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现场的榜样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助人行为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观察法,设置4个相似情境来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助人行为情况。结果发现,在有榜样行为的前提下能够激发更多的助人行为,而紧急的情境更能加深助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8,(3):27-34
研究采用电脑比赛任务和真实助人情境任务,考察100名小学儿童在不同程序公平信息与分配公平信息下的公平体验对其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会影响其助人行为,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组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程序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程序不公平和分配公平组以及程序不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而后三组的助人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助人。研究说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程度越高,其助人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3.
【活动过程】 1.通过晒宝贝、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特别的,自己是有价值的。 2.通过写小诗、画动物,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是独特的,接受同学们的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4.
把对口支援工作看作是一种助人行为,并从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即受助者、助人者和情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的动力,并构建了支援高校动力分析图。从增加互动,明确责任;榜样示范作用壮大对口支援队伍;追求高层次需要,提升动机;宣导主流价值,提高认识四方面提出了加强支援高校"助人"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释疑”的意识。2.以戏剧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帮助学生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3.从品味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探讨式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质疑和释疑1.真实记录自己第一遍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2.从已经自我释疑的问题中筛选出你认为对阅读理解有重要…  相似文献   

6.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在明确规划人生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制定人生规划并付诸行动。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人生路漫漫",又有歌唱到"人生何其短"。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短短的一分钟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用探究法、明辨法、体验法、激励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看中激趣、玩中悟理、议中求真,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树立自信、发展自信的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信程度较低,不相信自己,往往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而不敢坚持行动方向,缺乏自主精神。【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卑与自傲,知道其中的危害,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克服自卑心理与自傲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活动设计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作用逐渐增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各学科概念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学校里,学生与同桌相处的时间最长,同桌间的友好关系会让学生们童年充满快乐,健康成长。本次辅导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促进学生与同桌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我心中的春天》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里的第八课。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化,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并学会观察、探究和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观察、感受,交流、赞美各自"心中的春天"。2.行为与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摘 要:通过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境中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风险情境;积极结果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2)结果预期与情境风险性存在交互作用。在一般情境中,积极结果预期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情境中,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道德判断不仅调节情境风险性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也调节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班杜拉的实验证明,通过形成表象和口头描述,也能使儿童模仿榜样行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也能学习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作出了一个后来被认为很激进的陈述:儿童能够仅仅通过观察一个社会榜样的行为而学习,无须自己先表现出某种行为或者因为表现出这个行为而受到强化。这种"非联系的"学习显然跟斯金纳的理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角色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李幼穗,王晓庄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了许多干预性的教育实验,研究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条件及教育方案的有效性。其中角色扮演训练使儿童在求助者和助人者两种角色体验的反差中,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与调节,被研究...  相似文献   

13.
儿童和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易受榜样的影响。榜样是个中性概念。文章着重论述如何关注学生对榜样的选择和有效地引导学生向值得效法的榜样学习。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部分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有明显社会公德缺少、助人意识单薄现象。与流动儿童无法正常融入城市,无法正常认识自己身份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从宏观到微观地设计出符合理论和现实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研究构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摆正追寻偶像的心态,明确追寻偶像的利与弊。2.通过介绍使学生从羡慕偶像表面的光鲜到真正感受偶像光环背后的付出。3.引导学生自我肯定,从崇拜偶像转向欣赏自己,将追寻偶像转换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少年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情绪,具有激发积极社会行为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对助人倾向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性别和是否独生等人口学特征对感恩及助人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恩特质及其各维度和助人行为倾向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感恩深度、感恩频度、感恩密度对助人倾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榜样人物凝聚社会正能量,是青年学生最好的励志教材。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榜样人物、发挥育人功能,是值得思想品德教师深思的课题。教学"承诺是金",我以罗官章的事迹贯穿全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榜样中感悟新知,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引题:反思生活,激发情趣课堂调查:请学生回忆自己最近是否有不守承诺的现象。(学生思考1分钟)生1:答应同学周末去图书馆,自己却迟到了。生2:答应老师认真完成作业,但有几次却马虎  相似文献   

19.
【活动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化形象化疫情中的"逆行者",更生动深刻地理解"逆行者",并以此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做好"逆行者"的内部动机。【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在疫情中各个职业的职能和作用;2.促进学生认清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3.激发学生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业道路、专业和职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利他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指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利他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基因决定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移情利他主义等利他动机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利他行为。移情法、榜样示范法、及时强化法以及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等是培养利他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