由大量社交僵尸账号组成的社交僵尸网络,对社交网络进行渗透,严重危害了社交网络和用户的信息安全.我们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群体特征的社交僵尸网络检测方法.提取社交僵尸网络中账号注册时间集中、昵称相似和活跃时间一致3个群体特征,结合数据挖掘算法,设计一种社交僵尸网络的检测方法.在对新浪微博中48万个账号的检测实验中,检测出多个社交僵尸网络,共包含6 899个社交僵尸账号.较低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表明该方法对于社交僵尸网络和僵尸账号的检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日益加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本研究把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功能满足分为移动通信满足、网络社交满足、娱乐满足、社会信息满足和生活业务满足,在此基础上对手机网络网络软件应用进行心理学探索,发现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能够使人们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存在感满足、信息获取满足、表达欲满足和信息给予满足。  相似文献   

6.
论校园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E-Mail、BBS、QQ、BLOG之后,互联网络兴起了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社会交往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热潮。校园社交网络是社交网络应用的拓展,以大学生为对象,其透明、真实、开放等特征弱化了以往互联网络媒介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大大刺激了当代大学生的尝试心理与交流需求。作者探讨了校园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校园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讨高职学生虚拟网络社交与现实人际关系的相互关系,分析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关系影响。得出了孤独感与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交往依赖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对网络交往有直接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变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社交与就业的重要生活样态,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正负面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文化的广泛性和快捷性、虚拟性和互动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平等性和宽容性、多元性和自我性、变化性和流行性等特点,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培养休闲素养教育、加大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校园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等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等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社交网络载体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并且其互动关系较为复杂,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性较低。为此,发挥网络教育工作的引导能力亟待提高,并且社交网络载体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与改善。所以高校应该始终坚持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以及最终方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加强教育阵地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出发,以利于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社交能力概念的界定、培养大学生社交能力的研究现状和大学生网络社交研究三方面对已有相关文献展开综述。研究发现:第一,社交能力尚无公认的定义,提出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社交能力内涵的理解;第二,对相关外文文献研究缺乏广度,实证研究缺少科学测量工具,需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交能力现状与能力结构的基础性研究。另外,文章从互联网使用对社交行为模式、社交媒介与情景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