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有规模较大、特点鲜明的中文古籍,在海外汉籍收藏与汉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早在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成立之前,对特藏中文古籍的编目工作就已经开始。截至1941年,该馆通过合作,基本完成早期馆藏中文古籍的整理与编目工作。在此过程中,义理寿起到重要作用,且有意识地实践了其中文古籍分类与索引理念。  相似文献   

2.
1945–1947年,王重民应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孙念礼的邀请,到该馆进行中国古籍的整理编目工作,并完成了该馆历史上第一部中国古籍善本书录。该书录未公开出版,仅有稿本藏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此书录首次对普林斯顿大学所藏古籍善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版本鉴定工作,但由于条件限制,其中也不免有一些疏失与错误。王重民所作书录的体例与内容,对该馆后来的古籍编目与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5—1947年间,文献学家王重民受时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孙念礼之邀到馆进行古籍审查工作,并完成了该馆历史上第一部中文善本书录。但由于相关史料的匮乏,此事始末一直模糊不清。通过整理该校所藏王重民书录手稿与近七十通相关信札等档案资料,可以厘清双方合作的流程、经过、方式以及成果。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4.
美 国 美国国会图书馆 该馆是北美中文书籍入藏最早,也是西方收藏中文图书最富的一所图书馆。清同治八年(1869),清政府将明清刻本十种,共计993册赠送给该馆,这些典籍成为美国东方文库之祖。其后,美驻华公使及清廷陆续赠书,使该馆中文藏书日渐充实。其所藏中文书籍约65万册,其中线装古籍30万册。还有上万种的中文期刊。包括中国地方志、丛书、类书、图谱、诗文集以及历史、文学、经济等当代论著。线装古籍中,有宋、元、明刊本2000余种,约3万余册;抄本及稿本约200种;方志3750种,约6万册;家谱300种,约5000册;别集4700种;丛书3000种。另该馆法学图书馆藏有中国历代法制图书约3万册,国立农业图书馆有中文图书约2万册,国立医学图书馆中文图书约1万册。  相似文献   

5.
陈先行 《图书馆杂志》2005,24(1):69-70,53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以富藏中、日、韩三国历史文献闻名于世。为使这大批珍贵资料能有效地为读者所利用,该馆继完成日、韩文献整理工作后,近年又将整理馆藏中国古籍列为工作重点,并邀请上海图书馆参与合作。受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及上图馆方委托,笔者与同事郭立暄君承担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下简称《善本书志》)的撰写任务,深感荣幸。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是该馆建馆百年以来的第一部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蕴含了几代古籍编目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心血结晶。该文对此书目的编纂经过和编纂感受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是400多年前英国的外交官博德利为其所创建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聘用的第一任馆员,他辅佐博德利把该馆建成了当时英格兰最重要的一所图书馆,同时,他在图书的分类编目、馆藏目录的编制以及古籍注疏等方面都有不凡的业绩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辉 《图书馆论坛》2022,(10):150-160
梵蒂冈图书馆收藏中国传统古籍的历程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入藏的4部汉籍。其后300余年间,该馆陆续获得数量可观的中国传统古籍,主要来源包括巴拉丁图书馆与意大利传教士康和子的中文藏书,以及1902年从传信部移交的一批汉籍。这批汉籍主要由巴贝里尼图书馆、意大利传教士余天明、法国传教士傅圣泽、意大利汉学家蒙突奇的收藏构成。1922年伯希和为梵蒂冈图书馆编纂汉籍目录时,该馆收藏的中国传统古籍总量约350部。其特点包括:刊刻时间多在乾隆六十年前,含一些稀见品种、独特版本、名家旧藏、中外学者批注本。其藏品的种类可反映出欧洲学者的思想特征和学术倾向,有助于研究汉籍在欧洲流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论文阐述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特征及其数字化的必要性,列举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及其组织与检索的方法,论述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古籍保护的举措,如:建立数字加工处理标准化,研发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大力推进古籍的合作编目,制订适合古籍的元数据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收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而且十分重视中文古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开展,日本图书馆也开始将古代中文典籍数字化.其中,有代表性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有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数据库、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系统、东洋文库所藏汉籍目录等.而且日本各单位所藏的汉籍目录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