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封面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双语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增名为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多语种教学是苏州三中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共开设了4门外语课,分别为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优质+特色"是学校的办学目标。目前,学校领导正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将把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苏州历来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计算机学科教学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苏州都是以起步早、力度大、成绩好而闻名江苏乃至全国。而今,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苏州人又把眼光放在了构建苏州教育信息化体系上,提出要办好苏州教育信息网,建设以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为基础的教育科研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今年内让全市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和所有教师都学会上网。苏州人的这一目标并非空中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  相似文献   

4.
王建良     
苏州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江苏吴江人,教育管理研究员。1980年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84年任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1990年任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2000年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8年起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江苏中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苏州中学简介 江苏省苏州中学是一所有着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历史的江南名校。该校前身为北宋名相范仲淹于景裙二年(公元1035年)在南园创办的苏州府学。在其悠久的历史上以名师众多、人才辈出而著称。苏州中学以科研来指导心理教育是由来已久的,自从90年代开展心理教育以来,始终把心理教育列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研究》2012,(4):F0002-F0002
一、办学环境 苏州学府实验学校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坐落于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学校东临石湖运河,南望上方山,西眺七子山,自然环境幽静怡人。四周高等学府众多,文化气息浓厚。学校所在横塘,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7.
苏州工业园区的人群特点主要呈现为"多元化",许多新苏州人在园区安家落户。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学校将世遗文化和苏州文化相结合,通过科研和实践,围绕引导新市民子女了解世遗文化,感受苏州——知世遗——知苏州;传播(授)世遗知识,探究苏州——传世遗——爱苏州;承载世遗精神,融入苏州——承世遗——融苏州的思路,培养青少年热爱第二故乡——苏州,争做苏州小主人,以此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尝试开拓创新了世遗教育和传承苏州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教育在这里有一片美丽的风景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是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坐落于石湖之畔的苏州国际教育园,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一流,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素质全面的现代中国公民为目标,努力办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素质全面的现代中国公民为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2015,(11):80
<正>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素质全面的现代中国公民为目  相似文献   

12.
信息8则     
苏州创建全国首家区域性技工教育联合集团 日前新成立的苏州机械技工学校、苏钢集团技工学校、五二六厂技工学校、苏州长风技工学校和冶金技工学校等5所企业办技校组成的苏州企业技工学校教育联合集团提出: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业务紧密型联合,并逐步向资产重组方向发展过渡的改革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其在有关批复函中指出“所报方案对当前深化技工学校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并决定将该集团作为全国技工学校结构调整试点单位。 苏州企业技工学校联合集团的成立,构建了符合企业办技校的自身特…  相似文献   

13.
《江苏教育》2015,(10):80
<正>南京师范大学苏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长期以来,南京师范大学依托人才与学科优势,在理论研究、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方面,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素质全面的现代中国公民为目标,努力办  相似文献   

14.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苏州大学联合打造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不到十五年的历史中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现已跻身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民主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办一所"正气、朝气、大气"的现代名校,成为全体附中人的奋斗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的哲学源于行动,我们确立了学校教育行动计划:校本教研,校本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编号为5013的小行星被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苏州三中星”,国际小行星委员会的命名公报是这样说的:“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培养了大批卓有建树的精英才杰。”苏州三中星的命名.归功于学校长年来坚持不懈且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金鸡湖畔,是江苏省首批心理特色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育工作,2011年11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落户学校;2012年5月25日,"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学校成立,目前专委会的团体会员单位覆盖苏州大市,年龄跨度从幼儿园到高中,涵盖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率先在苏州园区成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与研究中心",形成了德育、心育并重的体系。目前,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一名,心理教师团队中拥有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出发使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苏州医学院□黄厚甫近几年来,苏州医学院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联系实际、结合中心、师生结合、常抓常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发后,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爱国和爱校教育结合起...  相似文献   

18.
思想与行动     
柳袁照 《人民教育》2012,(23):19-21
2011年1月《人民教育》刊登了《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这是继《人民教育》登载《"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刊载《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后,媒体再次聚焦苏州十中。《人民教育》通讯在开头写道:"与3年前不同的是,在这所被《人民教育》命名为‘最中国’的学校,一场嬗变在悄然发生。正如柳袁照自言,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全球基础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术语,受到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本土化,成为国内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10月23-24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作为其中的主题论坛,专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对此新生事物的理解、探索与实践。论坛由苏州景苑中学校长顾苏云主持。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学校培养了航天专家王礼恒、"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等八位院士和教育家于漪、作家苏童等众多的文化名人。2006年,为表彰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5013的小行星命名为"苏州三中星"。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赞誉苏州三中"凝聚姑苏灵气,汇成全国骄傲。"在新形势下,苏州三中不断激励学生"充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