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要论断,它指出劳动作为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创造出生物学意义的人,还创造着人类社会,这一论断对体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重大启示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青年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塑造时代新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奋斗精神、助推实现中国梦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劳动教育意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劳动精神,能在劳动中发现并运用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劳动成果。STEM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将STEM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劳动教育,开辟了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新渠道。结合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其与STEM教育的关系,创造性劳动实践以发现与分析劳动问题、设计与优化创造方案、创制与改进实物作品为实践路径,以劳动手册、劳动成果为评价手段,引领学生亲历创造性劳动的全过程,提升创造性劳动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剥夺剩余价值的本质。但是随着创新型经济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创新性经济的价值来源——创造性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产品,并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是创造性劳动。本文认为创造性劳动不同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是一种难以换算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具有突发性与突变性特点的人类劳动,因此,应当在商品的劳动价值公式中增加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围绕"劳动"进行阐述,从价值维度、本体维度、实践维度勾勒出劳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劳动是幸福之源,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彰显着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契合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劳动的本体要求。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崇尚劳动时代氛围,为我们推动劳动活动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幸福是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幸福这一主观体验的产生,只有建立在创造性劳动基础之上。一旦劳动具有了创造的性质,个体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说,创造性劳动是个体幸福感真正的来源。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何而来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幸福包含享受和创造两个层面,通常来说,创造是享受的前提,享受是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童创绿谷”劳动教育实践行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为学生创造德性发展场域,通过项目化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并创造,在创造性劳动中成长为智慧的思辨者、快乐的学习者、乐享的创造者、坚毅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息壤开心农场",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劳动工具,学习了田间劳动的基本技能,也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思维,同时使学生拥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9.
本根据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劳动范围扩大的现实,阐述了当代中国劳动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细分并重新界定,认为总价值是由创造性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这一系列劳动共同创造的,回答了为何由所有生产要素“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从异化劳动的社会性层面而言,劳动与异化劳动并非界限分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张力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时空距离的转移,同样的异化劳动产品面对不同的审美主体从而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异化劳动中劳动者的精神愉悦成为美感产生的主观可能;社会分工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工为异化劳动的主体提供了继续生存的条件,从而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考试文化、现代消费享乐文化的影响与侵蚀,劳动及其教育观念萎缩的趋势不减,而科技的发展又进一步解放和控制了人的身体,加剧了这种趋势与危机。这些问题的重要认识论根源是身心二元论,劳心者高于劳力者,且认为心的发展与身体无关。其实割裂的机械劳动训练与精神德育灌输,既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又逆时代发展。未来,以纯粹体力劳动为生的职业将不复存在,但劳动并不会也不应该消失,它不仅是人类大脑和智力发展的基础活动,而且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方式,还将是人们生活和娱乐的一部分。因此,劳动教育也应该回归身心融合的本源,发展面向未来美好生活的具有创造性、娱乐性和综合性的劳动学习,开发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兴趣的创生性和融合性劳动课程,让学生的身体、心智与情感等"整全的人"参与到劳动学习与创造中,进而实现劳动意识与习惯以及相关知能意情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依据经济史逻辑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科学性,阐述了某些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性及价值创造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劳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创造价值劳动的一类,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先进性等特点,其参与创造的价值是一个不确定的可变量,不能求社会平均,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应把注意点从“重视价值创造”转移到“紧紧把握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上来。各种生产要素对价值实现都作了贡献,应分得相应的报酬。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观为导向,立足毛泽东对新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新理念。推动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内核的人人劳动、劳动致富、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的延安劳动精神的建构。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从理论性维度、劳动观念层面和实践性维度三个方面完善现代化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马克思劳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内涵与劳动教育的目的,基于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及青年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需求,从理念、空间、实践、教育四个层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重塑路径:强化劳动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重构劳动教育空间,营造生活化的劳动环境;树立劳动创造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劳动审美教育,培育和谐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劳动自由观看,工匠精神不仅是追求卓越、独具匠心、求真尚美、自由创造的工作精神,也是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相结合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能够消解劳作性劳动所带来的自由意志丧失、精神世界枯萎、生存状态异化等问题,促使劳动者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自我、获得劳动意义。所以,应当大力宣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指导劳动生产、劳动过程,消解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需要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发展力,需要凝聚全社会所有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全社会各层次各种类劳动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谈到的劳动创造了美是以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从哲学的理性角度看,美感不能证明"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合理的表述仅仅止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原文的表述"劳动创造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