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促进港澳青少年了解祖国内地同胞的精神风貌、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学习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培育港澳青少年的公民身份等价值。由于港澳原有价值秩序阻隔,给港澳青少年讲好抗"疫"故事必须围绕我国开展疫情防控的"六大战场"组织叙事:抗击人类的共同敌人战、武汉率先"封城"防控战、全民抗"疫"阻击战、抗"疫"救治与经验信息分享战、国际抗"疫"合作与援助战、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持久战等。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还应结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故事类型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
宣传工作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有力武器。齐齐哈尔医学院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抗疫宣传大格局,坚持主动、联动、互动、情动四大理念,创新性开展热点宣传、统筹宣传、专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充分发挥了抗疫宣传的先导作用;创新网络平台、外宣媒介、融媒媒体、文艺作品四大载体,能动发挥了抗疫宣传的联动效应;突破鹤城地域、医学领域、教育界域和高校视域,有效发挥了抗疫宣传的辐射功能,切实增强了抗疫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和引领性,让"齐医品牌"在抗疫斗争中享誉鹤城,蜚声龙江,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3.
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学校教育能够凝聚更强大的爱国力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助力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学校教育面向国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重视教师群体,注重思想引领;针对不同学生,变通讲述方式;挖掘抗疫案例,丰富故事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抗疫体验。学校教育面向国际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要策略包括:各类学校要贡献与分享抗疫"中国经验";对外教育要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体验;各级学校尤其高校应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后疫情时代"需注重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后疫情时代",教育更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此次疫情抗击留下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财富"保存好、传承好和传播好。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各国抗"疫"中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透过这面镜子我们不仅看到中国14亿人举国"硬核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还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硬核抗‘疫’"底气来自哪里?"硬核抗‘疫’"在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其他国家却无法照抄我们"硬核抗‘疫’"的成功经验?这一切缘于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抗疫精神作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德育素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准确把握抗疫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不仅要厘清抗疫精神核心要义和深刻教育意蕴,更要将其放置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的关系中加以认识与理解.应以"四个坚持"为统领,推进抗疫精神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并开发利用优秀资源支撑新时代中小学抗疫精神教...  相似文献   

6.
正在抗疫前线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大理老年大学开展了以"抗疫情"为主题的诗词、书画创作活动,用艺术的形式讴歌抗疫英雄。他们热情高涨,将抗疫精神融于创作之中,希望用手中的画笔创作更多的作品献给奋战  相似文献   

7.
林章佐  刘建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3):F0002-F0002,F0003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疫的时刻,福建省中小学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居家抗疫、线上学习,为战胜"疫魔"作出贡献。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线"工作者舍身忘我、忠诚担当的精神也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学子,使得他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力量。不少学子居家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致敬"战疫"英雄,表达着他们的所见所想所感所爱。  相似文献   

8.
在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内核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最新成果.抗疫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推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从目标、内容、形式、队伍等多维度找准着力点,以充分释放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全民抗疫点燃了广大青少年承担社会责任、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对强基计划具有思想动员作用。高校要努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强基计划实施过程,用抗疫精神指引大学发展,促进强基学子成长,借鉴全民抗疫经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赵红 《成才之路》2022,(12):22-24
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将社会事件与爱国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分析"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指出爱国与制度自信、爱国与爱党、爱国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爱国与责任担当、爱国...  相似文献   

11.
在抗击疫情实践中孕育出的伟大抗疫精神,为中国精神谱系增加了新的元素,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抗疫精神是对中国实践、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不仅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也为思政课增添了精神风采。讲好抗疫故事,把抗疫"活教材"变为思政课教学新素材,并在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同时,将抗疫精神熔铸成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底色,绘就成高校思政育人同心圆,进而打造成风化人,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这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了重要机遇。而结合抗疫背景,采取为大学生对比中西抗疫实践及成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阐明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推进思政课创新,是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彰显。抗疫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族抗疫斗争的高度凝练,是创新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精神内涵的生动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系统课程,积极探索重大疫情应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高度凝练的"二十字"抗疫精神,对于升华思政课教学价值、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对我国社会各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从危机的"机会"视角看,此次抗"疫"之战也未尝不是一次特殊的生命教育契机。针对防"疫"需求,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  相似文献   

15.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武汉疫情暴发,全市封闭隔离后,为抒发老同志们的爱国热情,鼓舞抗疫斗志、坚定抗疫信心,武汉老年大学在师生中开展了"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创作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利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这场防疫总体战、阻击战中的高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产生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新时代将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追本溯源寻找二者的契合点是逻辑起点.遵循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信仰形成规律,从教人以"知"到启人以"思",可以实现逻辑构建.面向现实的个人,将抗疫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教育、生活世界、网络空间,从启人以"思"到励人以"行",可以实现路径自觉.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军队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价值担当和时代风采。军地艺术工作者们积极创作军队抗疫题材作品,投身"艺术抗疫",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记录了白衣逆行、为国执甲的英雄义举,讲述了军队医疗队员"愿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19.
《浙江教学研究》2020,(2):F0004-F0004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影响,省教研室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展各项教硏工作,助力抗疫行动.  相似文献   

20.
殷利 《江苏教育》2012,(36):54-56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学案导学"还有利于把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分解为一系列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地开展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一、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案导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